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穀雨仍需保暖 謹防倒春寒傷身

欄目: 二十四節氣 / 發佈於: / 人氣:3.09W

俗話說,“可度三九,難熬春寒”。早春的溫暖之後,往往又會繼續寒冷,這就是所謂的“倒春寒”。但需要注意的是,倒春寒是對許多慢性病患者的威脅,人們不能掉以輕心。其次,早春季節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人們要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防風禦寒。

穀雨仍需保暖 謹防倒春寒傷身

春風送暖,萬物復甦,這時的景色和空氣都會使你感到新鮮和舒暢,你會意識到:春天來了。但是,也有人做這樣的比喻:“春天猴子臉,氣候隨時變。”因爲這時,我們還迎來了倒春寒。在此期間,人體上火、躁動概率較大。人們應注意提防“倒春寒”,做好“春捂”保暖。

倒春寒多變易生病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氣溫回升較快,而在春季後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氣溫偏低的天氣現象。因爲春季是從冬季到夏季的過渡季節,所以高壓區的夏季風慢慢由海洋向陸地推進。冬季風與夏季風兩股冷暖氣團互相控制,氣旋活動頻繁,天氣也就呈現多變現象。

有時早晨還是旭日東昇,春風送暖,中午陽光暴曬,氣溫驟升;但傍晚則可能冷空氣突然南下,使人恍如又回到了冬天。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持續時間可長達半個月。對於春季這樣的氣候,人們稱之爲“倒春寒”。

嚴重的倒春寒不僅給農業生產造成危害,對於我們的健康也同樣造成影響。專家提醒,目前正值倒春寒時節,人們應提防疾病纏身,做好對各類流行性疾病的防範。同時,還要防範心腦血管疾病和風溼性關節炎。

近段時間來,由於天氣忽冷忽熱,各大醫院接診了很多心腦血管病人和關節炎病人,這是因爲冷熱交替,老年人的血管就會收縮膨脹,從而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而很多年輕女性喜歡穿短裙,這也使得膝關節頻頻受冷,容易發生風溼性關節炎。

專家表示,在倒春寒時,人們首先要注意保暖。其次,超過60歲的老人、低於15歲的兒童和頻繁接觸病人的醫務人員及其他流感高危人羣,只要不是過敏體質,尤其不對雞蛋過敏,就應儘量接種流感疫苗。

除此之外,人們不妨多喝點茶和薑湯,多吃點蘑菇和黑木耳。因爲茶葉中的茶色素可有效對抗纖維蛋白原的凝集,黑木耳含有比較多的膳食纖維,兩者都有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液凝固。

小編推薦:春天保健首先要做這七件事

氣溫驟升勿忘春捂

“春捂秋凍”是民間的一條保健諺語。從氣候學的觀點來分析,這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春與秋雖都是過渡季節,但仍有差異。我國通常把3~5月稱爲春季,9~11月稱爲秋季。春季最高氣溫的平均值高於秋季,平均最低氣溫秋季則高於春季。這說明,雖然春季白天的溫度高,但是早、晚的溫度還是比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內溫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春季時雖然室外很熱,進入室內就比較涼爽了。秋季則正好相反,是一個降溫的季節,室外溫度雖然下降了,室內溫度還比較暖和。

因此,如果春季不“捂”,遇熱就脫棉衣,就有可能不完全適應早、晚與室內的溫度。因此,我們奉勸大家別過早地脫棉衣,宜多“捂”些時候,這對春季養生保健有利。秋季“不冷”,冷就加衣服,也同樣不適應室內的溫度,又因秋季剛開始轉冷,寒冷的日子還在後頭。所以,適當地少穿點衣服,提高抗寒能力和抵抗力,對過好冬季也有幫助。

“春捂秋凍”不僅是一句衛生諺語,也是人們維護身體健康的經驗,對身體各系統尚未成熟的嬰幼兒來說,更有積極意義。俗話說“春天孩子兒臉,一天變三變”。如果孩子過早脫掉棉衣,一旦氣溫降低,孩子的神經系統、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遭到突然襲擊,會措手不及,難於適應。

同時,進入春季後,病菌大量繁殖,乘虛侵襲寶寶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當然,凡事皆有度。“春捂秋凍”並不排除根據天氣變化,及時給孩子增減衣服。人們的體溫,總是要保持在37℃左右,一方面靠自身的調節,另一方面要靠增減衣服來保證。

現在家長們對孩子特別保護,總是怕孩子凍着,不怎麼怕捂着,認爲孩子身體嬌嫩,抗寒能力低,凍着愛生病,不注意積極增強孩子的禦寒能力。其實捂得越多,越愛着涼生病,在一定範圍內,少穿比多穿好。如果春末和深秋,仍讓孩子捂得過多或過於單薄,這樣的“春捂秋凍”就過度了。每年的3月和11月左右是兒童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這與氣溫變化大、衣着調適不當有很大關係。

倒春寒容易引發的疾病

入春後,氣溫普遍提升了。但是,倒春寒的現象不容忽視,開春的氣溫變化無常,給我們的健康帶來隱憂,因爲疾病可能會在我們防不勝防的時候出現。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爲了警惕疾病的侵襲,在無法預測氣溫的變化下,讓我們先來了解這段時間最易引起的疾病,及早爲健康打好預防針。

肺心病

病理:肺心病的病理變化爲肺通氣量與血流量的比值發生異常,從而體內缺氧。加上病人經過漫長的冬季,心肺發生功能代償,全身免疫力明顯下降。尤其上呼吸道防禦功能減弱,一旦着涼,便可因感冒而發生呼吸道感染,誘發病情加重。因此,肺心病病人在早春時節應高度重視。

症狀:本病病程進展緩慢,可分爲代償與失代償兩個階段。代償期患者有慢性咳嗽、咳痰或哮喘史,逐步出現乏力、呼吸困難。體檢示明顯肺氣腫表現,包括桶狀胸、肺部叩診呈過度清音、肝濁音上界下降、心濁音界縮小,甚至消失。

失代償期肺組織損害嚴重,早期主要表現爲紫紺、心悸和胸悶等。病情加重可出現各種精神神經障礙症狀,表現爲頭痛、頭脹、煩躁不安、語言障礙,並有幻覺、精神錯亂、抽搐或震顫等。

腦中風

病理:腦中風患者在春季防寒很重要,因爲寒冷的刺激會引起全身血管痙攣、血流緩慢、血液瘀滯,從而可引起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腦血栓形成而誘發心肌梗塞或腦梗塞;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這對患高血壓者來說,又會引起出血性腦中風。由於中風的死亡率有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趨勢,並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所以,目前認爲預防是最好的措施。

症狀:腦中風的症狀包括手腳麻痹、語言障礙、視力障礙。患者應該注意中風的先兆徵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風發作前常有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等先兆,發現後要儘早採取措施加以控制。

消化性潰瘍

病理:一般將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總稱爲消化性潰瘍,有時簡稱爲潰瘍。消化性潰瘍往往遇寒冷則發作。其發病特點爲節律性疼痛和週期性發作。所謂週期性發作,是指本病多在春、秋兩季發病,但與寒冷有密切關係。爲此,潰瘍患者應恪守“春捂秋凍不生病”的格言,並注意腹部保暖。

症狀:由於潰瘍發生後可自行癒合,但每次癒合後又易復發,故常有上腹疼痛、長期反覆發作的特點。此外,還有唾液分泌增多、燒心、反胃、噯酸、噯氣、噁心、嘔吐等其他胃腸道症狀。食慾多保持正常,但偶爾因食後疼痛發作而懼食,以致體重減輕。全身症狀可有失眠等神經官能症的表現,或有緩脈、多汗等植物神經系統不平衡的症狀。

支氣管炎

病理:支氣管炎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往往遇寒則發。早春時節,氣溫多變,容易引起全身受涼,呼吸道局部溫度也隨之降低,抵抗力減弱,如果病毒或細菌入侵,或者原來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細菌會乘機搗亂,這樣支氣管炎就會復發。急性支氣管炎多見於寒冷季節發病,因爲受涼和過度疲勞可削弱呼吸道的生理性防禦機能,使感染有發展的機會。所以,人們應特別注意保暖防寒。

症狀:慢性支氣管炎的第一個症狀就是晨咳,並咳出痰液。有時乾咳,有時咳白粘液痰。到末期則咳嗽、呼吸困難,喘鳴幾乎終年不停。慢性支氣管炎病情嚴重時產生呼吸道衰竭和肺癌。

老人如何渡過倒春寒

研究表明,在倒春寒期間,老年人高血壓、動脈硬化、中風、心絞痛以及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會明顯提高。另外,消化性潰瘍,慢性腰腿痛等慢性病,也會因氣候的變化而導致舊病復發或病情加重。故倒春寒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人們切不可掉以輕心。那麼老年人應如何預防倒春寒?

1、當氣溫發生驟降時,老年人應注意添衣保暖,特別是要注意手、臉(口與鼻部)的保暖,因爲這些部位特別敏感。

2、要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春季正是萬物萌芽,草長花開的好時光,也是開展體育鍛煉的黃金季節。老年人清晨起牀後,散步、慢跑、做操、打拳,假日裏結伴踏青春遊等,可以增強身體素質和抗病能力。

3、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緒穩定,在精神上和體力上都不要過度疲勞和緊張。室內要經常保持清潔整齊,物品放置有序,閒時還可養花、種草。門窗要常開,使室內陽光充足,空氣流通新鮮,這對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4、節制菸酒,低鹽飲食。倒春寒期間,老年人應多食大蒜、洋蔥、芹菜等食物,加強藥物治療(指患心臟病者),這對預防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大有益處。

對付“倒春寒”專家支五招

1.穿衣適當春捂。通過加衣保暖的辦法來對付“倒春寒”,以預防疾病的發生。

2.飲食合理調節。春天要多吃些偏涼的食物,飲食宜以清淡、甘、溫之品爲主,避免油炸和肥甘厚膩的食品。可以適量喝茶和薑湯,多吃芹菜、大蒜、洋蔥、蘑菇和黑木耳等有利於增強免疫力的食品。

3.重視居室衛生。如保持居室和周圍環境的清潔衛生,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的空氣新鮮和陽光充足,這樣就使各種病菌失去了滋生的條件。平時要多洗手,因爲這是減少接觸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4.加強運動健身。春季經常參加戶外鍛鍊,如太極拳、健身操、放風箏、踏青爬山等戶外健身活動,能有效地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利於抵抗“倒春寒”的侵襲,併爲全年減少呼吸系統等疾病的發生打下基礎。

5.注意心理保健。在春陽明媚之時,要多接觸大自然,多與朋友溝通交流,根據自己的愛好,做一些文明有益的活動,以克服單調的生活方式,這對維護身心健康,無疑將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