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晚期癌痛患者用藥誤區與事實

欄目: 養生誤區 / 發佈於: / 人氣:3.2W

目錄:

晚期癌痛患者用藥誤區與事實

第一章:晚期癌痛的治療誤區與事實

第二章:常吃番茄能抗癌 生番茄有毒

第三章:常服阿司匹林可降低患癌風險

晚期癌痛是很多癌症患者都難以忍受的,很多人在這個時候都不知道該選擇何種方法來解決痛苦。那麼這個時候到底如何才能讓患者更輕鬆一點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晚期癌痛的治療誤區與事實

據統計,我國每天約有上百萬人遭受癌痛折磨,其中30%-45%爲中度和重度疼痛。癌痛不但限制了患者的活動,減少其食慾。而且影響了患者的睡眠,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特別是強烈的持續性疼痛會使一些患者“生不如死”,實際上疼痛也是許多癌症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這種病往往讓病人無法入睡。人類可忍受飢餓。但卻不能忍受不睡覺,長時間的折磨會導致癌症患者“痛”死。

誤區一:寧可忍受疼痛而不願用嗎啡,害怕“上癮”。一段時間的非醫療性用藥稱爲藥物濫用,濫用後可形成耐受性和依賴性。

事實:惡性腫瘤患者是爲了治療疼痛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屬於藥物濫用後的成癮。只要用藥合理,一般像嗎啡等阿片類藥物耐受的速度可降至最低。

誤區二:使用嗎啡毒副作用大。

事實:嗎啡針劑只能皮下注射,不可靜脈或肌肉注射,因爲後兩種方法可形成對嗎啡的快速耐受,很快出現耐藥性。嗎啡的劑型不同,用藥後起效的時間就不同。針劑最快,一般10-30分鐘起效。即釋型嗎啡半小時內起效,而緩釋型嗎啡則需幾小時纔可起效。醫生必須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設計用藥時間和方式。需要提醒的是,嗎啡使用可引起便祕現象,必要時可同時使用瀉藥。

誤區三:杜冷丁用於癌痛效果好,故國內現在還有基層醫生習慣用杜冷丁爲癌痛患者止痛。

事實:近些年,疼痛研究協會資料表明,哌替啶在惡性腫瘤止痛中沒有作用,正確的做法是用嗎啡止痛。其主要理由有,它在人體內產生一種名爲去甲哌替啶的毒性代謝物,對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有着明顯興奮作用,且在體內代謝緩慢,半衰期長,經常應用會產生藥物蓄積。當這種蓄積達到一定的濃度時,就會分別產生震顫、癲癇樣驚厥發作等嚴重神經毒性症狀;另一方面,注射哌替啶後,血液中的藥物濃度迅速上升,容易引起“飄飄然”的感覺,這是該藥易發生危害的主要原因。

最近二十年,許多國家已將哌替啶從治療癌症疼痛藥物中淘汰出局。國內有關專家指出,哌替啶不宜長期應用於慢性癌痛的治療。

對於各種腫瘤(特別是中晚期癌症)的癌痛,首選止痛藥物是嗎啡,這是因爲嗎啡止痛作用強於哌替啶10倍以上。且毒副作用比哌替啶少一半。所以,應打破以往將嗎啡“到最後再用”的陳舊觀點。

誤區四:用藥後仍有疼痛,立即換藥。

事實:初次用藥必須掌握好劑量和用藥時間,嗎啡形成耐受後必須加大劑量纔會達到初次用藥的效果,不可輕易認爲藥物無效,同時必須嚴格按照醫生處方上的時間用藥,纔可保證血藥濃度達到有效濃度。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癌症等惡性腫瘤疼痛的治療首選三階梯藥物療法。輕度疼痛可用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如撲熱息痛、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芬必得等;中度疼痛則在前面藥物的基礎上加用弱效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右丙氧酚等;嚴重的疼痛則在前一階梯的基礎上加用強效阿片類藥物,如嗎啡、芬太尼、美沙酮等。所有藥物都需在腫瘤科醫生指導下使用,只要止痛藥選用得當,完全可以達到“讓癌痛患者不痛”的目標。

常吃番茄能抗癌 生番茄有毒

番茄可以起到防曬美白的作用這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衆多美女喜歡番茄的原因。不過,番茄可不止這一個功效!番茄營養豐富,是一種抗衰老食品,番茄的抗癌效果很好,對女性高發的乳腺癌有預防作用。

番茄紅素是防癌的好幫手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學研究指出,番茄對促進人體健康有非常好的功效,它能保護細胞免遭氧化劑侵蝕,可以減緩或阻止乳腺癌、胰腺癌、子宮頸癌等癌變進程。

介紹番茄的抗癌作用時,不能不提到番茄紅素。番茄紅素(Lycopene)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呈紅色,由於最早從番茄中分離製得,故稱番茄紅素。 番茄紅素是抗氧化性最強的類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的抗癌機制主要是抑制癌細胞之磷脂質代謝,而番茄紅素調節腫瘤抑制基因,降低腫瘤的發生率,體外實驗顯示可抑制腫瘤細胞之增殖作用。其清除單線態氧的速率常數是目前常用抗氧化劑維生素E的100倍,是β-胡蘿蔔素的兩倍之多。

美國底特律卡爾馬諾斯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33名前列腺癌患者分爲兩組,一組連續30天服用番茄紅素,另一組不服。

患者接受手術後,醫生髮現服用了番茄紅素的患者癌細胞擴散速度減慢。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把番茄紅素加進含有口腔癌細胞的培養液後,癌細胞便會逐漸死去。

科學家預言如番茄紅素之類的抗氧化劑在未來可將人的壽命延長30%—50%。歐美國家對番茄紅素的研究一直在持續推進,在蜚聲中外的地中海健康飲食中,番茄醬是每餐必備,當地居民的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的發病率明顯偏低,番茄紅素的作用功不可沒。

番茄不要和黃瓜一起吃

由於人體不能合成番茄紅素,所以只能通過飲食來攝取。番茄紅素主要分佈於番茄、西瓜、紅色葡萄柚等的果實以及紅色棕櫚油中,其它蔬菜和水果中的含量很低。其中,番茄紅素在番茄中的含量最高,其含量隨品種和成熟度的不同而不同,成熟度越高,番茄紅素的含量越多。

我們在食用番茄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吃未成熟的番茄。未熟番茄含有大量“蕃茄鹼”,多吃了會發生中毒,出現噁心、嘔吐及全身疲乏等症狀,嚴重的還會發生生命危險。

番茄成熟後,這種有害物質就基本上消失了;生吃番茄前應以開水燙洗,以免感染細菌及寄生蟲卵;加熱烹製時應儘量急火快炒,以免維生素遭到破壞;不要和黃瓜一起吃,黃瓜中含有多量維生素C分解酶,易使番茄中的維生素C遭到破壞;不要在空腹時吃番茄,空腹時胃酸分泌多,番茄含有大量的果膠質、柿膠酚及可溶性收斂劑等成分,易與胃酸結合成難溶解的塊狀結石,堆住胃的幽門出口處,使胃內壓力升高,造成胃不適、胃脹痛。

常服阿司匹林可降低患癌風險

英國研究人員3項新研究顯示,每日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有助預防癌症,降低癌症死亡率,甚至可能治療癌症。

牛津大學彼得·羅斯韋爾和同事的3項研究顯示,阿司匹林與降低罹患某些癌症風險存在關聯,尤其是腸癌。

研究人員分析涉及7.7萬餘名患者的51項研究數據後發現,阿司匹林的防癌效果可在3至5年內顯現。每日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即75毫克至300毫克,3年後可降低患癌機率大約四分之一。服用阿司匹林的研究對象中,平均每年每千人報告9例癌症,服用安慰劑的對照組年發病率是12%。。

研究人員發現,日常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5年,降低癌症死亡率15%;日常服用劑量超過300毫克,見效更快。如果服用時間超過5年,癌症死亡率降低37%。

低劑量阿司匹林尤其可降低腸癌細胞的轉移機率40%至50%。從絕對數字來看,這意味着每5名癌症患者中,阿司匹林輔助治療可防止1例癌細胞轉移。

“英國癌症研究”首席醫生彼得·喬納森說,人們考慮服用阿司匹林之前最好先與醫生商量。

阿司匹林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解熱鎮痛藥,誕生於1899年3月6日。用於治感冒、發熱、頭痛、牙痛、關節痛、風溼病,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廣泛用於預防和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肺梗塞、腦血栓形成。

結語:對於晚期的癌症患者,能夠儘量減少他們的疼痛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不合理的解決的話,甚至就能把人活活痛死。(文章原載於《醫藥星期三》,刊號:2011.09.21,作者:王小衡,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