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歷史解密

蘇軾的人生觀是怎樣的 陽關曲表達了什麼

欄目: 歷史解密 / 發佈於: / 人氣:2.64W

蘇軾,出生於公元一零三七年,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創作的詩詞至今仍爲人們所傳唱。如若要提及一個人的人生觀,就不得不提及他的人生經歷,因爲人生經歷是會改變人的觀念。蘇軾的一生更是充滿了荊棘,但也是這些生活中的荊棘才讓這位詩人在詩的領域裏創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奇蹟。

蘇軾的人生觀是怎樣的 陽關曲表達了什麼

蘇軾圖片

蘇軾出生於一個書香世家,父親對蘇軾兄弟的教育是充滿了期盼的,連女兒小妹也因爲處於這樣的獨特氣氛中成爲一個才女。蘇軾正是因爲飽懷着對國家與百姓的熱情,所以決意投身於官場中。在朝廷的選拔考試中一舉成名,此時的蘇軾人生觀是樂觀,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期待。

然而官場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蘇軾是一個擁有獨特思想的人,在向在位的君主提出自己的主見後,卻被君主調離京城,開始了自己苦悶的外放生活,此刻的蘇軾人生觀是不明朗的,鬱悶的,一片低沉的。

或許有的人會因爲遇到困難後便從此不思進取,然而蘇軾卻讓所有的人相看,他沒多久之後立即將自己的人生觀進行一個調整,在被貶地區結識好友知己,用自己的才華向衆人展現自己新生活的開始。此刻蘇軾的人生觀又是一片光明,即使官場不得意又如何,蘇軾照樣有自己獨特開朗的人生觀,他還默默地用自己的人生觀感染着周邊的衆人。這就體現在當他有爲難之時,不少人爲他挺身而出,不計後果

一代詩人蘇軾的人生觀總的來說是樂觀的,向上的,更是豁然豪放的。正因爲有了這樣的人生觀,才創作出了不同的詩詞爲人樂道。

蘇軾陽關曲主要表達了什麼

陽關曲•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蘇軾畫像

《陽關曲·中秋月》敘述的是蘇軾與弟弟蘇轍中秋重逢,共同賞月的情景。這首詞產生於蘇軾兄弟二人暌別七年首次相聚並共度中秋這一背景,前兩句寫景後兩句寫情,抒發了蘇軾對親人相聚後又要分開的哀傷與感慨。

《陽關曲·中秋月》沒有直接寫圓月,而是先從遮住月亮的雲開寫,撥雲見月才更顯月亮的光明與清幽,詞句中並未出現月光等字樣,卻讓人可以感覺到想象出月華如水的神韻。月朗星稀宇宙空闊整個銀河顯得非常悠遠,中秋時節月亮顯得格外明亮圓潤,猶如玉盤掛在天上。以玉盤做比喻寫出了月亮的冰清玉潔,此情此景賞心悅目,完全是從一個賞月人的角度出發。

結合創作背景,中秋節正值兄弟二人團聚,蘇軾自然是心中愉悅,讚歎此夜之好。但是蘇軾感嘆的是“此生此夜不長好”,大有佳期難得理應盡興,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當空明月的意思。但是月有盈虧人也如此,兄弟二人分別已久,好不容易相聚又要分開,蘇軾又感慨時間之短,引出離別之情,“明月明年何處看”是他的感慨,身不由己相逢無期啊,同時也是對自己的嘆息,朝局不定自己漂泊不已。“此生此夜”對“明月明年”疊字唱答佳句天成。

蘇軾的這首《陽關曲·中秋月》從月團圓寫到人團圓,從今朝想到明朝,再歸結到離別情,有情有景讓讀者回味無窮。

蘇軾政治主張什麼

蘇軾不僅僅是北宋當時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其實還能算得上是一位政治家。

蘇軾畫像

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經歷了太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作爲爲官之人,蘇軾在當時北宋史上也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從宋神宗到宋哲宗再到宋徽宗。蘇軾經歷了三代,並且屢次被委以重任,屢次被貶。但是在政治發展史上,他是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一心爲民,兩袖清風,真心實意爲百姓做事。哪怕被貶被流放,初心不改,踏實做人,認真做事。

從蘇軾的詩詞中來看,蘇軾生性豪放,思想衝破世俗,但是在政治上,他卻屬於保守一派,反對變法。究其原因,是因爲在當時那種情況下,蘇軾感覺王安石等人的變法過於迅速,有些冒進。在他看來,改革應該要是循序漸進的。而且在那場改革中,保守派的主要人物,司馬光,歐陽修等人,是蘇軾的前輩,對蘇軾有過很大的幫助和提攜。所以很多因素導致了生性豪放的蘇軾在改革中選擇了反對變法的保守派。

其實,蘇軾的仕途坎坷,跌宕不平。但是從他的詩作中還有平日裏的所作所爲不難看出,他的政治觀點主要在於“以民爲本”的重要思想。提倡改革能改善人民生活,但是又不希望冒進,引起大的變動,主張穩健。主要是考慮到人民能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另外他主張“仁政治國”,希望國家能夠國泰民安,繁榮富強。

總的來說,蘇軾以民爲本的政治思想貫穿在他坎坷的人生之路中。

對蘇軾的評價是怎樣的

蘇軾,因其才華出衆,才思敏捷,一生所作詩詞無數,後世之人將他列爲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此之外,蘇軾還有哪些特點,人們又都是從哪些方面評價他,如何評價他的呢?下面咱們簡單分析分析。

蘇軾圖像

首先,單從外貌論,很多人評價蘇軾是一名翩翩公子,風流倜儻,深得女人的喜愛。這點從他一生中的婚姻便能看出一二,蘇東坡一生曾娶妻三任。在第一任妻子王弗死後,其堂妹王潤之因一直暗戀姐夫蘇軾便託人做媒,最終也是如願以償成爲第二任蘇夫人。爲了懷念逝去的妻子,蘇軾曾作《江城子》一詞,深深地抒發了對亡妻的悼念之情懷,也因爲此,他被後世評價爲多情之人,也算是當之無愧。

其次,單從目標方向論,人們對他的定義則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之人,能夠堅持自己的理想,永不放棄。少時的蘇軾是很崇尚儒家思想的,他也一心爲考取仕途,以取得功名然後報效朝廷爲自豪。但他顯然並不被命運之神所眷顧,仕途之路也算是一波三折,風波不斷,更曾經因爲得罪新派勢力而被冤枉入獄,出獄後蘇軾曾經一度重新被任用,但很快地又再次被一貶在貶。但這種曲折的經歷,並沒有打消蘇軾的最初方向和理想,從這點來看,他也應該算得上是一個有爲之人。

最後,單從思維論,評價蘇軾是一個思維開闊,豪邁大氣之人可謂是精準確切。他的諸多作品便充分體現了這一點,豪邁之師,當屬蘇軾。

蘇軾的初夏主要內容是什麼

蘇軾,世人稱之爲“蘇東坡”北宋人士,著名的豪放派詩人、政治家、文學家,蘇軾因爲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被稱爲“宋代的典範”他的詞,被譽爲“爲詞立法”其中《阮郎歸·初夏》描述了夏天特有的韻味。

《初夏》畫像

這首《初夏》是蘇軾在夏天午睡時所作,大概的意思是說,少女睡眠正酣之時,被掉落東西的聲音所擾,內心有些不快,只得起牀,起牀後看見窗外的嫩綠的柳葉,聽見窗外的蟬鳴,便一掃自己的不快,高興的出門了,窗外小溪在流淌,荷花開的正好,讓人不禁的欣喜。

這首詞一改往日蘇軾閨情詞的相思、苦悶、倦怠等之情,展現出少女沉浸於自然美色,與初夏生機勃勃的景象渾然天成,爲少女注入了一股清泉般的活力,展現了少女單純、天真和對生活的熱愛。

《阮郎歸·初夏》的巧妙在於將對人的描寫、對物的描寫、對環境的描寫,交叉進行,上半聯是對靜態事物的描述,下半聯是對動態事物的描述,動靜結合,以動襯靜,構造出一幅活潑自然的庭院初夏圖。

蘇軾的政治仕途一直不順,入朝爲官,經歷了三起三落,蘇軾繼承了儒家、道家兩大學派的素養,自有一種樂觀曠達、清新灑脫的情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透過史詩,表達着自己對待生活的熱情和美好事物的嚮往。

蘇軾的南鄉子主要內容是什麼

《南鄉子》又名《南鄉子·送述古》是熙寧七年,蘇軾送別友人時所做的送別詞。當時蘇軾任杭州通判,他的好友陳襄被調任南都,他依依不捨送了友人一程又一程,至臨平時寫下這篇情真意切的送別詞,就此作別。

蘇軾畫像

山一程水一程,這難捨難分的盛大送別,似乎並沒有讓人心中輕鬆那麼一點。詞的上片記敘和友人分別之後回望臨平城的景象,由景入情,表達出了蘇軾對美好往事的無限回憶和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特別是“誰似臨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來送客行”一句,將目光從遠處的臨平城移到近處的山上塔,通過寫眼前實物表達自己的濃烈的感情。山上塔本是無情之物,每天佇立山頭,迎客送客,心情沒有起伏,也沒有不捨。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自己,卻怎麼都無法捨棄對友人的牽掛。

詞的下片是蘇軾在歸途上的所感所想,也是感情的一個昇華。回來的路上,夜色深濃,晚風悽清,寒氣侵入骨子,怎樣都是自己孤零零的一個人。因爲太思念友人,夜裏輾轉反側,一宿無眠,枕邊初寒,昏黃的燭光搖晃,孤影斜照在幔布上,光影斑駁。“秋雨晴時淚不晴”,眼淚竟然可以和纏綿的秋雨相提並論了,可見蘇軾對友人思念的之深。“晴”字,更是生動傳神地寫出了眼淚的肆意流淌,連纏綿不絕的秋雨都已經雨過天晴,可眼淚還無法控制般地不住往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