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母嬰 > 幼兒教育

如何規範孩子“童言無忌”

欄目: 幼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19W

一、尊重孩子的表達

如何規範孩子“童言無忌”

不管孩子言語表達的內容如何,都是他們內心意識或無意識的表露,不但是孩子想要表現出來的自我感受,也是他們和外界建立聯結和進行溝通的橋樑。有時候孩子表達的內容模糊不清讓人不能理解,或是表達的方式過於興奮以至於大喊大叫,這些都是他們在當時情境下內心的真實反映。孩子願意展露自己的內心,等於提供給我們和他們溝通和互動的機會。既然孩子主動表達,並樂於讓我們走進他們的心裏,作爲大人,在這些情況下更不能急躁或責備孩子,要給予孩子相應的迴應,尊重他們內心的聲音。一時的拒絕或責怪,留給孩子的可能是長時間的委屈和不滿,甚至在相應的情況下開始封閉自己,不願再表達。

二、瞭解孩子的言語

孩子小小的腦袋裏充滿了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他們的思維方式不同於大人,並且每個孩子心裏的世界都完全不同,孩子的言語是他們內心的反映,通過對他們的言語的瞭解,可以隨之更深入地來了解孩子的內心。比如孩子同樣說出“屁”這個詞,有的家長會覺得很有趣,有的家長會覺得很粗俗,但這些反應都包含了家長們的主觀感受。想要真實地理解孩子這樣表達的真實含義,還要客觀地結合當時的情境和孩子的用意。比如,“這些算個屁!”和“屁是怎麼產生的呀?”這兩句話中的“屁”出於完全不同的目的,前者是情緒的宣泄,後者是對相關知識的好奇,當然也就不能一概而論。多去了解孩子言語背後的信息和真實用意,纔是理解孩子內心的基礎,才能根據孩子言語中想要傳達的訴求,從而給予孩子恰當的迴應。

三、“規範”孩子的言語

尊重和理解孩子的言語,是否意味着自由和放任,不對孩子的言語發展做任何干涉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孩子度過學語期、能夠自主進行言語表達後,家長們還需要留意在以下兩個方面引導孩子進行調整:

1、提供慣用的言語示範:很多大人在和孩子說話時不由自主地會使用“寶寶型”的語言,比如“吃飯飯”、“看書書”之類的表達。其實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表情、語氣和內容,不需要特意使用幼稚化的言語表達,並且大人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用類似的可愛語言,這樣的交流方式反而會讓孩子感到混亂和困惑,也很難適應大人的語言環境。因此,家長對於孩子留有的寶寶型的語言可以適當給予修正,並且在平時和孩子的交流過程中,儘量使用我們常用的言語作爲良好示範。

2、注意孩子的惡意言語:有些孩子在內心情緒無法紓解的情況下,會惡意出語傷人,這既不是對自己心理狀態的合理調節方式,又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我們首先要關注孩子言語背後的情緒壓抑,撫平孩子內心的憤怒或不安,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這樣的言語表達會對他人造成不良影響。

“童言無忌”,尊重孩子的天性,多去了解孩子言語所傳達的情感和需求,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內心。不斷仔細“閱讀”孩子充滿童真的言語,我們就可以陪伴孩子更加健康舒暢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