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吃的好不如吃的巧 國醫大師解說“吃”的藝術

欄目: 養生誤區 / 發佈於: / 人氣:2.88W

目錄:

吃的好不如吃的巧 國醫大師解說“吃”的藝術

第一章:吃得好不如吃得巧——聽國醫大師講“吃”的藝術

第二章:走出飲食誤區 4種食物千萬別與豬肉同食

第三章:警惕11種食物吃法不對變毒物

認爲“吃得越好身體越好”,是現代人飲食上的一大誤區。 ——摘自《生命時報》國醫釋讀 在中醫理論中,許多食物本身就是藥物,它們之間並沒有絕對的分界線,即我們常說的“藥食同源”。 在一次記者採訪中,國醫大師張學文教授明確指出,吃得好不一定就身體好,只有吃得科學、吃得得法,才能以飲食調理身心,助於養生。

吃得好不如吃得巧——聽國醫大師講“吃”的藝術

關於健康飲食,張教授提出了以下幾點:

1.大魚大肉雖好,但不能天天吃,比如羊肉性溫,冬天吃對身體有好處,夏天吃就不適合。

羊肉是一種常見的食物,它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腎虧陽痿、腹部冷痛、體虛怕冷、病後或產後身體虛虧等一切虛證均有治療和補益效果,但由於它味甘性熱,主要適宜於冬季食用,夏天吃會容易上火,尤其是發熱的病人一定要禁食。另外,水腫、骨蒸、瘧疾、外感、牙痛及一切熱性病症者也應禁食。同時還要注意,紅酒和羊肉一起食用會產生化學反應,要忌食。

2.黑木耳、蘿蔔、白菜、山藥、黃瓜這些東西雖然看起來普通,但不管什麼時候都是非常好的養生食品。

(1)木耳味甘、性平,歸胃、大腸經;具有益氣、潤肺、補腦、輕身、涼血、止血、澀腸、活血、強志、養顏等功效;主治氣虛或血熱所致腹瀉、崩漏、尿血、齒齦疼痛、脫肛、便血等病症。

(2)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3)白菜性味甘平,有清熱除煩、解渴利尿、通利腸胃的功效,經常吃白菜可防止維生素C缺乏症(壞血病)。

(4)山藥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各種維生素和有益的微量元素、糖類,它可以調節人體免疫系統,增強人體免疫力。

(5)黃瓜味甘、性涼、苦、無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除熱、利水、解毒、清熱利尿的功效;主治煩渴、咽喉腫痛、火眼、燙傷。

3.少吃刺激性、含糖多的食物,尤其是冰凍過的食物要少吃。

對於冰凍食物,不少人認爲可以放心食用,理由是細菌會被凍死。其實不然,大多數細菌雖然在低溫狀態下代謝減慢,但並不會死亡,只要遇到合適的溫度,就能恢復生長繁殖。還有的細菌喜好低溫環境,在低溫下會大量繁殖,很容易造成食品變質。

特別是冷飲和雪糕等夏季常見的冰凍食物,飲食安全更應注意。因爲冷飲和雪糕是由大量的蛋、奶製成的,而蛋類和奶製品是細菌繁殖的溫牀,一旦生產過程中控制不嚴,未能充分殺菌或受到污染,細菌會迅速繁殖。人若吃了含有這些細菌污染的食物,就會出現腹瀉、頭暈等反應,甚至引發腸胃炎和痢疾。

4.一些屬於易發散的食物,有些人也不適合吃,比如香椿芽易助火,生瘡和脾氣急的人要少吃。

張教授這裏所說的易發散食物,實際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發物”,專指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

在通常情況下,發物也是食物,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適,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者以及與患有相關疾病的人才會誘使發病。

例如:雞、蛋類、豬頭肉等對人體而言爲異體蛋白,可構成過敏源而導致人體發病;

魚、蝦、蟹類含組織胺,可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微血管擴張、充血、血漿滲出、水腫、腺體分泌亢進及嗜酸性粒細胞增高等,從而導致機體變態反應,誘發皮膚病。

健康回音壁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飲食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

比如吃飯時細嚼慢嚥,不可狼吞虎嚥,以利於消化吸收;

吃飯時要專心,不要一邊 吃飯,一邊想其他事情,或看書、看電視,既影響食慾,又影響消化液的分泌,久之可引起胃病;吃飯時要有愉快的情緒,才能促進胃液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

如果情緒過於激動,興奮、憤怒等,勉強進食,會引起胃部的脹滿,甚至疼痛;飯後不要躺臥和劇烈運動。

走出飲食誤區 4種食物千萬別與豬肉同食

豬肉是我們吃得最多的食物之一,人們幾乎每天都有在吃豬肉。也正因爲經常接觸,烹飪豬肉這一傳統美食的花樣也繁多。可是,換着菜式吃固然好,若不懂營養知識,胡亂搭配則會給健康帶來影響。以下四種食物就不可與豬肉同食。

一、大豆

從現代營養學觀點來看,豆類與豬肉不宜搭配,是因爲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它常與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形成複合物,而影響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

還有就是因爲豆類與瘦肉、魚類等葷食中的礦物質如鈣、鐵、鋅等結合,從而干擾和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故豬肉與黃豆不宜搭配,豬蹄燉黃豆是不合適的搭配。

二、羊肝

中醫雲:“豬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悶。

這主要是因爲羊肝氣味苦寒,補肝、明目,治肝風虛熱。豬肉滋膩,入胃便作溼熱,從食物藥性講,配伍不宜。羊肝有羶氣,與豬肉共同烹炒,則易生怪味,從烹飪角度講看,亦不相宜。

三、香菜

芫荽辛溫,耗氣傷神。豬肉滋膩,助溼熱而生痰。古書有記載:“凡肉有補,唯豬肉無補”。一耗氣,一無補,故二者配食,對身體有損害。

四、牛肉

豬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說法由來已久,《飲膳正要》指出:“豬肉不可與牛肉同食”。

這主要是從中醫角度來考慮,一是從中醫食物藥性來看,豬肉酸冷、微寒,有滋膩陰寒之性,而牛肉則氣味甘溫,能補脾胃、壯腰腳,有安中益氣之功。

二者一溫一寒,一補中脾胃,一冷膩虛人。性味有所牴觸,故不宜同食。

警惕11種食物吃法不對變毒物

世間食物萬千,吃法無數,生吃熟吃、熱吃冷吃、幹吃溼吃……方式多到數不勝數。有許多食物生食的口感與煮熟之後相比更勝一籌,譬如番茄,譬如三文魚等等,但也有爲數不少的食物非得煮熟了才能吃,否則與毒藥無異。

每一種食物都有一個理想,就是成爲美味,那是它的使命。每一道美味都有一份期待,就是人們的讚歎,那是對它犧牲的承認。沒有誰存心做一劑毒藥,看生命在自己的手下掙扎。只要充分溝通,規避錯誤,美味永遠是美味。

·西洋參:西洋參一向因爲不會溫燥上火,有一定的抗疲勞、抗缺氧和提神醒腦作用,被視爲補藥中之上品,有些人隨身攜帶含片,以撐過我們狗一樣的上班生涯。雖然西洋參無毒但性涼,服太多會出現畏寒、體溫下降、食慾不振、腹痛腹瀉,有的人還會發生痛經和經期延長。

錯誤:進補自作主張。

正確:服參最好聽大夫的,並做到少量多次,每次以2~8克爲宜。特別是在感冒咳嗽或急性感染時不宜服用。

·豆漿:豆漿是公認的健康食品。在這個DIY的年代,爲了衛生我們會選擇自己磨製豆漿。需注意的是:生豆漿裏含有一種皁毒素,會使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豆漿還是種善於僞裝的“毒藥”。它在真正被煮沸消失毒性前先會“假沸”。即當豆漿加熱到80°C時,會出現泡沫,且隨着溫度增高泡沫越來越多,形似沸騰,其實並沒真的燒開,毒素依然存在。

誤:煮豆漿時中途添加生豆漿。

正:煮豆漿時先用旺火,當出現泡沫上溢時,再改用小火,直到泡沫逐漸消失爲止。從外面買回的豆漿,也最好再次燒開。

·白果:這種很有禪意的果實不僅鮮嫩,還有美容和藥用價值。但核仁中含有對皮膚及胃腸黏膜有刺激作用的銀杏酸和銀杏酚。中毒後先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慾不振,隨即開始煩躁不安、恐懼怪叫,逐漸四肢無力,甚至發生呼吸困難、肺水腫和昏迷。接觸核仁和肉質外皮還可能引起皮炎。

誤:白果不能生吃,熟的一天最多吃4~5顆,吃10~50顆就有中毒危險了。

正:1、吃的時候去除果仁中綠色的胚芽。避免接觸果核。

2、一旦出現中毒症狀,只要用白果殼30g煎水服就成了。

·桑葚:歷代本草均對桑葚極其推崇,認爲有滋陰益腎、養血生津的功效。但桑葚所含的揮發油對消化道有刺激作用,會抑制腸道內的多種消化酶,造成細胞中毒死亡,甚至發生出血性腸炎和鼻出血。也有人對桑葚過敏,出現腹瀉及面目紅赤,耳內、鼻腔內、上眼瞼內、咽喉部腫脹瘙癢。

錯誤:貪嘴

正確:桑葚性寒,不要多吃,脾胃虛寒、大便稀薄者更要注意適量。

·果仁:果仁是零食中的主力,但很多果仁在炮製前是有毒的。容易中毒的果仁有苦桃仁、枇杷仁、亞麻仁、楊梅仁、李子仁、櫻桃仁、蘋果仁等,它們都含可以殺死細胞的氫氰酸。即使是甜杏仁,一次吃多了也一樣有中毒表現。

錯誤:生吃

正確:1、不吃沒經處理的果仁。既然超市裏有那麼多甜的鹹的成品果仁,我們就支持一下,不要自己DIY了。

2、實在想感受生活,一定要將果仁去皮去尖,熱水泡上它一天,煮的時候不加蓋,讓有毒的氫氰酸充分揮發。

·鮮黃花菜:黃花菜又名萱草,聽起來很美,但含秋水仙鹼毒素。秋水仙鹼本身無毒,但進入人體後被氧化就成了劇毒,會對腸胃及呼吸系統產生強烈的刺激。一般是嗓子發乾、噁心、腹瀉,甚至產生血便。

錯誤:直接烹炒。

正確:1、秉承老傳統,曬乾發好的黃花是絕對安全的。

2、一定要吃鮮的,就要有耐心。秋水仙鹼溶於水,吃之前用開水焯一下,再用涼水浸泡兩小時以上,就不會中毒了。

·菠菜:營養豐富,是大力水手的最愛。

但菠菜裏含大量的草酸鉀,遇鈣可以形成不溶於水的草酸鈣。草酸鉀能進入血液循環,順血流一路尋找我們體內的血鈣來結合,一路沉澱,沉哪兒傷哪兒:在腦裏沉澱則傷腦,在心臟沉澱則傷心,在腎臟沉澱則傷腎,在消化道里沉澱就妨礙人體對鈣的吸收。血鈣少了,骨鈣還會自動跑出來相會,我們辛苦補的鈣就這樣成就了它們的姻緣。

錯誤:1、草酸鉀溶於水,所以喝菠菜湯很危險。

2、炒菠菜也不妥,有油的包裹,草酸鉀不容易溶解在菜湯中,只好隨着菠菜吃進肚裏,所以草酸慢性中毒的機會較大。

正確:最安全又有營養的吃法是,將菠菜用水煮後,把湯倒掉,再涼拌着吃。吃菠菜後多喝些水,也可減少草酸鈣結合的機會。

·扁豆:扁豆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蔬菜,它本身含有兩種毒素:紅細胞凝集素和皁素。它們對胃腸道有刺激性。中毒後會上吐下瀉,甚至可以使人體紅細胞發生凝集和溶血。有些人將它視同荷蘭豆:先在開水裏焯一下,再大火爆炒。這樣確實顏色好看,而且口感爽脆,但極易中毒。

錯誤:大火爆炒。

正確:1、扁豆是個沒有形象的菜,必須煮熟燜透。即使用油炒過後還要加適量的水,用小火燜10多分鐘,直到看起來軟軟醜醜的,吃起來沒有豆腥味才成。

2、買豆角時一定挑嫩的,老扁豆毒性強。沒耐性的話東北油豆乾脆別吃,因爲想把這種“大粒扁豆”煮透去毒非常不易。

3、烹製前要把扁豆兩頭和莢絲擇掉,這裏毒性最大,最好先在水中泡15分鐘。

·黃鱔:黃鱔一直被認爲是補益佳品。明代醫藥家李時珍認爲黃鱔特別適合女性進補,可益氣、補虛損。鱔魚體內的組胺酸是其鮮味的主要成分,可在死後組胺酸迅速分解爲有毒的組胺。組胺中毒會出現皮疹、頭暈、嘔吐、腹瀉等,嚴重時可使人因中毒而死亡。

錯誤:死鱔入饌。

正確:黃鱔必須買鮮活的。因爲黃鱔死後24小時,每100剋死鱔組胺含量可達200毫克,已經從大補到大毒了。

·鮮海蜇:老醋蟄頭不僅好吃,而且很符合營養標準。但海蟄含有大量的致病菌--副溶血性孤菌,容易引發急性胃腸炎,其症狀酷似痢疾。此外,還會出現發熱、脫水、酸中毒、休克、神志不清等中毒症狀。

錯誤:像對一般拌涼菜那樣的虎狼拌法。

正確:副溶血性孤菌對酸最敏感,一般在醋中浸5分鐘就會死亡,在淡水中也難存活。因此首先要將海蟄放在清水裏,泡上兩天,再反覆沖洗。切好後用醋浸泡5分鐘以上,拍上些蒜泥,這樣就足以全部殺死孤菌。

·荔枝:荔枝是水果中的珍品,色美味甘,營養豐富。中醫認爲,荔枝備五行之粹美,可以通神、益智、健氣。不過荔枝中含有一種可以降低血糖的物質,吃得越多,血糖越低,如不及時治療會導致死亡。

誤:日啖荔枝三百顆。

正:1、荔枝不能當飯吃,一天不要超過半斤,還要在飯後半小時吃。

2、如果將荔枝連皮浸入淡鹽水中,放入冰箱裏冰後再吃,不但可以避免上火,口感也更好。

3、有個偏方:荔枝殼泡水喝,可以解荔枝毒性。

結語:因此,許多中醫大師不僅妙手回春、用藥如神,還是營養專家。事實上,他們對於一些食物性能的瞭解,比那些掛牌的美食家要高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