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人羣 > 嬰幼兒

跌倒後不哭要警惕

欄目: 嬰幼兒 / 發佈於: / 人氣:5.74K

目錄:

跌倒後不哭要警惕

第一章:跌倒後孩子不哭不鬧 要警惕

第二章:孩子都會說謊

第三章:你把孩子“教”笨了嗎

孩子走路絆倒、跌倒是常有的事,有些時候孩子不哭不鬧,家長就以爲沒事,其實在孩子跌倒後,要仔細的詢問孩子是否有哪裏不適。

跌倒後孩子不哭不鬧 要警惕

不哭不鬧,竟然是骨折

現在幼兒早教中心比較流行,很多家長爲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把孩子送到那裏。從外地來廣州做生意的陳女士就是抱着這樣的想法,也把兩歲多的兒子明明送到一家早教中心去,但是意外卻發生!

一天傍晚五點多,陳女士去接孩子的時候,老師說明明在玩耍時從椅子上跳到地上,歪了一下腿,一下午都不敢下地走路。陳女士見兒子既不哭雙不鬧,更沒有叫疼,以爲是跌了一下,沒當回事,就把孩子接回家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寶寶不讓脫衣服,腿都不讓動,陳女士抱着他才肯睡覺,而且平時孩子睡覺是翻來覆去的,那晚卻特別乖,陳女士這才覺得有點不對勁。

第二天早上,她急急忙忙抱着孩子往醫院裏跑。接診的醫生問孩子:“小朋友,你昨天是怎麼摔的?”明明害羞地回答:“在椅子上跳下來時跌倒了的。”醫生檢查發現明明的小腿有明顯的環形壓痛,懷疑孩子骨折了,於是建議陳女士帶孩子去拍個X光片,結果提示孩子的右側小腿脛骨發生青枝骨折了。醫生說,青枝骨折需要打石膏制動治療一個月。陳女士一聽骨折,嚇得魂飛魄散。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啊,孩子兩歲多就骨折了,還要打着石膏,吃那麼多藥,當父母的能不心疼嗎?

防止孩子再次受到傷害

跌倒是導致小兒骨折的第一位危險因素。據權威調查顯示,6歲以下的孩子因跌倒而骨折的比例是其他人羣的兩倍之多。3歲以前的孩子往往沒有危險意識,也缺乏判斷危險與安全的能力,所以家長應該注意看護孩子。3歲以後的孩子慢慢能理解大人的話,可以給他講解哪些情況是危險的,提高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小兒在生活中萬一磕傷碰傷了,家長一定要格外小心,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專科就診,不能像上文中的陳女士那麼粗心大意,以爲小孩子磕磕碰碰沒什麼大礙。家長平時也應瞭解一些小兒骨折的知識。

骨折有一些典型臨牀表現,如劇烈疼痛,患肢活動受限,患部壓痛明顯,局部出現腫脹,皮膚青紫等;在關節脫位和嚴重骨折時,還容易發生肢體變形。如果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直叫胳膊疼,而沒有明顯的畸形,只有些紅腫,家長也不可輕視,要到醫院進行X光檢查,以判斷是否骨折。

打石膏是治療小兒骨折很常用的方法,像明明發生小腿青枝骨折,就需要打個石膏來固定骨折部位,讓骨折端對位對線保持在功能位置上。但是小兒皮膚幼嫩,打了石膏後被包裹的部位常常會出現發紅、腫脹或者疼痛加重,更甚者石膏包裹的手指或腳趾變藍或發白,這時候家長就要切記及時就醫了。如果處理不及時,輕者可能會導致局部皮膚壞死,重者往往會出現石膏過緊導致患肢缺血壞死。可憐天下父母心,相信沒有哪個家長願意看到自己的心肝寶貝因爲自己的照顧不周而再次受到傷害。!

總之,兒童時期是人一生中生長髮育最旺盛、最活躍的階段,家長需要把好孩子安全的第一關。

小知識:三招預防小兒骨折

一是不要讓孩子在水泥地或有碎石塊的地面上玩耍,儘量去公園或者小區的草地上和孩子游戲,這樣即使摔着了,也一般不會導致骨折。

二要看護好孩子,不讓他們爬傢俱,如椅子、沙發等,更不應爬窗戶。

三可在地板上鋪一層毛毯,一方面可以防止孩子玩耍時滑倒,另一方面即使孩子摔倒也有毛毯的緩衝作用減少撞擊力度。

孩子都會說謊

在我們看來,孩子說謊是一項讓人難以忍受的惡習。但兒童心理學卻告訴我們,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說謊。不過,孩子說謊並不都是有意欺騙,有時還是一些良好品質的表現。

父母要做的,是如何對這些自己聽來都是謊話的內容進行動機分析,因勢利導。

◎想象型說謊

孩子們說謊,有時是一種幻想和想象的表現。他們腦子裏冒出各種各樣的想象,然後把想象的東西當成事實,以滿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一個小女孩很想得到一個洋娃娃,於是她跟媽媽說:“我買來了一個洋娃娃……”然後開始描繪洋娃娃的形狀、大小和色彩。當他們把這種並不現實的想象當做真實東西說出來時,小朋友聽得入迷,大人卻都覺得是說謊。

父母要把孩子善意的想象和惡意的謊言區分開來,捕捉孩子想象之光的閃爍,鼓勵、引導,進一步培養他的想象力。

◎取樂型說謊

有些孩子用說謊來捉弄別人,一旦把謊言說得別人都相信了,就自鳴得意。“狼來了”故事裏的小孩就屬此類。

這樣的說謊,理應受到批評,讓他懂得欺騙別人會自食其果。

◎虛榮型說謊

有的孩子喜歡編造出一些並不真實的東西誇口,是爲了顯示自己,爲了避免丟臉或得到讚許的目光。

◎模仿型說謊

不少孩子的說謊習性來自家長的言傳身教,母要總以生病爲名不去上班,在家幹私活,孩子看在眼裏,也學着裝生病不去上課。父母的行爲舉止表現出來的道德品質,對孩子的影響遠勝於任何說教。

要讓孩子確信父母教育的正確性,形成誠實的人格,父母必須給孩子做出好樣子。

◎俠義型說謊

有些孩子模仿電視劇,爲庇護朋友或弟妹的錯誤,或爲他們的不良後果承擔責任而說謊。譬如將鄰居小孩打破的花瓶,說成是自己打的。

對俠義的說謊,父母一方面可以肯定他的動機,同時要引導孩子實事求是。

◎被迫型說謊

孩子犯錯誤,或成績不好,怕受到責罰,便說謊掩蓋錯誤,逃避懲罰。

對這類說謊,家長要反思,是否實施了簡單粗爆的教育方法?是否過於強調學習成績?是否每次孩子承認錯誤反而惹來責罰?孩子敢承認自己的過錯,說謊就沒有必要了。一旦孩子靠說謊一再獲得好處,說謊就會成爲他的一種行爲模式。

你把孩子“教”笨了嗎

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在孩子身上發現了一種現象,他稱之爲“習得性愚蠢”。他說,很多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爲某些原因,逐漸產生對學習的無能感,並因此而喪失了自信心,越學越笨。

●幼兒期(1週歲後到滿3週歲之前)

◎玩具讓孩子變笨——玩了一種永遠也贏不了的遊戲◎

英國牛津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凱茜·茜爾娃歷時數年.對3000名年齡在3-5歲之間的孩子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那些玩具較少的孩子,由於父母與他們一起閱讀、唱歌和遊戲的時間更多,要比那些家境優越、玩具成山的同齡小朋友智力水平高。茜爾娃認爲如果我們讓孩子玩一個遊戲,這個遊戲的難度超出孩子現有的理解能力,但我們又不向他作任何講解,結果孩子總是不知道該怎麼玩,每次嘗試都失敗,那麼孩子的感覺會越來越糟糕,不用別人說,他也會覺得自己很笨。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裏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首畏尾的孩子。

◎早教讓孩子變笨——智力開發不能用力填鴨◎

天津市兒童醫院體礆中心腦像圖室對60名3—4歲兒童進行的早教效果抽樣調查發現,接受過強化早教的孩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完美,不僅創造力和學習能力沒有加強反而減弱,還失去了善良的天性和愛心品質。

早期教育應該更偏重親子教育,開發孩子約注意力、記憶力以及觀察能力,而不是單純讓孩子背書、數數。家長們要注意觀察,比如說到動物園去玩,孩子看了猴子和猩猩,要讓他知道猴子和猩猩有什麼不同,耐心地給他們講兩種動物的形狀、運動方式、吃的東西和玩耍的方式。帶孩子到野外看看花草也是早教,小草發芽了,是綠色的:花開了,是紅色的。孩子的眼裏什麼都是新奇的,孩子都有興趣去觀察,只是這種觀察很多大人注意不到。早教就是根據孩子的身心自然發展規律,和孩子多溝通.讓孩子多活動,多動手用腦,遊戲和快樂纔是孩子早教的主要構成。

●學齡前期(3週歲後到入國小前6-7歲)

◎負面暗示讓孩子變笨——父母說孩子笨,孩子就真的笨了◎

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禪,說起時甚至帶着愛意。可是,孩子接收到的就是“笨”約信息:有時,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相比,“你看人家貝貝多聰明”“劉阿姨的女兒都能用英語和老外對話了,她比你還小呢。”有時,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現謙虛,“我兒子不行,很笨的。”“這孩子很沒腦子的。”整日被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面暗示裏,孩子怎麼能不信以爲真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當孩子因爲上述種種原因.深信自己的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的時候!他就會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他的潛意識就會產生“保護作用”,拒絕新的資訊進入記憶庫,來保護主人的信念是對的。結果就真的成了“學什麼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喜悅——喜悅的大腦更聰明◎

當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快樂時,大腦裏會釋放出“腦內嗎啡”,這種化學物質會驅使孩子想重複這一經驗。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遊戲、玩玩具、儆手工、剔口競賽及做家務等等活動中,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當引導,讓孩子可以通過一定努力品嚐到勝利的喜悅。比如,當孩子躍躍欲試想幫媽媽洗碗時,不要嫌麻煩,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絕他,不妨爲他搬個高度適中的凳子,爲他戴上圍裙、套袖,告訴他怎樣輕拿輕放,怎樣沖洗乾淨。當孩子洗好一隻碗時,大聲誇讚他幹得真棒,孩子會很快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

對小孩子來說,各種探索都是學習的機會,那麼,就讓我們“爲孩子找一棵矮點的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伸手就可以摘到蘋果”。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會讓孩子信心百倍,動力十足地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迸。

●學齡期(6—7歲到青春期女12歲、男13歲)

◎興趣永遠第———順着孩子的愛好發展◎

凌志軍在暢銷書《微軟小子》裏講了個故事,朱麗葉的兒子沃倫秉性聰慧,才14歲,就已完成高中學業,可以上大學了。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中國父母都會很自豪地敘述孩子的成功,朱麗葉卻並不想讓兒子現在就上大學,原因是想讓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時光,讓他做他喜歡的事情。她與作者有如下的問答:“作爲老師,你覺得‘成績、興趣、快樂童年、道德’中什麼對學生最重要”?“興趣永遠是第一。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有了興趣,偉大的成績便隨之而來。…那麼,作爲母親,你覺得什麼對孩子最重要?”“興趣,還是興趣。我希望他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不過,興趣還是第一位。有興趣纔有快樂。”

◎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係——抗擊打能力是要表揚出來的◎

學齡期是對孩子意志力培養的關鍵時期。比如老師要求孩子用左右手拍球30次。孩子動作欠協調,拍了20多次,球滾掉了,孩子兩眼直望着老師,急得眼淚也淌了出來。怎樣給他打分呢?打“x”?標誌着失敗,若打“☆”,又不符合事實,失去了遊戲的真實與趣味。能否打出一個既不是失敗又不是成功,讓孩子又樂於接受的記號暱?老師在孩子耳邊悄悄地說:“你拍得很好,只差幾個球,離‘☆‘只缺一隻角。”老師走到黑板前在孩子名字後面打了一個缺一隻角的“☆”。孩子破涕爲笑,承認自己與其他人相比是差了一點點。

缺只角的”☆”雖然也表示不成功,但不是結果,僅是一個過程,離成功僅是一步之差,卻給孩子帶來了希望,增強了成功的慾望。孩子在以後的活動中充滿自信,第二次拍球終於成功,老師不僅給他打了一個“☆”,還在第一個缺只角的“☆”上添了一隻角,因爲孩子不怕受挫,仍然繼續努力。

貼士:會讓孩子變笨的其他因素

除了家長教育的影響,還有一些小的生活習慣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變笨

1.長期飽食:長期飽食導致腦動脈硬化,出現大腦早衰和智力減退等現象。

2.輕視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於正常供給,對大腦的營養供應不足,久之對大腦有害。此外,早餐質量與智力發展也有密切聯繫。據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兒童在課堂上的最佳思維普遍相對延長.而食素的兒童情緒和精力下降相對較快。

3.甜食過量:甜食過量的兒童往往智商較低。這是因爲兒童腦部的發育離不開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而甜食會降低食慾,減少對高蛋芻和多種維生素的攝入,從而影響大腦發育。

4.睡眠不足:大腦消除疲蒡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長期睡眠不足或質量太差,只會加速腦細胞的衰退,聰明的人也會變得糊塗起來。

5.少言寡語:大腦中有專司語言的葉區,經常說話也會促進大腦的發育和鍛鍊大腦的功能。應該多說一些內容主富、有較強哲理性或邏輯性的話。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並不一定就聰明。

6.空氣污濁:大腦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鐘消耗氧氣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氣供應才能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用腦時,特別需要講究學習環境的空氣衛生。

7.體罰孩子:美國專家跟蹤調查了1500餘名兒童發現,體罰可能會讓孩子變笨,他們認爲打得越多孩子心智發展越慢。

結語:看了上面的文章,你瞭解孩子爲什麼會說謊了吧!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應該結合孩子的興趣,發揮孩子的特長,常給孩子鼓勵,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文章原載於《大家健康》,刊號:2012年第4期,作者:顧紳、先谷、竹修,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Tags:跌倒 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