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歷史解密

科舉制度的廢除爲何間接的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

欄目: 歷史解密 / 發佈於: / 人氣:9.04K

關於科舉制度是誰廢除的這個問題不難。史書上記載:“1905年9月2日,清政府下令,一紙詔書廢除了延續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1905年是光緒三十一年間,但是光緒皇帝在位期間,清政府的朝政是慈禧太后把持的,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左右着朝廷決策的走向。所以間接的可以說,科舉制是慈禧太后廢除的。那麼,是什麼原因可以讓頑固不化的老太后頒佈這一指令呢?

科舉制度的廢除爲何間接的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

清政府後期,科舉制八股取仕的弊端日益顯現。這個時期因爲國門被迫打開,外來民主、平等、自由、博愛等近現代思想衝擊着國民的頭腦。一些博識之人考察國外的國家機構,政府體制,學術民風,得出結論:要想在使得中國富強起來,除了要學習外國的科學技術,還要從根本上摒除國人落後迂腐的思想,這就意味着建立近現代教育提上日程了。教育是一個民族的立根之本,尤其現代化教育可以促進科學技術創新,培養新時期人才。因此在戊戌變法中,康有爲提出廢科舉,廢除八股取仕,建立新式學堂、新式學校,受到光緒皇帝大力支持。可惜的是光緒帝沒有實權,維新變法只維持了一百零三天就失敗了,改革的措施也成了泡影。

清政府繼續以科舉制度選拔官吏。但是廢除科舉的呼聲更加迫切。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失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更加激化。這時,慈禧太后被迫實施了清末新政舉措,但是,新政只是慈禧太后爲了緩和階級矛盾打出的幌子,並沒有真正運行。也因此使得矛盾激化更加劇烈,廢科舉,停八股,設立新式學堂的呼聲日益高漲。因此,在1905年9月初,迫於朝廷重臣的聯名上書請求,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頒佈昭令廢除科舉,宣告了中國科舉制度的終結。

所以說關於科舉制度是誰廢除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慈禧太后。

科舉制度廢除時間

科舉制度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舞臺上盤踞着一千三百多年,最終還是退出了歷史舞臺。那麼,科舉制度廢除的時間是哪年呢?

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科舉制度廢除時間是1905年,這是歷史可以明確的時間。那麼,爲什麼科舉制度是在20世紀初廢除呢?因爲科舉制度爲國家建設網羅了許多人才,而且存在一千三百多年,卻在這個時期被廢除,橫向縱觀世界歷史比較,科舉制在20世紀初被廢除,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放眼看世界,十七八世紀,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在,再加之資本主義啓蒙思想的傳播,西方衆多國家前後進行暴力革命建立君主立憲制或者資本主義共和制,先進的統治階級促進社會進步。同時改良後的蒸汽機的催化下,許多國家或多或少,或早或遲着都進行了工業革命。這些國家相繼成爲了世界霸主。然而縱觀這時候的中國,由於明朝末年倭寇在我國東南沿海橫行霸道,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明朝的安定,間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因此清政府在成立初期就實習了閉關鎖國政策,長期的閉關鎖國導致中國嚴重落後於世界文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和重農抑商政策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再加八股取仕的科舉制度,缺乏思考與創新,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國家發展與社會進步。

種種原因導致19世紀40年代,國門被迫打開,清政府腐敗無能,與列強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民族危機日益加重。這時期的有識之士認識到,要想挽救國家,拯救民族,必須要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因此,此時的科舉制已經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了。並最終在1905年,廢除了在歷史舞臺中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

科舉制度廢除的原因

科舉制度從隋朝產生,之後的歷朝歷代都是採取這種制度來選拔人才,科舉制度在中國存活了一千三百多年,最終被廢除,那麼科舉制度廢除的原因是什麼呢?

要想知道科舉制度廢除的原因就要了解科舉制度的發展歷程。科舉制度自產生以來,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一股學習狂潮,社會風氣也變得溫文爾雅。因爲參加科舉考試對象不再侷限於世族達官貴人,而是全民參與,沒有條件限制,不論是稚嫩少年還是垂暮老人,不論是寒門苦士還是名門望族,都可以參加科舉考試。

自從實行科考後,爲國家招攬了大量優秀人才。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和後人唾棄的秦檜都是進士出身,爲官出仕。可以說科舉制度不僅促進社會風氣良性發展,而且也使得國家安定繁榮。但是科舉制度最終還是廢除了,下面就來說說科舉制度廢除的原因。雖然每個朝代都是依靠科考來選拔人才,但是每個朝代也都有了自己的發展。最顯著的就是明清科考爲八股文。八股文有着嚴格的格式,不允許考生去創新,去思考,只要熟讀四書五經就行了。而且一些人爲了能夠做官,費盡一生都在參加考試,好比《范進中舉》中主人公因得知中了,大喜導致暈厥並且瘋瘋癲癲了,因此可以說這時的社會風氣是病態的,而且這種閉塞懶惰的思想嚴重影響了學術文化的發展。

因此封建社會後期,科舉制度不僅阻礙了科學技術的創新,而且還阻礙了社會的進步。當西方國家進行着工業革命日漸強大起來的時候,中國人依然拿着四書五經搖頭晃腦。當西方國家強迫打開中國大門時,這時的有識之士才知道國民的落後愚蠢。

科舉制度廢除的影響

清末民初發生了一件足以改變中國近代教育的大事,那就是1905年,清政府下令廢除科舉制。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被廢除了,接下來就來談談科舉制度廢除的影響。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因此先來說說科舉制度廢除的積極影響。科舉制的廢除,衝擊了盛行一千多年的“學而仕則優”的思想,並且直接切斷了人才選拔鏈條,也就意味着搗毀了封建官僚機制,間接的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另外,科舉制度廢除後,國家依然需要選拔人才,這就使得需要建立全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選拔制度,創辦新式學堂教育,即開啓了中國現代教育,促進近現代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在外來平等、民主、自由的思想潮流和國內維新變法的深遠影響基礎上爲新文化運動的展開奠定了思想基礎,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新文化的傳播。科舉制度廢除的消極影響有哪些呢?

科舉制度之所以能掀起全民讀書的狂潮,在於它的教育成本不高,而且如果科舉中了就能光宗耀祖,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但是現代教育建立新式學堂,投資成本高,教學內容是以近現代科學技術爲主,不再是傳統儒學,加之人才選拔不再依靠科舉考試成績,因此在廣大農村新式學堂得不到推廣,導致農村教育的停滯。而有錢的鄉紳爲了更好的生活,去了城市生活,間接的抽走了農村建設的資金,因此科舉制的廢除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城鄉差距。

以上便是科舉制度廢除的影響,不可避免的有積極的,有消極的,因此需要揚長避短,避重就輕,不可一味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