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戰史風雲

志願軍最慘的一次空戰 5分鐘被美軍打掉4架戰機

欄目: 戰史風雲 / 發佈於: / 人氣:1.11W

僅僅經過了20個小時的戰鬥科目飛行訓練就上了戰場,5分鐘之內,15人犧牲。轟炸大和島行動,記錄了新中國空軍的浴血戰鬥史,也引發了持續至今的爭論。倖存的空戰親歷者認爲,他們出色完成了任務。造成重大犧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是因爲飛行員初出茅廬

志願軍最慘的一次空戰 5分鐘被美軍打掉4架戰機

1951年11月6日14時35分,中國人民志願軍空第8師9架圖-2轟炸機從於洪屯機場起飛,對位於鴨綠江口外朝鮮西海面的大和島進行轟炸。對大和島的轟炸共進行了3次,統稱爲轟炸大和島。這是新中國空軍第一次使用轟炸機作戰,也是第一次轟炸外國軍隊佔領的陣地。在第三次轟炸中,有15人犧牲。對於新中國空軍而言,這是極爲慘烈的損失。而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爲這是由於參戰人員經驗不足,以卵擊石造成的悲劇。

突襲打掉美方談判籌碼

1951年7月10日開始的朝鮮停戰談判,一直處於僵持狀態。美方代表稱,朝方需以開城地區的土地爲代價,換得聯合國軍從西部海島撤軍。志願軍於是決定收復這些海島,以打掉美方的談判籌碼。這些島嶼包括大和島及周邊。傳統的說法認爲,這裏是美韓軍隊重要的前哨陣地,島上擁有情報人員及大功率雷達、對空情報臺和竊聽裝置。但是來自“航空兵25師、23師戰友論壇”的帖子《回憶轟炸大和島及空戰的爭論》裏則提及:“在大和島及附近各島上只有500多人的朝鮮反共遊擊隊,沒有韓國部隊,而英美官兵在11月6日當天也只有兩個人,是聯軍特種作戰部門派在此區的指導顧問。大和島上更沒有雷達站或監聽站等設施,聯軍最北邊的雷達站設在大同江口的椒島,還在此地以南百多公里外。”

兩軍尚處於停戰談判中,戰鬥已打響。該次戰鬥計劃由志願軍第50軍148師登島,志願軍空軍第8師24團從空中配合,對地面部隊進行火力支援。20歲的李清揚是第一次轟炸編隊左下方中隊長機的領航長,他曾作爲社會進步青年被招入航校,新中國的航校學員均來自進步青年或文化程度高的陸軍官兵,目標是解放臺灣。

李清揚和其他34名執行任務的機組人員都是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他們在航校學習不到一年,戰鬥科目訓練不足20小時。唯一有作戰經驗的大隊長韓明陽從東北老航校畢業。出征前,機組人員每5個人一組坐在一起,用偵察科的大相機照相,然後再剪成5張單人照片。這種戴着沒有帽徽的棉軍帽的單人半身照,被稱爲“烈士照”,爲防止犧牲後的追悼會找不着照片而預備。每位參戰人員還拿到5000元朝鮮幣和寫有中朝兩國文字“我是中國志願軍空軍”的布條,以便在跳傘生還後使用。

1951年11月6日,臨近16時,轟炸機編隊飛抵大和島上空,進入轟炸航程起點,李清揚隨着大隊長機一起打開彈倉,看到長機的彈倉下有“小黑點”露出,李清揚立刻摁下投彈電門,並馬上拉起投彈手柄,這樣做是防止電門失靈,錯過投彈時機。接着,李清揚開啓照相機電門,拍攝轟炸效果照片。但飛機上的膠捲都是繳獲來的,已經過期,什麼影像也沒沖洗出來。

雖然沒有圖像證明,但戰報顯示,此次志願軍共投彈81枚,命中率90%。由於襲擊突然,沒有防備的敵機未來得及升空阻攔,雖用高射炮還擊,但志願軍飛機無傷亡。新中國第一次使用轟炸機突襲大獲成功。11月29日,志願軍空10師夜航大隊奉命夜間轟炸大和島旁的敵軍軍艦,但飛到指定區域後,1號機投下照明彈照亮海面,沒有發現敵艦。爲保證安全,上級命令各機不能任意改變航線,機組只好將炸彈投在預定海區,第二次轟炸結束。

早到了4分鐘

1951年冬,和11月6日第一次轟炸相比,11月30日出徵的戰前準備要熱鬧許多。第一次轟炸任務下達時,只有大隊長韓明陽機組的四個人在場,再由韓明陽向執行任務的另外32人傳達,其他人概不知曉。而第三次轟炸行動,整個於洪屯機場都知道志願軍轟炸機要再去教訓美國人。出戰前三天,機場的高音喇叭開始宣傳鼓動,時常鑼鼓震天。“空軍很多人都是陸軍轉來的,那時還不知道空軍政治工作怎麼做,戰前動員還是用陸軍那一套。其實戰鬥意志也不是這麼搞幾下就起來的。”參加過第一次轟炸的李清揚說,“第一次沒有這麼搞聲勢,也可能是被勝利衝昏頭腦了。”

11月30日起飛前,指揮部將原定的轟炸目標改爲島上的燈塔,據說美軍指揮所就在燈塔內。由於此次轟炸目標小,指揮部臨時將轟炸隊形由“品”字型改爲3箇中隊前中後排開的縱隊,這種隊形可由每架中隊長機自行瞄準轟炸目標,有利於提高命中率。14時10分,機場塔臺指揮員下令起飛,比原定時間提早了20秒。而飛機編隊由“品”字型改爲縱隊後,減少了編隊集合時間,先起飛的飛機不用在空中兜圈子太久等候後起飛的飛機,亦使得編隊早於原定時間向目的地飛行。

編隊通過奉集堡時,3箇中隊的領航長都發現比原定到達該區域的時間提早了。大隊長高月明下令減速,耗掉時間。但圖-2轟炸機在空中的速度是每小時360公里,最小平飛速度是每小時300公里,一直減速,飛機堅持不住了,開始往下掉。編隊只能恢復原定速度飛行。而我國東北處於西風帶,往大和島飛行是順風,耗時的計劃更加無法實施。

作爲戰區空軍最高指揮機構,中朝人民空軍聯合司令部(簡稱空聯司)指揮所並未發現轟炸機編隊會提早到達,爲轟炸機編隊護航的空2師4團仍按原定時間起飛,未能按計劃在草河口至鳳凰城的鐵路上空與轟炸機編隊匯合。直到飛過鳳凰城,接近安東時,空2師4團才追上轟炸機。結果聯合編隊通過安東上空時,仍比規定時間提前4分鐘。執行戰區掩護的空3師殲擊機不知道其中的變故,仍按原計劃起飛。早到的4分鐘使得混合機羣最終失去了噴氣式殲擊機的掩護,給這次轟炸行動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雖然戰爭結束已經快60年了,彼時任第二中隊長機領航長的吳清江仍認真地爲《中國新聞週刊》記者畫圖、寫公式,詳細講解編隊提早到達的原因,因爲多年來的質疑從沒停止過。很多人認爲早到戰區4分鐘,錯過和護航的戰鬥機匯合,是轟炸機部隊遭到襲擊重創的重要原因。而在許多空軍的戰史、教材中,對於這“4分鐘”隻字未提,或是一筆帶過,導致“4分鐘”顯得更加神祕,更像是這些初出茅廬的飛行員業務不精造成重大犧牲的證明。甚至有說法認爲這是求勝心切所致。

“有些沒參戰的戰友也不理解,後來我一解釋他們就明白了,不是機組人員的問題。”吳清江說。但是幾十年中,幾位倖存下來的老兵幾乎沒有解釋的機會。犧牲的15名戰友,更像是中國空軍的一種標誌性榮耀,至於犧牲的原因,早已被描述爲慣有的壯烈。5分鐘,犧牲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