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晚清歷史揭祕:梁啓超爲何要挖孫中山的牆角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2.17W

俗話說,“只要鋤頭舞得好,沒有牆壁挖不倒”。梁啓超就是這樣一名善於挖牆腳的高手。

晚清歷史揭祕:梁啓超爲何要挖孫中山的牆角

當年,梁啓超曾經在背後挖了孫中山一鋤頭,挖得他元氣大傷,損傷慘重。以至於過了很久,孫中山提到此事都恨恨不已。

梁啓超爲何要挖孫中山的牆角?他是怎麼做到的?

衆所周知,美國檀香山是孫中山青年時代求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少年時代,他在這裏的基督教學校畢業,擁有衆多同學和故交。孫眉是當地大富豪,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其在華僑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和號召力。1894年,孫中山本人又在此地成立了興中會,有了大批追隨者。因此,孫中山一直視檀香山爲自己的發源地和大後方。每每在國內遇到什麼挫折,就逃到這裏來舔舐傷口、恢復元氣。

1899年冬天,梁啓超從日本來到了檀香山。

我們知道,雖然梁啓超與孫中山是地地道道的老鄉(梁啓超是廣東新會人,孫中山是廣東香山人),但兩人所行之路截然不同。一個從維新走向了保皇,一個因爲改良之路受阻,走向了革命。兩人就像兩道平行的鐵路軌道,雖都旨在拯救中華民族,但絕少交集的機會。

那麼,梁啓超爲什麼要來檀香山呢?

1898年,康有爲、梁啓超等人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發起了著名的“戊戌變法”,期望在中國進行君主立憲的改革實驗。無奈,頑固派的勢力太大,沒幾個回合,變法就以慘敗告終。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殺,康有爲、梁啓超等遭到清廷通緝,被迫逃出中國,流亡到了日本。迫於清廷的壓力,日本把康有爲禮送出境。後來康有爲去了加拿大,繼續籌建保皇黨;而梁啓超留在了日本,並與當時正在日本發展革命力量的孫中山見了幾次面。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孫中山是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雖然梁啓超與自己政治理念不同,但他認爲,既然大家都是被清廷通緝的流亡分子(孫中山也曾經被清廷通緝),就應該同仇敵愾,共同對付清廷。此時,目睹了日本現代社會的梁啓超,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觸動,也使得他與孫中山的交談,有了更多共同語言。

根據史料記載,梁啓超與孫中山的關係一度十分密切,甚至開始策劃合作成立革命黨了。可就在這時,遠在加拿大的康有爲聽到了風聲,非常生氣。作爲保皇派的領袖,康有爲不願弟子梁啓超滑到革命黨一邊,就寫信要梁啓超離開日本。去哪裏?檀香山。幹什麼?發展保皇會成員。

骨子裏非常傳統的梁啓超,聽從了康有爲的指示,啓程去了檀香山。不過,在啓程之前,他找到孫中山談了一番話。

梁啓超告訴孫中山,自己這次去檀香山,是去發展革命會黨。因此請他開一張介紹信,把自己介紹給在檀香山的孫眉和興中會會員。要說孫中山也是一位久經考驗的同志了,什麼場面沒見過?什麼風浪沒見過?聽了梁啓超的話後,居然深信不疑,揮筆寫了一張介紹信,交給梁啓超。

梁啓超是第一次踏上檀香山的土地,但是,憑藉着孫中山的介紹信,他受到了興中會會友們的熱情接待。在梁啓超寫給孫中山的信中如此描述,“同人相見,皆問兄起居,備致殷勤。”梁啓超去拜訪孫眉一家時,孫眉不但“招待優渥”,還令兒子對梁啓超“執弟子禮”。顯然是沒把梁啓超當外人看。面對此情此景,梁啓超很是感動,信誓旦旦地向孫中山表示,“我輩既已訂交,他日共天下事,必無分歧之理。

但真是這樣嗎?

梁啓超在檀香山住了幾個月之後,開始在興中會會員中發展保皇會成員。他是這樣對興中會會員們說的,“我們現在名義上是保皇,實質上是革命。”梁啓超因爲“戊戌變法”,在華僑中頗有聲名,本身口才又甚爲了得,加之他又帶着孫中山的介紹信,竟然贏得了不少興中會會員的信任。他們在梁啓超的鼓動之下,紛紛脫離了興中會,加入到保皇會。

接下來在檀香山發生的一件事情,更加速了興中會會員們投向保皇會的步伐。

當時,檀香山剛剛發生過瘟疫,爲了杜絕傳染,美國政府縱火焚燒了疫區。這一把火,讓當地華僑財產損傷慘重,也激起了他們團結起來抵抗外人(美國政府)的決心。梁啓超就告訴他們,只有把光緒扶起來,重新做皇帝,才能國富民強,抵抗外敵。這些華僑們本來就有濃厚的保皇思想,聽了梁啓超一番話,就更加緊密團結在他周圍了。這時候,梁啓超儼然成爲了當地興中會和華僑的領袖人物……至於孫中山,已經被人們拋到腦後。

接下來,梁啓超開始謀劃向當地僑商籌款的事項了。

梁啓超已經在檀香山居住差不多半年了。按照初衷,他的主要目的倒不是來檀香山發展保皇會員,而是爲國內唐才常等好友策劃的勤王活動籌集資金。老實說,能不能在檀香山籌集到足夠資金,梁啓超心裏一點底都沒有。他最初只是把檀香山作爲中轉站,通過這裏去往美國或者香港。但是,由於康有爲不支持梁啓超去香港,去美國也因爲瘟疫的原因屢屢遭到美國政府拒絕,不能成行,還被美商赫欽騙了2萬元。怎麼辦呢?還得找僑商們想辦法。

梁啓超通過精彩的演說,向廣大僑商遊說,只因清廷腐敗無能,導致列強欺凌,在國外的華僑們才備受歧視和欺負。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只能進行勤王活動。在梁啓超的鼓動之下,僑商們慷慨解囊,很快就籌集到10萬餘元。遠遠超過了梁啓超的估計。

梁啓超籌集到足夠的款項之後,於當年7月18日離開檀香山,回到日本。在檀香山短短半年時間內,梁啓超不但挖了孫中山的人,還挖了他的財。1904年春,孫中山回到檀香山,爲革命開展籌款活動。他發行了一種“軍需債券”,聲明此時借款10美元,革命成功後還款100美元。但他最終只籌集到2000餘元,與梁啓超籌集到的款項相比,相去不知道里計。

梁啓超的挖牆腳行爲,給孫中山帶來的惡果遠遠不止這些。興中會的會員嚴重水土流失也就罷了,無法籌集到更多款項也就算了。孫中山在檀香山的生存環境也變得惡劣起來。他不得不考慮離開檀香山,去美國發展。爲了拉攏美國著名社團組織——洪門,他打算在檀香山加入其分堂致公堂。沒想到的是,致公堂中頗多保皇人士,千方百計阻擾他的加入。好在洪門老叔父鍾水養非常敬重孫中山的爲人,拍案而起,“我們洪門以‘反清復明’爲宗旨,孫中山雖然沒有加入洪門,但他在外已經實踐了多年。這種人士我們打開大門歡迎都來不及,怎麼會把他阻攔在外。這不是違背洪門的宗旨嗎?”在他的力排衆議下,孫中山始得加入洪門。

最後說一個小故事。孫中山從檀香山來到美國舊金山,當地保皇會人士勾結關員,阻止孫中山登陸,把他羈留在海關附近的一處木房。在洪門的幫助下,孫中山才安然脫險,進入美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至少在與較激進的革命人士打交道的時候,一些保皇人士表現得確實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