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歷史解密

爲什麼明朝文人都愛用食物來玩地域黑?

欄目: 歷史解密 / 發佈於: / 人氣:4.39K

地域歧視在當今中國十分常見。這種陋習並不值得提倡,但如果考證起來,這“地域歧視”的現象,還真是“源遠流長”,自古有之。就比如在明朝吧,連許多飽讀詩書之輩也未能免俗,常有地域歧視之語。不過文人雅謔,比較含蓄,和如今露骨粗俗的用語還不太一樣。別不信,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明朝的地域歧視是怎麼樣的。

爲什麼明朝文人都愛用食物來玩地域黑?

在明朝,一般來說,地域歧視是以省級行政區劃(也就是布政司)爲單位,各個省都有自己的歧視性外號。這其中,中槍最多的恐怕就數江西了。

江西人在明朝就以勤儉節約、精打細算聞名,而且重視教育,做官的人也很多,因此出了不少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這可就令某些人眼紅了,他們最喜歡編排江西人,用各種各樣的段子嘲笑江西人摳門。比如《菽園雜記》裏說,江西人吃葷菜只吃內臟,因爲買的時候沒有骨頭佔分量,比較划算;平時擺酒席,席上一大盆菜,其實都是木頭雕刻的,只有中間一小塊能吃;祭祀神仙的祭品,是“賃於食店,獻畢還之”,連祭品都是租的,也不知道神仙們作何感想。這些半真半假的謠言,奠定了江西人在明朝“儉嗇”的名聲,而江西人的外號也比較難聽——“臘雞”。

與江西類似,湖廣人、河南人的外號,也是以食品命名。湖廣(包括湖南、湖北)人的外號是“魚乾”、“乾魚頭”,河南人的外號則是“驢板腸”。而江蘇、浙江一帶的人,外號叫做“鹽豆”。這麼多以食品命名的地域外號,怪不得中國號稱是“大吃貨國”啊。

那麼,爲什麼明朝會有這麼多以食品命名的地域歧視外號呢?

這還是跟明朝官員們送禮的傳統有關。各地官員送禮,都喜歡送一些家鄉的“方物”,也就是土特產,其中,又以各種食物最受歡迎。因此,京城的大小官員們對各地都有哪些特產食物瞭如指掌,時間長了,當然就喜歡以這些食品來指代當地人了。江西的臘雞臘肉、河南的驢肉驢腸,湖南湖北的魚類,不管是在明朝,還是在現代,都是很有代表性的美食,自然成了當地人的代稱。

所以明朝的官員之間,最喜歡拿這些外號互相開玩笑。比如嘉靖年間著名的內閣首輔夏言是江西人,有人就送他半句詩:“臘雞獨擅江南味”。又比如,正德初年的內閣首輔李東陽,祖籍湖南,有個河南官員,便對他說:“曉日斜穿學士頭。”因爲掛鹹魚,都是穿過魚頭掛起來的。李東陽才思敏捷,應聲對曰:“秋風正灌先生耳。”隱括了一個“驢”字,奉還給這位河南官員。

這些奇奇怪怪的外號,其實都是比較善意的諷刺,明朝各地人互相開開玩笑,也不以爲忤,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歧視都這麼無傷大雅。比如明朝著名的閹黨人物焦芳,對南方人的歧視就到了恨之入骨的地步。

焦芳這人,在當時就被人諷刺爲“不學無術”,他性格陰險,因爲一直升不了大官,就投奔了大太監劉瑾,成了閹黨中的頭號種子選手。他一生最恨南方人,而在南方人中最討厭的,就是上文提到的江西人。這討厭可不是嘴上說說就算了的,他曾經寫奏疏,把明朝歷史上的南方官員挨個罵了一頓,還要求國家減少科舉時錄取的江西人名額,幸好其他有識之士羣起反對,才把這事壓了下去。

投奔大太監劉瑾之後,焦芳變本加厲,特別畫了一幅《南人不可爲相圖》進獻給劉瑾,詆譭南方人,說他們不能當官。在平時的工作裏,他也常常故意給南方官員挑刺,如浙江餘姚人謝遷,雖是狀元出身,又是弘治年間的內閣大佬,號稱三人內閣“謀、斷、侃”中的“侃”,也被焦芳極力排斥。不過,劉瑾倒臺後,焦芳也就隨之削職爲民了。

而如今湖北人“九頭鳥”的外號,據說也與明朝著名人物張居正有關。張居正出生於湖廣江陵(湖北省荊州市),他大力改革弊政,推行“考成法”與“一條鞭法”,挽救了大明王朝的頹勢,卻也因此得罪了一些因循守舊的官員。因此,便有人把他比作了妖獸“九頭鳥”,時間長了,九頭鳥就成了對湖北人的統稱。

這些奇葩的地域外號,雖然不足爲訓,卻也是對明朝歷史的真實記錄,多些無傷大雅的笑談,總比那些粗鄙之語要好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