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健康長壽 長壽的九大必備條件你造嗎

欄目: 養生保健 / 發佈於: / 人氣:1.7W

長壽的祕訣是什麼,長壽需要有哪些必備的條件?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很多關注養生的人想知道的。其實長壽的方法我們有很多的,但是有九個是必備的長壽條件估計有些朋友就不知道了吧,那麼具體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健康長壽 長壽的九大必備條件你造嗎

長壽的九大必備條件

很多人都會認爲飲食決定了你是否能夠長壽,其實長壽並不只是和飲食有關係,它也和我們平時的生活習慣、環境以及人際關係等都有很大的影響的。

養德

德是指道德、品德及修養。長壽者無不品德高尚,對社會、工作、家庭等有責任感,儘自己力所能及的義務。人類生存方式既然爲組織社會,形成國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責任,心理上趨於平靜穩定,就能夠做到心胸開闊,樂觀豁達,不計貧富,不懷恩怨,甘於淡泊,修身養性。孑[子說過:“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百歲老人孫越琦說:“做事無愧於心,就心安理得,就可以活得長。”

養性

就是培養良好的性格、性情。百歲老人大多性格開朗,性情平和,很少生氣,不發脾氣,遇事心胸豁達,極少與人發生爭執,爲人厚道,不在小事上計較。《內經·素問》中說:“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就可年皆百歲,而動作不衰,養性之理”。

有關調查數據顯示,90%的長壽老人他們的祕訣是懂得知足常樂,對於吃什麼、穿什麼都沒有那麼大的講究,與世無爭,不去計較一時一事的榮辱得失。養生長壽的真諦其實就是:“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

親情

老賢子孝,親情濃濃,特別是,夫妻和睦。尊老愛老,使老人享受家庭的天倫之樂。許多事實證明,家庭內部由血緣建立起來的代際關係、親情關係變得越來越重要,使老人感到物質上有依靠,生活上有關照,精神上有寄託,由親情關係促成老人心理、生理、精神上的愉悅、幸福和滿足感,是老人健康長壽的重要因素。

夫妻關係和諧

夫妻關係是人生中最直接的關係,最能影響人的情感,如102歲的張羣先生是國民黨元老,他們夫婦的恩愛和睦在國民黨政要大員中是惹人敬慕的,夫人馬育英嫺雅端莊,從不過問政事,張曾說:“婚後相勵於艱苦之際,相慰於憂患之時,如隨在任所,除操作家務,暨努力於宗教事務之外,對用人行政,從不過問。……不徒爲賢妻,實亦爲諍友。”在晚年,張夫人身體欠佳,常臥牀,雖然張羣公務繁忙,卻總是推掉晚間應酬,陪伴夫人。有朋友請教他們夫妻相處的祕訣,·張羣總結出了四條:“敬、愛、諒、助。”

自律

包括生活上和行爲上的自律。許多百歲老人從年輕時就養成了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如早睡早起,睡眠時間充足,堅持適量的勞動,經常運動,活動和生活的規律性較強,生活勤儉。

在我國新疆地區,有超過百歲的老人是非常多的,他們平時都是保持着簡樸、穩定和有規律的生活方式,有非常好的生活習慣,每天都能夠做到早起早睡,對於衛生也是非常的講究,還懂得勞逸結合。

甘,飫賞起盾、男明、懷忌邵,保持着一定的節奏。在全國858名少數民族的百歲老人中,除極個別人吸菸外,其他人都從不飲酒、吸菸。事實說明,規律的生活、良好的習慣,對健康長壽大有益處。

活動

包括體力和腦力的活動。腦要用,體要動,人的健康與活動密切相關,從小養成勤勞的習慣,一生受益。美國醫生哈瑞斯博士所研究的二十位百歲老人報告中,得到的長壽要訣是:鎮靜幽默的性情,節制飲食的習慣,經常忙碌,以及有足夠的休息。專家研究表明,世界上最忙碌、最緊張的名人們,要比普通人的壽命高出29%。忙忙碌碌的人則往往是最快活的人。許多愛事業並有成就的人,常常會覺得最快樂的時光是在工作、辛勤勞動時。人體的新陳代謝愈旺盛,人的生命力就愈強,而人體新陳代謝水平的高低與勞動、鍛鍊密切相關。因此, 勤奮,肯于思索、動腦筋,可以促進人的健康長壽。

環境

環境條件好,污染就少。許多百歲老人生活在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的山區,居住的外部環境沒有遭受污染,他們大多飲用天然的山泉水。如在新疆,有着遼闊而美麗的田園、山林和牧場,雅淨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沒有工業污染,也沒有城市噪音,這就爲健康長壽創造了良 好的條件。

遺傳

另外,長壽還與遺傳有關,這在醫學上已經被證明。

美國史研究泰斗劉緒貽攜夫人齊迎百歲華誕,給珞珈山留下了一段佳話。在學界,百歲夫妻不常見,但百歲老人比比皆是。“哈佛三劍客”中,除了吳於廑先生80歲逝世之外,武大的韓德培教授、華科的張培剛教授分別活到了99歲、98歲。着名語言學家、湖北大學資深教授朱祖延活到了90歲;當代傷寒學泰斗、湖北中醫藥大學教授李培生活到了96歲;中國醫學泰斗裘法祖則活到了94歲;5月31日仙逝的紅學大師周汝昌,也享年95歲。

2012年,武漢人均期望壽命爲80歲。然而,從物質匱乏時期走來的學界大師們,不少人卻遠遠超過了當下的期望壽命。

學界大師多長壽,是巧合還是有其必然?連日來,記者多方探訪,試圖尋找大師們共同的長壽密碼。

自然養生

長壽不是吃出來的

腦白金、紅桃K……晚年生活是不是要與補品相伴?NO!長壽的大師們看都不看這些東西;辛辣食物、高脂高油,長壽者是否點滴都不能沾?NO!大師們很少忌口,更有甚者偶爾還吃一下麥當勞這樣的“垃圾食品”。

劉緒貽的長女劉東說,父親從來不刻意關注養生,不講究食物搭配,不吃補品,但也從來不忌口。

張培剛的女弟子、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汪小勤說,老師生前飲食很簡單。愛吃紅薯粥、鹹菜、炸小魚小蝦,很少吃大葷。張培剛教授是個性情中人,90多歲還保持着“童真”的一面。他一週出去吃一次麥當勞,點個漢堡配咖啡。在外出差,張培剛老先生喜歡點西式早餐,麪包夾培根,他總是吃得很滿足。

韓德培弟子、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甘勇說,老師生前吃得很隨意,總是有什麼吃什麼。

對此,湖北省保健專家楊勤說,長壽不一定要天天吃好東西,補品對延年益壽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不少老年人強調“中醫進補養生”,實際上補多了或者補的不是自己所缺的,反而對身體有害。健康長壽沒有固定的模式,平衡飲食纔是真正科學的飲食方式。

用腦之人

晚年生活質量高

疾控部門出臺的調查數據顯示,武漢市居民死因前三位分別爲:惡性腫瘤、腦血管病和心血管病。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武漢居民疾病譜前三位的疾病與長壽的大師們基本絕緣,已經過世的大師們大多是自然終老。“這與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專家說,除了遺傳因素外,大師們作息規律、不沾菸酒、年輕時愛鍛鍊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老年運動得當,這些因素都讓三大疾病遠離大師們的晚年生活。

據瞭解,韓德培生前從不抽菸、喝白酒,偶爾喝點紅酒,嚴格遵從生活規律,每晚6點吃飯,7點看新聞聯播,11點上牀睡覺。

張培剛老先生生前雖是“夜貓子”,但也有自己的一套規律。家人沒睡之前,他看電視上的各種球賽,等到轉鍾家人基本入睡後,他纔開始看書,每天看到凌晨3點,早上8點半起牀。

在鍛鍊問題上,韓德培生前堅持每天在陽臺上練半小時的氣功,偶爾下樓走六、七百步;劉緒貽老先生到現在每天醒來在牀上做一個小時的按摩操。張培剛生前對這種鍛鍊的態度顯得有點另類:他認爲,人年紀大了,要靜多動少,保存能量。

儘管張培剛信奉“烏龜養生之道”,但是他主張腦子要不停地運動,這樣才能不得老年癡呆,確保晚年生活的質量。

堅持用腦“腦”當益壯。這是長壽大師們共同的特點。韓德培老先生生前堅持閱讀大量期刊、雜誌,與弟子們討論問題。89歲時,劉緒貽學會了用電腦,此後每天上網10小時,老人修改文稿最晚至凌晨。

養心者壽

淡泊名利益於延年

談到長壽之道,幾乎每一位受訪者都認爲,大師們能長壽與心胸開闊、看淡得失有很大關係。

甘勇副教授說,像韓德培這樣的大師,擁有非常崇高的人生觀價值觀,若非如此,當年也不會放棄國外優厚的物質條件,毅然回國效力。他們胸襟寬廣,不會斤斤計較於個人的一時得失,因此對於苦難和挫折的耐受力比很多人強。

汪小勤介紹,張培剛教授曾說過:認真,但不能太認真,應適可而止;看透,豈可全看透,要有所作爲。這種大風大浪過後的寵辱不驚,並且恰到好處地把握住“出世”與“入世”間火候的人生態度是他長壽的關鍵。

醫生說,近些年在臨牀上經常看到這類情況:一些單位的骨幹人員正當盛年卻查出絕症,一些公務員一旦退休離開權力中心就患上癌症……雖然目前並沒有科學依據能夠證明,腫瘤的生長與情緒有直接關係,但情緒的好壞能夠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心胸豁達者即便患癌,因其對待生死的態度更超脫,治療效果也比患得患失者普遍要好。

結語:長壽雖然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達到的,但是我們要思考,爲什麼別人可以我們自己卻不能夠。首先我們先看長壽的九大必備條件你佔幾個,如果這些你都有的話,相信你想不長壽都難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