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 壯族的傳統節日:壯族有哪些傳統又特別的節日
    發表於:2018-11-12
    三月三三月三是廣西漢、壯、瑤、苗、侗、仫佬、毛南等民族最隆重的節日,2014年確定為廣西傳統習慣節日並放假兩天。其中“三月三”歌圩普遍流行於壯族地區,其中尤以紅水河、左右江流域最...
  • 壯族的青年男女是怎樣戀愛又是怎樣結婚的呢
    發表於:2018-11-12
    壯族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方式有拋繡球、打木槽和對歌等。拋繡球是壯族趕歌圩時,姑娘們手提五彩繽紛的花繡球,整齊地排隊唱山歌,若見到中意的小夥子,便把繡球拋給他。小夥子接過繡球,如果對姑...
  • 壯族飲食 壯族最典型的小吃有哪些
    發表於:2020-08-16
    壯族有許多著名的菜餚和小吃:馬腳杆,雲南文山地區壯族特有食品,用糯米加臘肉絲及其他調料製作而成,形壯如馬腳得名;魚生,過去是壯族節日或待客的上餚;烤乳豬,壯族名菜,用小豬烤制而成;五色糯...
  • 壯族螞拐節:壯族螞拐節上都有些什麼特色節目
    發表於:2018-11-17
    螞拐節活動主要流行東蘭縣紅水河兩岸的金谷、巴疇、長江、隘洞、東蘭、長樂、大同等鄉鎮的壯族村寨,同時,與東蘭縣相連線的天峨縣六排鎮納洞村、雲榜村,巴暮鄉板麼村,南丹縣吾隘鎮那地村也...
  • 壯族服飾 壯族人身上佩戴各種飾品的歷史意義
    發表於:2019-12-20
    銀飾壯族的銀飾過去曾經普遍盛行。據民國廿二年(1934)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載,百色“女子飾品,有髮箍、簪及指約、手鐲等。”恩降“婦女裝飾,城廂多尚金玉,鄉村則重玉質銀器。”西林“惟女...
  • 壯族歷史 壯族劉三姐歷史傳說
    發表於:2020-07-27
    壯族是一個能歌善唱的民族。壯族人無論男女,從四五歲的童年時代就開始學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學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習俗。在農村,無論下地種田,上山砍柴,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或青年男...
  • 壯族的起源是什麼?又有哪些歷史文化
    發表於:2019-12-20
    壯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現代民族學、歷史界一般公認壯族是由中國古代嶺南的越人的一支發展而來。她與周奉時期的西甌、駱越,漢唐時的僚、俚(譯音“俚”字,實是壯語中...
  • 壯族儂智高起義最後是怎麼被狄青平定的?
    發表於:2020-04-05
    皇祐年間,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個州,包圍廣州城,嶺外一帶騷動不安。楊畋等安撫使負責處理平定蠻人叛亂,但宋軍長久沒有成績。又命孫沔、餘靖做安撫使率官軍討伐叛賊...
  • 壯族文化 壯族不同圖騰所代表的意義各是什麼
    發表於:2019-12-20
    1、蛙:壯族民間傳說,青蛙是天神雷王的兒女,雷王派它們下到人間幫助呼喚雨水。雷王在天上聽到青蛙的鳴叫,就播降雨水。壯族每年春節都有祭蛙神的活動,拜賀新年,唱頌青蛙呼喚雨水的功德,祈求風...
  • 壯族飲食文化:壯族都有著什麼樣的特色美食
    發表於:2019-07-03
    壯族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民族,種植水稻、玉米、豆類、薯類、瓜類等,飼養豬、牛、羊、雞、鴨、鵝,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他們接觸和認識了各種可食用的野生植物和動物,故風味美食較多,具有悠久的...
  • 壯族文化 壯族共有多少種方言
    發表於:2020-05-19
    壯語北部方言分佈在廣西的馱娘江、右江、邕江一線附近及其以北地區和雲南省的邱北、師宗、富寧、廣南(北部)等地。廣東連山、懷集等地壯語也屬北部方言。使用人口約佔壯族人口的70%以...
  • 壯族銅鼓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打擊樂器
    發表於:2020-06-28
    銅鼓是我國南方濮、越人創造的一種打擊樂器。是我國藝術寶庫中之瑰寶。迄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曆史,以廣西數量最多,分佈量最廣。最初銅鼓是作飲器之用(即釜),後才演變為敲擊樂器。不管銅鼓...
  • 壯族服飾 壯族人的頭飾和銀飾有什麼樣的特色
    發表於:2019-07-07
    壯族男女不同的歷史時期人有不同的髮型。從廣西花山崖畫上可見早期壯人男子是剪短頭髮的。崖畫上有少量男子頭上插有兩支迎風舞動的羽翎。畫上有為數不多的少女留長辮,有一姑娘的髮梢上...
  • 壯族節日 壯族“宴賓節”習俗簡介
    發表於:2018-03-27
    進入秋冬時節,要是你走在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大里鄉的鄉間小路上,說不定在路上就會被附近村子裡的人拉到家裡去做客,當你這個“來歷不明”的客人酒足飯飽後要告辭時,熱情好客的主人還會給你包...
  • 壯族男女的髮式頭飾有什麼特點?又有何意義
    發表於:2020-12-03
    壯族婦女髮式因地而異。廣西龍勝一帶的老年婦女不結髻,把長髮翻過頭頂打旋,然後用四尺黑布包好;青年女子頭頂留長髮,四周剪成披衽,頂心長髮翻到前額,扎以白布,插上銀梳;小孩頭髮則先剃光,戴上...
  • 壯族習俗 壯族人結婚要遵守哪些禮俗
    發表於:2019-12-18
    壯族實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過去盛行媒妁之言、父母包辦,早婚現象很普遍,一般十三、四歲即由父母包辦訂婚。訂婚由媒人把奶銀錢、酒菜及孝敬女方父母的衣服和給姑娘...
  • 壯族飲食文化 除了糯米食品壯族人們還愛吃啥
    發表於:2018-11-17
    喜食生食壯族生食的傳統十分悠久。生食中即有植物,也有動物,甚至活的動物。唐代時,壯族先民即生食用蜜飼養的活的小老鼠,唐代張《朝野僉載》卷二載:“嶺南獠民好為蜜蝍,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
  • 壯族音樂 壯族民歌有多少種形式
    發表於:2020-07-27
    壯族民歌,就形式分,有勒腳歌、排歌、散歌等。排歌為壯族詩歌的自由體,每詩只詠一事,有時長達300多行。長篇敘事詩比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馬骨胡之歌》、《六丘和...
  • 壯族飲食 最具代表特色的壯族飲食都有何歷史
    發表於:2020-03-21
    食俗壯族飲食文化多數地區的壯族習慣於日食三餐,有少數地區的壯族也吃四餐,壯族以大米、玉米、紅薯為主食,年節喜食粽子、餈粑和米粉,古人不食牛肉,元朝時才開始盛行食牛肉,少數山區仍存古俗...
  • 壯族樂器 壯族樂器“琤尼”發展史簡介
    發表於:2020-05-19
    歷史悠久的琤尼,以前曾稱作壯族七絃琴、瓦琴、唐琴、福琴、神琴等,這大多是今人根據琴的形狀,並附會漢族樂器而來的,很不確切。它必須與漢族的七絃琴(古琴)有所區分,“琤尼”字也並非古箏之...
  • 壯族飲食 壯族節慶禮儀飲食習俗簡介
    發表於:2020-06-28
    壯族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春節,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節、三月三、清明上墳、八月十五中秋,還有端午、重陽、嘗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幾乎每個月都要過節。過春節一般在臘月二十三過送灶...
  • 壯族飲食文化 熱情壯族人的待客之道是什麼
    發表於:2018-11-17
    壯族是個重禮好客的民族,去過壯家村寨的朋友一定難忘其經歷。究其根源,可能跟壯族“以客為尊”的思想有關。壯族人通常會認為“來客”是吉祥的象徵,客人來就是吉祥到了的徵兆。壯族人對長...
  • 壯族文化 歷史悠久的壯族銅鼓舞有著怎樣的故事
    發表於:2018-11-14
    據云南馬關縣壯族民間傳說,遠古時代洪水氾濫,群妖作怪,搞得民不聊生,後來有一種兩側生翼,能轉會飛的銅鼓,將妖怪一一擊斃,老百姓才得安寧。從此以後人們就將銅鼓視為鎮妖的聖物,漸漸操起銅鼓跳...
  • 壯族宗教 佛教是怎樣傳進壯族的
    發表於:2020-08-16
    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中國後,由於歷代統治者較重視甚至加以倡導,很快紮下了根基,寺院佛塔遍及全國。佛教傳入廣西,至少可以溯至東晉。據《南朝梁會要》載:“鹹安元年(371年),交州人董宗之採珠...
  • 壯族歷史 壯族文字在近代是怎樣發展的
    發表於:2019-12-18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根據壯族的意願,創制了統一的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在創制過程中有過“老壯文”和“新壯文”兩種方案。“老壯文”是1955年12月由中國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和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