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生活中治療“口瘡”的小方法

欄目: 養生保健 / 發佈於: / 人氣:2.81W

目錄:

生活中治療“口瘡”的小方法

第一章:生活中治療“口瘡”的小方法

第二章:4個小偏方快速緩解牙痛

第三章:紅糖入藥驗方小匯

口瘡是常見的口腔疾病,一般都是由於上火所引起的,夏季天氣乾燥加上有些人喜歡吃辣的食物,因此,夏季患口瘡的人比較多,那麼生活中治療口腔有什麼好的小方法呢?

生活中治療“口瘡”的小方法

冰糖:長“口瘡”時,在口裏含幾塊冰糖,對“口瘡”有一定療效。

維生素C片:取維生素C 藥片適量,用一紙對摺,把藥片夾其中,用硬物對外擠壓成面,把藥面塗在"口瘡"患處,一兩次就有效。

雲南白藥:用雲南白藥塗患處,連續塗3 天可痊癒。

二鍋頭酒:在口中含一口二鍋頭酒,用氣將酒頂向“口瘡”的部位,兩三分鐘後,嚥下或吐掉都可以,一天2~3 次,第二天疼痛消失,再治一兩天“口瘡”就會痊癒。

花椒香油:用香油炸的花椒油塗於患處可治“口瘡”。

蔥白皮:從蔥白外用刀子削下一層薄皮,把有汁液的一面向裏,粘於患處,一日2~3 次,三四天後可愈。

蜜糖:晚飯後用溫開水漱口後,用一勺蜂蜜(最好原汁蜂蜜)敷於潰瘍面處,含1~2 分鐘後再嚥下,連用2~3 次,可減輕疼痛。連治兩天基本可愈。

六味地黃丸:從六味地黃丸上取一小塊放在患處,把嘴閉緊約10 分鐘,兩三次後,"口瘡"可減輕。

硫酸鋅療法:服用硫酸鋅片或12%硫酸鋅糖漿,**每次40-80毫克,1日3次,一般連用5-7天即可痊癒。

副標題#e#

木耳療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克,水煎,喝湯吃木耳,每日1-2次,可治口腔潰瘍。

白菜根療法:取白菜根60克,蒜苗15克,大棗10個,水煎服,每日12次,可治口腔潰瘍。

菜籽療法:取白蘿蔔籽30克、芥菜籽30克、蔥白15克,放在一起搗爛,貼於足心,每日1次,可治口腔潰瘍。

蘋果療法:取1個蘋果(梨也可以)削成片放至容器內,加入冷水(沒過要煮的蘋果或梨)加熱至沸,待其稍涼後同酒一起含在口中片刻再食用,連用幾天即可治癒。

副標題#e#

4個小偏方快速緩解牙痛

綠豆荔枝:

綠豆涼性,荔枝性溫,可治風火牙痛。抓一把綠豆,放七粒去殼的幹荔枝,加水煮,將綠豆煮熟,連荔枝、綠豆一併吃了(將荔枝核吐掉)。

白酒花椒:

取5~10克乾花椒,加水沒過乾花椒煮3分鐘,放溫後,加入50克白酒,待涼後將花椒水過濾,倒入小瓶內,用棉花蘸此水塞入牙痛的部位咬住即可。

新仙人掌:

取一片新鮮肥大的仙人掌,用水洗淨,剪去表面的針刺,再對剖成同樣厚的兩片,把帶漿的那一面貼在臉上牙痛的部位,一段時間後,症狀即可緩解。

西瓜翠衣:

平時收集若干西瓜皮,只削取一層翠衣,洗乾淨後,日曬夜露,待其完全乾燥後再研成細末,放入瓶中,到藥店買5角錢的冰片,與10克左右的西瓜翠衣粉末一起拌勻。牙痛時,用衛生棉球棒蘸適量的西瓜翠衣粉末搽拭患處,每天搽五六次。

副標題#e#

紅糖入藥驗方小匯

紅糖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而且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中醫認爲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益氣、緩中、行血、活血之功。能解痛、化瘀、散寒。所以人們除了日常食用以外,還將它作爲藥用,治療疾病,有單用,或與中藥組成偏方用。這裏介紹幾種偏方:

1.紅糖30克,生山楂30克,水煎後溫服,治療婦女經水不調、經血稀少、閉經。

2.紅糖30克,白開水沖服。治療分娩後惡露不淨、體質虛弱、貧血、痛經。

3.紅糖120克,雞蛋殼或烏賊骨60克,將後者用火烤乾研成細粉,與紅糖混合均勻,每次10克,日服三次,溫開水送服,治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

4.紅糖30克,益母草30克,水煎後,以黃酒爲引服用,治療婦女行經時腹痛、閉經。

5.紅糖30克,鮮大薊100克,將大薊搗爛取汁,加入紅糖,白開水沖服,治療急性菌痢。

6.紅糖30克、冰片3克,先將紅糖放入勺內,於火上炒焦成炭,研成細粉,和冰片粉攪拌均勻,以香油調成糊狀,敷於患處,治療燙傷。

7.紅糖240克,老薑120克,先將老薑洗淨切成碎塊,與紅糖共搗爛,放入瓷罐內,置於陰涼處,最好埋入陰涼地下l~2周後取出,每天旱、晚各一茶匙,用白開水沖服。治療虛寒型胃脘痛,受涼引起的腹脹、噁心、嘔吐或外感風寒、產後腹痛。

8.紅糖30克,石菖蒲10克,五味子10 克,水煎後溫服,治療腦震盪、美尼爾氏綜合徵、神經衰弱。

9.紅糖30克,白蘿蔔500克,將白蘿蔔洗淨切成塊,與紅糖一塊加水煮熟後連飲帶食,治療受涼後咳嗽,咯痰。

10.紅糖30克,豆腐150克,生薑6克,共煎後吃豆腐、喝湯。治療慢性氣管炎。

以上方法,糖尿病人忌用。

結語:平時我們要注意口腔健康,做到飯後漱口,早晚兩次刷牙,在吃完甜性、酸性食物後記得多喝點白開水,以減輕口腔內的殘留甜性、酸性物質。(文章原載於《民族醫藥報》、《民族醫藥報》、《民族醫藥報》 ,刊號:2012.01.27、刊號:2012.03.16、刊號:2012.04,作者:古中、吳慶新,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Tags:口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