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冬季該如何養生

欄目: 養生保健 / 發佈於: / 人氣:2.37W

我國民間習慣上把“立冬”作爲冬季的開始,立冬已過,冬季養生也要開始了,冬季如何養生呢?

冬季該如何養生

養生食物有哪些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流傳着“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樣的諺語。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除躁生津、清涼解毒。鄭板橋有一幅養生保健聯也提到過蘿蔔與茶:“青菜蘿蔔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蘿,卜的養生、保健、藥用效應與茶有着相融之處。

此外,冬季養生宜多食熱粥。如我國民間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臘月初八吃“臘八粥”的習慣,還可常食養心除煩的小麥粥、益精養陰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蘿蔔粥、養陰固精的胡桃粥、健脾養胃的茯苓粥、益氣養陰的大棗粥等。

寒冷氣候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爲主,可適當多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此外,還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進補需對路冬季進補時,爲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就是打基礎的意思。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

如果經常感到四肢無力、精神疲乏、講話聲音低微、動輒出虛汗,這大多屬於氣虛。可選服人蔘、黨蔘、太子參、五味子、黃芪、白朮或者黨蔘膏、參花膏等益氣藥物;也可多食黃豆、山藥、大棗、栗子、胡蘿蔔、牛肉、兔肉等食物。

那些面色枯黃、口脣蒼白、頭暈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鳴心悸的人,大都屬於血虛。可選服阿膠、桂圓肉、當歸、熟地、白芍、十全大補丸和滋補膏等養血藥,食品有酸棗、龍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

冬季養生10大美食

冬季是一個寒冷的季節。祖國醫學認爲,冬令進補與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有密切關係。對於機體功能減退或抵抗能力低下的體弱人士和老年人等,在寒冷季節,更宜進行食補。這對改善營養狀況,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等方面,更能顯示出藥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冬令進補應順應自然,注意養陽,以滋補爲主。根據中醫 “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可選食:粳米、秈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谷豆類;韭菜、香菜、大蒜、蘿蔔、黃花菜等蔬菜;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鰱魚、帶魚、蝦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等水果。

現代醫學認爲,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

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爲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俗話說 “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就是這個道理。

收集10大冬季滋補美食,介紹如下,祝大家享受美味的同時強身健體。

1、羊肉湯

滋補功效:羊肉湯屬熱性,可以溫胃禦寒,但喝多了容易上火。

特點:色澤光亮,呈乳白色;湯質優美,營養豐富;不羶不腥,味道鮮美異常。

製法:

1)先把羊肉、羊骨架洗一下,羊雜做些處理,把羊肉、羊雜放一個鍋內煮,可放些蔥姜等,(不宜放大料,串味),等羊肉、羊雜煮熟,撈出切成片,備用。

2)把羊骨架放鍋裏,加滿清水,好了,開火,熬吧,熬一個小時左右,把漂浮在上面的一些雜質舀出去,這時的湯就比較純淨了,放些蔥姜,繼續熬吧,什麼時候熬的湯成乳白色,象牛奶一樣就可以了。熬湯一定要捨得花時間。

3)把切好的羊肉、羊雜放碗裏,放些蔥花、香菜,蒜黃之類的菜,放適量精鹽,把熬好的羊湯趁熱倒入碗裏,好了,一碗色澤乳白,口味鮮香醇正的羊肉湯就做好了配上千層餅或火燒,味道真的好極了。如果喜歡辣椒,可以放些辣椒。

2、蘿蔔燒排骨

特點:成菜色澤紅亮,肉質酥嫩,味道鮮美。

原料:豬排骨 500克,蘿蔔500克,醬油20克,料酒5克,鹽4克,味精3克,白糖5克,蔥8克,姜5克,澱粉5克,油50克。

製法:蘿蔔切絞成塊,蔥切段,薑切片。炒鍋上火,放油將蔥、姜和蘿蔔放入,煸炒至上色加入料酒、醬油、鹽、味精、白糖和清水,放入排骨坯料,用火燒開鍋後,轉用小火燒 25分鐘,待汁收濃且口味濃香時,加入水澱粉,把汁全部掛在原料表面即可。

3、清燉馬蹄鱉

主料:甲魚 1只(重約750克),火腿骨1根,火腿肉100克。

輔料:蔥結、薑片、冰糖、熟豬油各 10克,精 鹽1克、紹酒25克,白胡椒粉1克,雞清湯750克。

製作:

1)將甲魚宰殺,用開水燙泡後,剝去外層內膜,用刀沿甲殼四周剖開,掀起甲蓋,去掉內臟(留下甲魚蓋),剁成約3.5釐米長、1.7釐米寬的塊(尾和腳爪不用);

2)放入開水鍋中煮至水再開,撈出瀝水;

3)火腿切成4 大塊;

4)將甲魚塊整齊地碼在沙鍋中,把火腿、蔥、姜和火腿圍在甲魚四周,加入雞清湯和紹酒,蓋鍋燜住;

5)旺火燒開後,去除浮沫,放冰糖,轉用微火燉1小時左右,揀出姜和火腿骨,放鹽;

6)再將火腿撈出切成片放入鍋裏,淋上熟豬油,撒入白胡椒粉即可。

4、黃芪燉烏雞

原料:黃芪 50克,烏骨雞1000克,蔥10克,姜10克

製法:

1.清洗乾淨,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洗淨。

2.將黃芪洗淨,放入烏骨雞腹中,放入沙鍋,注入雞清湯,放入料酒、鹽、蔥段、薑片,用小火燉至烏雞肉爛入味即成。

功效:一說、補肝腎、益氣血、男子遺精、早泄有輔助治療作用。

二說、黃芪,是一味中藥,功能補脾益氣。烏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鈣、磷、鐵和核黃素、尼克酸等。功能養陰益血、治婦科疾病。黃芪燉烏雞,有補脾益氣、養陰益血的功效。榆次民間用這種傳統保健食品治療月經不調、白帶過多、月經痛、血虛頭暈等婦科疾病。黃芪,性味甘、微溫,入脾、肺經。烏雞,性味甘、平,入肝腎經。

5、杞精燉鵪鶉

原料:鵪鶉 1只, 枸杞子、黃精各30克,鹽、味精少許。

製作:將鵪鶉宰殺,去毛及內臟,冼淨,枸杞、黃精裝鵪鶉腹內,加水適量,文火燉酥,加鹽、味精適量調味即成。

服法:棄藥,吃肉喝湯,每日 1次。

功效:滋養肝腎,補精益智。鵪鶉是良好的益智食品,含有豐富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等,有助於小兒發育、增進食慾、提高記憶力。腦力勞動者常食,能消除眩暈健忘症狀,能提高智力,有健腦養神之作用;枸杞子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抗疲勞、增強體力和智力;黃精能補脾潤肺、養陰生津、強化筋骨、益智強身。幾味同用更增加其滋補和益智作用。適宜於肝腎不足、精血虧虛而見神疲乏力、腰膝痠軟、眩暈健忘者服食。

6、素筍湯

取冬筍 200克, 鮮湯250克,香菜梗、水發黑木耳、蔥薑汁、精鹽、味精、麻油各適量。先將冬筍去皮洗淨,切成長8釐米、寬1釐米的薄處,放沸水中略燙撈出,放涼水中過涼後撈出控水。黑木耳擇成小朵,香菜梗洗淨後切成3釐米長的段。炒鍋上旺火,放入鮮湯,加入蔥薑汁、精鹽、味精,再放入竹筍片、黑木耳片,待湯煮沸時,用後勺撇去浮沫,放入香菜梗,淋上麻油攪勻後盛入碗中。本品特點爲素雅清淡,鮮美可口,消痰利腸,通脈化食。

7、冬筍鯽魚湯

取冬筍 100克, 鯽魚1條(250克),黃酒、生薑片、精鹽、味精、精製植物油各適量。先將冬筍剝完後切成長絲,洗淨,然後用沸水煮一下,以除去澀味。鯽魚去鱗除去內臟洗淨,鍋中放油燒熱,放入魚煎兩面至皮微黃,烹入黃酒,加清水及筍絲、生薑片燒開後,略燜煮一會,加入精鹽、味精即成。本品特點爲湯鮮醇濃,肉嫩筍脆弱,利水下乳,健脾益氣。

8、三丁豆腐羹

取豆腐 250克, 豬肉丁150克,番茄250克,青豆米50克,精鹽、味精、溼澱粉、麻油、鮮湯各適量。先將豆腐切成丁,下沸水焯一下,瀝乾水待用。番茄燙去皮,去籽,切成小丁,燒熱油鍋,下蔥略煸一下,放入鮮湯、豆腐、肉丁、番茄、青豆米、精鹽、燒沸,再加味精,淋上溼澱粉,出鍋裝碗,淋上麻油即成。本品特點:味道鮮美,滋陰潤燥,補中益氣,補脾健胃。

9、骨頭湯

原料:脊椎骨 1000克, 棒子骨500克,適量清水。

調味佐料:薑片、蔥段、醬油、料酒、花椒、大料、桂皮、鹽。

製法:切記醬油要少放,以湯略顯醬色即可。熬製時間爲 40-60分鐘。骨頭湯做好後,盛入小盆內,放入冰箱冷凍室儲存,隨吃隨取。

10、胡椒茴香牛肉湯

用料:胡椒 10克,大茴香10克,牛肉500克,大蒜1條。

製作:胡椒、大茴香洗淨;大蒜洗淨切節;牛肉挑去筋膜,洗淨,切成大塊。把全部用料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 2小時,調入醬油、味精即可,飲湯吃牛肉及大蒜。

功效:溫中散寒、理氣暖胃。用於脘腹冷痛、食少嘔吐、形寒肢冷者。

要”補”更要“通”

許多老年人對秋冬季進補存在認識誤區,只重視進補,忽略體內的循環流通。很多老年人需要的不是“補”,而是“通”,只要體內通暢,平時食物中的營養基本可以滿足身體的需要,不講科學地盲目進補,往往適得其反,損害健康。

人體內的各種管道經過幾十年的使用,很可能變得流通不暢,從而導致老化、硬化,進而引發疾病。管道不通,醫學上稱爲“流通障礙”,可以導致高血脂、代謝紊亂、便祕、胸悶等疾病。專家認爲,循環流通才能健康輕鬆。經常運動,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同時服用一些促進流通的保健品,都是預防“流通障礙”的養生之道。

天冷也要通風

冬天天冷,有些人喜歡緊閉門窗或矇頭睡覺,這是很不好的習慣。除了白天要開啓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

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深夜時人體抵抗力下降,對虛弱、患病的人要加強監護,觀察呼吸、脈搏是否正常,以便及時採取措施救治。

老年人冬季養生要則

從小雪至大寒,總計60天,氣候變化以嚴寒爲基本特點。由於腎有藏精、納氣、主水液及主骨、生髓、通於腦、開竅於耳及二陰的功能,所以,冬季養生基本原則就是設法維護腎的這些自然的功能。

寒冷能引起中度的迷走神經興奮,對患哮喘、過敏性疾病、冠心病、心肌梗 塞,膽絞痛、有腦溢血傾向的病人有不利的影響。調查顯示,45歲以上死於呼吸病者,其死因與前一週的氣溫,溼度有關,降溫時死亡增加,當氣溫降至0攝氏度以下並有大雪時,患氣管炎死亡的增加三倍之多。

冬季養生內容很多,但基本原則仍然是《黃帝內經》中的格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天萬物斂藏,老年人養生就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冬季用藥主要是從強化腎功能着手,所以,一切有關補益、強化、養護腎臟的養生方法,也就是中老年人冬季養生的主要內容。

腎是人體生命之源。腎中的精(氣)爲機體生命活動之本。腎關係人的生長、發育與衰老,老年人往往都有腎虛徵象,久病之人也常見腎虛,即所謂的“久病窮必及腎”。腎陽虛時機體處於一種明顯的功能低下狀態,其表現爲後腦一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紊亂或處於腺皮質功能低下、紊亂或處於低水平的平衡狀態,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紅細胞糖酵解作用減弱,能量攝取減少等。

根據冬季養腎基本原則,人們可運用的主要方法有:

仙家16金錠法:“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工作之餘,略得空閒行住坐臥,隨時可做。先用舌抵上齶,待津液滿口,連津嚥下,隨後以鼻吸氣,用意念氣送津液至臍下丹田穴,略存一存,胃之一吸。隨後肛門輕輕收縮,如忍便狀,使氣隨肛門的提力,一點點從臍下上升到臍部,再轉到腎區,一直沿脊上升到後腦,然後呼出,謂之一呼。再重複。“咽、吸、閉、提、呼”着重於內臟自我運動,使腎精充盈,腎氣旺盛,即古人所言“氣氣歸臍,壽與天齊”。

吹字練腎法:本法出血陶宏景《養生延命錄》。即噓(疏肝)、呵(音喝,安心 )、呼(醒脾)、嘻(音戲,清肺)吹(固腎)、唏(音希,清三焦煩熱)。做法是摒棄雜念,口呼鼻吸,呼氣時配合默唸聲,要求聲音低沉有力。明代《遵生八箋》(高濂着)去:“治腎臟吐納用吹法,以鼻漸長引氣,又口吹之。腎病,用大吹30遍,細吹10遍,能除腎家冷氣、腰疼、膝冷沉重、久立不得、陽道衰弱、耳內蟲鳴及口內生瘡、更有預熱、悉能去之。數數吹去,相繼勿絕。”

耐寒暖身法:仰臥牀上,上棉被,兩腳分開,與肩同寬,五指伸直,手心向下。目微閉,脣輕合,舌尖抵上齶。排除雜念,意守丹田,意念丹田有一炯炯紅日身身體四周放射,溫煦全身,時30分鐘。口中津生當嚥下,津液到達丹田,則水火相濟。

冬季調整飲食八方進補高招

立冬 學習“八方進補”

“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凍。”立冬,該是進入冬天的第一個節氣,也是該開始進補的一個標誌。

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慾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是十分必要的。而對於這一點,各地可是有各地的高招。

可愛的冬補

“冬季蘿蔔賽人蔘”;

“冬季進補,春天打虎”;

“冬季不吃肉,凍掉腳趾頭”;

“冬吃蘿蔔夏吃薑,大病小災一掃光”;

……

這一句句由我們前輩總結出來的冬補飲食諺語,不但闡述了冬補的重要性,更讓本是俗常的“冬補”,變得可愛起來!

據說,遠在漢代,已經有了冬補的講究。有一年冬天,奇冷,很多人凍壞了耳朵。醫聖張仲景發明了一道藥膳湯:祛寒嬌耳湯。他根據“藥食同源”理論,選一些祛寒藥物連同辣椒放到鍋裏煎熬;再用麪粉加水和成麪糰,擀成薄片,包上羊肉餡,做成耳朵形狀的嬌耳,下鍋煮熟。這祛寒嬌耳湯一下肚,周身發暖,兩耳發熱,凍壞的爛耳朵很快好了。其實,這就是後來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的餃子。由此也就有了“冬至吃餃子”的俗語。

古人尚知冬季進補的重要,何況是現代社會的我們。科學飲食已經越來越爲人們所重視,素食、藥膳也因爲佔了健康的優勢,而紅極一時。遺憾的是,太多的餐廳過多地將經歷花在了環境的打造、形象的包裝,甚至菜品的研發也已經做得很到位了,就是忘了我們古人已經意識到的“因時施膳”。一年四季不見換的菜單,也只有在季節轉換的時候,添加幾個菜式,“聊表心意”。

在裝潢越來越精緻、菜品越來越高端的今天,我們誠摯地希望,看在我們的前輩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可愛的飲食諺語的份上,請餐飲從業者關注四季飲食的變化。就從這個冬天開始,讓進補變得認真而可愛!

Tags:養生 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