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航天員食品特供揭密 標準堪比皇宮選妃子

欄目: 健康生活 / 發佈於: / 人氣:3.24W

航天員食品特供基地位於大漠深處,外人禁止入內,奶牛需隔離休養1月,豬需精選豬仔自然養殖,野鴨蛋、鱸魚也都完全純天然自然生長。不過即使這樣嚴標準、高要求,想要到達航天員的餐桌還需要經過層層選拔,其嚴格程度堪比古時皇宮選妃子。

航天員食品特供揭密 標準堪比皇宮選妃子

專供奶牛須隔離休養1月

航天員食品特供基地位於戈壁灘深處,有上萬平方米的野生草場,禁止任何陌生人入內,別說汽車連自行車都休想騎進來。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爲了確保零污染。一個個天然的養殖場都經專門人員細緻分工,飼養的牛羊自然散落在草叢中。

一般來說,在航天員到達發射基地的頭三個月,負責特貢的奶牛場會從幾十頭奶頭中選出幾頭精神十足、皮毛光亮的奶牛,隔離飼養。奶牛被隔離後會有一個月的休藥期,目的是讓奶牛把體內的藥物成分充分分解排掉。經過這些程序後,所產的牛奶還要經養殖基地衛生人員、發射中心防疫部門、航天員中心醫監醫保部門的三級把關,確保牛奶的比重、酸鹼度、蛋白含量都符合標準,才能供應給航天員。

豬肉需精選仔豬 只喂玉米和麩皮

在生豬養殖場,航天員到達發射基地的前五六個月就開始專門養殖特供豬。仔豬有約克夏、杜洛克、長白三個品種,是基地仔豬繁殖中心自己繁殖的。爲了確保豬種優良,挑豬時都有防檢部門的官員在場。擇優“錄取”出來的豬崽,會被安排在專門圈舍進行特別飼養。養殖採取自然養豬法,全程無公害、無污染,只餵食基地自己種植的玉米和麩皮,從源頭確保無污染。

肉豬躺在鋪滿鋸末的豬圈裏曬着太陽,據說鋸末是戰士人爲鋪墊到豬圈裏的,這樣環境能讓豬健康生長。當然並不是所有這些被“錄取”的豬都能上航天員的餐桌。衛生防疫部門和航天員醫監醫保部門都要來選待宰的生豬,挑選的第一關就是觀察活豬的精神狀態,還要從吃食、四肢力度、皮膚色澤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此外,航天員對豬肉肥膘有特殊的要求,豬肉既不能過肥,也不能過瘦,必須是肥瘦合適,這樣才能兼顧營養和口感。出於這個因素,養殖場特別飼養的十幾頭豬,體重基本都在90公斤左右。

宰殺完畢後,檢疫人員還要對豬肉從頭到尾進行全身檢查檢疫,包括下顎、內臟、腹股溝淋巴、肌肉纖維密度等項目。一般來說,宰殺一頭這樣的豬可滿足發射前6名航天員的食用需求。

航天食品的質量要求

“航天食品是要求最高的食品。”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與營養研究室主任陳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航天食品從本質上講與地面普通食品一樣,都是爲人體提供能量和營養的,但空間環境的不同和航天員生活工作的特點,對航天食品提出了許多特殊要求。 被稱爲“航天員大廚師”的陳斌介紹說,對航天食品的要求,首先就是要確保安全,不能使航天員發生任何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航天食品及包裝必須能經受住航天特殊環境因素的影響,如衝擊、振動、加速度等的考驗。目前世界上所有航天食品都是從地球攜帶到太空的,考慮到載人飛船發射費用昂貴,爲了節省飛船的空間和發射時的有效載荷,航天員攜帶的航天食品應儘可能重量輕,體積小,營養好。

從營養方面來看,航天食品必須符合失重條件下航天員生理改變的要求。陳斌說,航天飛行會導致航天員骨鈣丟失,肌肉萎縮,紅細胞數量減少,食品要針對航天員生理改變指數對膳食的營養素作適當調整。例如,肌肉萎縮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優質蛋白質,骨鈣丟失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鈣,以及適宜的鈣磷比例和維生素D。另外,飛行初期食品的脂肪含量不宜太高,以免加重空間運動病;爲防止心血管系統功能失調,要限制食品中鈉的供給,保證鉀的供給。

此外,爲了方便航天員在太空失重條件下進食,防止食物在飛船艙內四處飄浮,一般把航天食品加工成一口大小,並且食品包裝內一般不能有流動的湯汁,也就是所謂的“一口吃”食品。爲了減輕飛船艙內的廢物收集系統的負擔,航天食品都不含骨、皮、核等殘渣。最後,考慮到在太空長期飛行中,航天員處於失重狀態和狹小空間中,食慾容易下降,航天食品還必須種類豐富、花樣繁多,以刺激航天員的食慾。

揭祕特供的航天員食品

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的升空,讓我們再度將關注的焦點放到一個個航天英雄們的颯爽英姿之上,但也將我們目光聚焦到他們隨身攜帶的各種神祕航天食品上。

這種“特供”於航天員在空間飛行中食用的食品,不僅擁有絕佳的口感和營養,它們甚至還特別適合沒有引力情況下食用。

從20世紀60年代初期,“鋁管包裝的肉糜、果醬類膏糊狀食物”到如今種類繁多各種羅宋湯、燉牛肉、宮保雞丁、大米、壽司、長壽面,這種神奇的食物,航天食品的類型和品種已接近地面膳食。

科技發展如此神奇,讓我們一起去揭祕鮮爲人知、令人好奇的航天食品吧!

航天食品的特色包裝

太空食品的包裝都有一定的標準:基本的是要求食物要能夠保存下來,另外體積要小而輕、食用方便、不能散落,以防止在太空中飄浮,並且每種食品必須包含特定的準備指令和條形碼,以便跟蹤每個宇航員的飲食狀況。這樣做主要是考慮到食品佔飛船空間大小以及對飛船載重的影響。

飛船載重越重就要求更多的原料,所以減輕載重也是節省成本的一種渠道。在包裝的方便簡明實用方面,前蘇聯做得不錯。他們用罐子來儲存食物,同時藉助罐子來加熱。很大程度上爲宇航員的飲食提供了方便。

航天食品的特色製作

航天食品的製作要求營養搭配平衡,可口爽口,易於消化。同時食品製作的時候還要考慮到失重環境,要輕,密封要嚴,能夠快速食用,食用後便於打掃。盡最大努力爲宇航員騰出更大、更舒適的生活空間。

航天食品的文化差異

進軍太空領域的每個國家都會爲自己的航天員們準備有本國特色的食品。這使得航天食品也具有了別具一格的文化特色。2003年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時候,楊利偉帶的食物有肉絲、宮保雞丁、大米和中國草藥茶。俄羅斯航天時帶的是如羅宋湯、燉牛肉、凝乳和堅果等一類的食物。而日本帶的是壽司、拉麪,長壽麪等食品。

失重狀態下航天食品的食用

航天食品在太空中到底怎麼樣吃呢?這也是在1962年美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約翰•格倫所擔心的問題,結果是他到了太空後發現他能夠和在地球上一樣品嚐帶去的食物。其實重力並不會影響到食物的吞嚥,因爲食管內自動收縮和擴張的肌肉能夠把食物引到胃裏去,而並非要藉助重力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好像天生就具備了進行航天活動的潛質。

失重綜合症

在航天過程中,失重也會導致感官感覺的暫時性缺失,特別是味覺和嗅覺,進而使得在太空中食用食品與在地面上有了很多的不同,也使得辛辣食品比較多的出現在了宇航員的菜單中。另外,在飛船中喝碳酸飲料,液體和氣體就會在胃裏分離,宇航員飲用的時候就會打嗝了。爲了解決這些問題,啤酒、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食物都需要經過某些程度的改善來最大程度的提升航天員的舒適度。

航天事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而這項事業需要宇航員們的無私付出。這些事業能否成功,最基礎的就是宇航員的食品能夠有保證。不一樣的食品,造就不一樣的宇航員。在航天事業中,類似於飲食這方面的看起來小實質很重要的事情還有很多,需要積極應對容不得半點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