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戰史風雲

抗日名將彭雪楓統戰才能卓著 感召英才赴國難

欄目: 戰史風雲 / 發佈於: / 人氣:2.34W

9月13日上午,秋雨淅瀝,凝重的緬懷之情盪漾在每個人心中。

抗日名將彭雪楓統戰才能卓著 感召英才赴國難

9時30分,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彭雪楓將軍殉國70週年紀念活動在鎮平縣彭雪楓紀念館廣場徐徐拉開帷幕。

“故鄉的熱土、家鄉的人民養育了偉大的父親。”彭雪楓將軍之子、全國政協常委、二炮原政委彭小楓上將眼含熱淚。

1944年9月11日,彭雪楓在收復河南省夏邑縣八里莊的戰鬥中壯烈殉國,時年37歲,被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譽爲“中華民族英雄”、“共產黨人好榜樣”,在人民羣衆心中樹起一座永恆的豐碑。

讀書習武如猶在

9月13日,記者再次造訪位於鎮平縣七裏莊的彭雪楓故居,濃密的竹林在秋風中微微作響,古樸的“六德堂”沉靜如昨……

故居負責人張繼紅介紹,1907年9月9日,彭雪楓就誕生在七裏莊的一個尋常院落“六德堂”。他小名隆興,原名彭修道,參加革命後,取唐詩名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之意,更名彭雪楓。

彭雪楓自幼勤奮好學、德才出衆,被省裏來的督學察覺,免試讓他直接升入鎮平察院模範高等國小。讀書期間,適逢“五四運動”爆發,他寫了《李自成打樑寨》、《和家姐談女子無才便是德》兩篇具有現實意義的佳作,轟動了全校。

彭雪楓一生受其祖父的影響較深,他後來在回憶自己的學習生活時說,“我幼小時的一點文化”,尤其是“國文這種文化水平”就是“祖父教我的”,對祖父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故居院內,一棵鬱鬱蔥蔥的古桑,碩大的樹冠覆蓋了大半個院落。因其枝丫錯落有致,狀似龍爪,被稱爲“龍爪桑”。

彭雪楓小時候常常在這棵樹下讀書習武,每遇大旱,就天天到村西頭小河裏挑水澆樹,與這棵“龍爪桑”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彭雪楓在這裏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直至1921年秋天外出求學。

播撒火種報國志

家鄉的山水草木、星月寒暑、時俗飲啜,都溶化爲彭雪楓少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

走上革命道路的彭雪楓,在他短暫而又輝煌的生命裏,用那顆無限忠誠的赤子之心,報效了國家,滋潤了故土。

據鎮平縣史志辦主任徐志浩介紹,1928年夏,在外求學的彭雪楓回鄉探親。他走親訪友,跑遍大半個鎮平縣,走到哪裏,就把革命的真理宣傳到哪裏。

彭雪楓還到鎮平北部的亂權崖、竈爺廟、涼水坪等地察看地形,準備將來一旦有可能,就在伏牛山區開展游擊戰爭,建立革命根據地。

徐志浩說,彭雪楓走親訪友期間,特地到侯集,拜訪在那裏當區長、創辦地方自治的族叔彭禹廷。叔侄兩人久別重逢倍感親切,秉燭夜淡,同榻而眠整整10個夜晚。

彭雪楓給彭禹廷講馬克思主義,希望彭禹廷放棄地方自治,加入革命隊伍;彭禹廷則勸彭雪楓留在地方,幫他搞地方自治。雖然叔侄二人誰也未說服誰,但是他們立下了“一輩子爲國家、爲人民辦好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約定。

彭雪楓在家的40余天,在鄉鄰、親朋和學友間傳播馬克思主義,宣傳革命道理,播下了星星之火,對鎮平革命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抗戰烽火顯韜略

彭雪楓卓越的統戰才能,在抗戰期間表現得淋漓盡致。彭雪楓曾三次奉毛澤東派遣,奔赴太原、西安及中原大地,開展統戰工作,被譽爲黨和紅軍的“好參謀”和“先行官”。

鎮平縣史志辦黨史科科長王夢玥告訴記者,1938年7月,爲適應抗戰新形勢,時任河南省委軍事部長兼統戰委員會主任的彭雪楓,派河南省統戰委員會副主任劉貫一持其親筆信到鎮平,面見王金聲和趙平甫,商談合作抗日事宜。

通過統戰工作,王金聲、趙平甫表示擁護共產黨的主張,並與鎮平黨組織合作開辦了抗日訓練班,學員統一分配,進入地方自治機構。

王夢玥介紹說,1938年10月,南陽抗敵自衛二團駐防泌陽。彭雪楓十分重視這支來自家鄉的民團武裝的統戰工作。他多次派劉貫一去泌陽,面見任自衛二團團長的幼時同學王金鐸,陳述抗日大局,共商抗日大計。

王金鐸在彭雪楓的影響下,決定在“自衛二團”增設政訓處,並委派團部書記、共產黨員王國謨回鎮平,招聘9名黨員、20名民先隊員,進入自衛二團擔任政訓員。政訓員富有成效的政治思想工作,使自衛二團的面貌煥然一新。

在艱苦的抗戰年代,“南陽抗敵自衛二團”始終是中共河南省委、鎮平中心縣委掌握的統戰武裝。這支統戰武裝與共產黨合作抗日,共赴國難,結下深厚友誼。這是彭雪楓着眼抗日大局,通過鄉鄰關係開展統戰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感召英才赴國難

抗日戰爭年代,有不少鎮平人曾跟隨彭雪楓轉戰南北,深受薰陶和教誨,並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由彭雪楓更名的李鐵就是其中一個。

多年致力於研究鎮平黨史的張新會說,1939年12月,延安“抗大”第四期鎮平籍學員李令華等百餘人被派往新四軍第三支隊。彭雪楓在與學員座談時,得知令華的家鄉和姓名,他風趣地說:“令華這個名字太軟弱了,與你的性格和言行都不相稱,不如改爲李鐵。”

李令華非常滿意彭雪楓給起的這個名字,遂改名李鐵。此後,李鐵跟隨彭雪楓,學習革命理論,鑽研游擊戰術。在彭雪楓的教誨和鼓舞下,迅速成長爲一名驍勇善戰的革命戰士,在抗日戰場上人如其名,殺出了威風。

張新會說,1938年2月,彭雪楓奉中央、毛澤東之命,到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鎮,參加河南省委的領導工作。爲培訓軍政幹部,發展抗日武裝,彭雪楓主持開辦了竹溝教導隊。

鎮平縣前往教導隊學習的黨員和進步青年有200多人。彭雪楓對來自家鄉的學員十分關心,經常和他們談心,鼓勵他們學好軍事理論,掌握軍事技術,殺敵報國,獻身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這些學員結業後,有的回到家鄉,有的回到部隊,成爲抗日鬥爭的骨幹力量。

拳拳赤子心,殷殷故鄉情。幾十年來,雪楓精神一直在家鄉薪火相傳。在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中,煥然一新的鎮平彭雪楓紀念館名列其中,成爲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高地。

“不朽的雪楓精神是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南陽市委書記穆爲民說,“1100萬南陽人民將矢志不渝弘揚雪楓精神,繼承將軍遺志,努力建設大美南陽、活力南陽、幸福南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