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炫富心理分析:官二代、富二代炫富背後的心理折射

欄目: 心理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8.15K

網絡的飛速發張,爲人與人的交流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自2011年起,網絡炫富作爲熱門社會話題,引起了媒體和網民的廣泛關注。“郭美美微博炫富”就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瑪莎拉蒂Mini Cooper、愛馬仕包成爲了她向社會炫耀的東西。富二代、官二代、炫富女、豪華婚禮在最近幾年層出不窮,他們的行爲代表着什麼,爲什麼近年常會出現這種炫富行爲呢?

炫富心理分析:官二代、富二代炫富背後的心理折射

炫富的心理分析:官二代、富二代炫富事件的背後心理折射

有專家認爲,“這種現象是財富成爲成功標誌的當下,人們對財富急速佔有的慾望達到了頂峯的表現”。國家一級心理諮詢師說,從心理學角度看,炫富是一種攀比心理,炫耀的目的是獲得一種滿足感,其行爲背後則是渴望被人尊重。炫富的人可能在現實生活中並無成就及特長,長期得不到別人(包括家人)的認可和欣賞,心裏特別渴望被人尊重。

不能忽視的是,炫耀的背後很多時候透出的是自卑和缺乏安全

1、一方面,愛顯擺的人很多屬於“一夜暴富”

他們以前生活的並不如意,甚至被人看不起。一旦機緣巧合發了財,或者傍上有錢有權的人,有了“資本”,就像“打了翻身仗”一樣,希望通過別人的讚美趕跑心底深處的自卑。

2、另一方面,物質的發達使很多人過於追求名利,而疏於梳理情感、人際等精神財富

到最後,“窮的只剩下錢”,精神世界越來越空虛,不得不把自己僅剩的“財富”展示出來,從而獲得安全感。

其實,真正自信的人,往往是低調的。不妨像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那樣,提醒自己“要想洞察世事、練達人情,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另外,與其通過“顯擺”得到認可,倒不如給自己“充電”,加強自身修養和學識,用人格魅力贏得他人尊重。最後,“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把顯擺的精力用來做一些公益活動,也許能獲得更多的快樂。

官二代、富二代炫富事件的背後心理折射

近來網絡上“炫富事件”頻出。從前段時間備受關注的“郭美美”事件到最近被炒得火熱的“副縣長女兒”炫富事件,這些“炫富事件”在網絡上一經爆出便引起網友的激烈反應。批評謾罵的有之、慨嘆世風日下的有之、鄙視“官二代”、“富二代”的亦有之。而這些“炫富”者也多是“官二代”和“富二代”。網友對這些事件的關注和反應,其反應之迅速、言辭之激烈、情緒之高漲遠高於其它新聞事件。一時之間,對“官二代”、“富二代”們的“批判”和“鄙視”似乎成了“主流”。

我們不可否認,“官二代”和“富二代”當中的確有驕縱跋扈、行爲囂張、狂妄自大者。即使媒體沒有對這些事件報道我們也可以想象,作爲“獨生子女一代”的80後和90後們,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從小家庭環境優越。即使不是“官二代”和“富二代”,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言行放肆、目中無人的也不在少數。問題的關鍵是,平民百姓的孩子有這樣的表現頂多算是“不懂事”,要是“官二代”和“富二代”那就不一樣了。首先,如果他們“炫富”,甭管真假,人們會想,你們父母這麼有錢,是正當手段得來的嗎?當官的會不會是貪官?做生意的會不會偷稅漏稅?其次,有人會說,就算你們父母的錢是正當手段得來的,憑什麼我們還在爲了買車買房“緊衣縮食”,你們就過得這麼“奢侈”?

爲了迎合人們的這種心理,許多所謂的“炫富”事件在網上大肆傳播渲染。確有其事的有之、添油加醋的有之、蓄意造假博取“眼球”的亦有之。由於網絡傳媒本身的及時性、快速性,消息一旦發出,無論是否屬實,只要點擊率夠高、反應夠激烈其影響力都是巨大的。通過對此類事件的迴應與參與,許多網友的情緒得到了發泄,許多人的“不滿”得到了“補償”。

但是,這樣的“發泄”也好,“迎合”也罷,能改變什麼?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的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30年來,我們好像從來沒有在這麼短的時間裏經歷如此大的變化,好像昨天還掙扎在解決溫飽的沼澤裏,今天已經在琳琅滿目的商品大潮中“暢遊”了。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是該高興還是措手不及?社會轉型時期所帶來的,不僅僅是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已。轉型時期的社會心理矛盾正隨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日益凸顯。對於“炫富事件”的頻繁報道乃至“造假”正是這種社會心理矛盾表現的出口。一方面,人們都渴望自己富裕,也確實看到了富裕給人們生活所帶來的“好處”;另一方面,經濟轉型時期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和“憤怒”。也許有一天,當我們能夠心平氣和地、理智地懷着寬容和祝福來對待“官二代”和“富二代”的時候,我們社會和諧的春天也就真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