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人羣 > 嬰幼兒

與父母爭辯促進寶寶智力發展

欄目: 嬰幼兒 / 發佈於: / 人氣:1.48W

目錄:

與父母爭辯促進寶寶智力發展

第一章:與父母爭辯有利寶寶心智發育

第二章:魚肝油大補還是大傷

第三章:吸允手指有問題

很多家長就特別的不喜歡孩子跟自己爭辯,認爲孩子不懂事,還非要讓人操心。其實很多時候,和孩子爭辯不但能夠促進他們的智力發展,還可以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孩子與大人爭辯是好還是不好?由於受千百年傳統觀念的影響,受封建禮教的約束,國人總覺得小孩子見識少、閱歷淺、不成熟,又是自己生養的,於是形成了“大人說話小孩子聽”的定論。不少家長不允許孩子與大人爭辯,他們奉行“父母之命”的教義。孩子只能對大人的話“言聽計從”,是決不允許與父母拌嘴、爭辯的,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其實,父母與孩子爭辯是件有益的事。爭辯是爭論、辯論的意思,是各執己見,相互辯論說理。這樣做有利於思想溝通,通過爭辯達到形成共識、解決問題。的目的。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專家認爲,能夠同父母進行真正爭辯的兒童,在以後會比較自信、有創造力和合羣。漢堡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證實:“隔代人之間的爭辯,對於下一代來說,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這位心理學家還談到爭論的許多益處。

有助於找到界限

“等我們吃完了再去幹”,媽媽勸兒子盧卡斯。9歲的盧卡斯生氣地把椅子往後一推,頂了一句:“爲什麼?我還有些事要做,比坐在這裏要好。”法斯博士說,盧卡斯的這種挑釁是在試驗他的能力的極限在何處。同這個倔頭倔腦的階段相似,同父母拌嘴能使孩子有機會學會估量自己。爭辯是擺脫兒童無方向狀態的一個途徑,可以使他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處。

應付衝突的訓練

安格拉想學騎馬,但是她媽媽反對。媽媽說:“我要對你負責”。安格拉反駁說:“薩比內的父母也對她負責,但他們允許她騎馬。”爭論有學習的效果。孩子通過爭論學到爭論的藝術。考慮到日後在工作中,以及和同伴的關係中會有爭論,這種學習對兒童是重要的。

幫助形成個人意志

心理學家認爲,爭執能幫助孩子變得自信和獨立。在爭辯中,孩子會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知道應該怎樣表達才能實現自己的意志。爭執也表明孩子自我意識的覺悟,正在嘗試着走自己的路。孩子在與父母爭辯後發現,父母並非總是正確的。辯論的勝利,無疑使孩子獲得一種快感和成就感,既讓孩子有了估量自己能力的機會,也鍛鍊了他們的意志力。

刺激智力的發展

能促成孩子和父母爭辯的直接原因,是他們語言能力的進步和參與意識的覺醒。在爭論時,孩子必須根據自己對環境的觀察分析,選擇並運用學到的語彙和表達方式,試圖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慾望、觀點,挑戰父母,這將大大刺激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而且,通過爭辯,孩子可以學到爭論、辯論的邏輯技巧,這對孩子日後思維的發展是有利的。

愛的表示

俗語說,相親相愛,纔會相互逗弄。鬥嘴是向對方表示,你對我是重要的。一個人如果總是與世無“爭”,他就是向周圍的人表示,你們對我無所謂。

因此,明智的父母通常不把自己的意志簡單地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是爲孩子的爭辯創造了一種寬鬆、平等的氛圍。在爭辯的過程中,父母應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不要簡單地把孩子的爭辯看作是對長輩的不敬。

魚肝油因需而服才叫補

不補或補少了擔心寶寶缺鈣,補多了又害怕中毒,這可真讓家長們糾結不已,這裏楊勤主任就教給您正確補充魚肝油的方法。

由於0—6個月的寶寶生長髮育迅速,需要充足的維生素作爲補充,而母乳和牛奶中的維生素D含量較低,所以無論是母乳哺養還是人工餵養,都需要在早期額外補充。一般情況下,正常新生嬰兒從出生後2—3周起,早產兒從生後後兩週就應該開始補充魚肝油。

魚肝油有不同的劑型,所含維生素A、維生素D的量也不相同。家長在給孩子喂服時,首先應仔細查看魚肝油說明書,看清用法用量,正常孩子以預防量補充的話,推薦量爲每日400單位即可。半歲之後,家長最好帶孩子到醫院給寶寶做相關體檢,醫生會根據孩子的臨牀症狀,結合輔食添加的情況、睡眠、生長髮育情況作出綜合分析,告之家長下一步是否需要補充,以及何種劑量補充。一般在武漢6、7、8、9幾個月光照充足,如果每天帶孩子戶外活動大於2個小時,通過陽光照射補充內源性的維生素D,這幾個月就可以停服魚肝油。

一般到孩子兩歲之後,輔食添加的種類增多,戶外活動增多,如果寶寶吃的好,睡的好,生長髮育各方面情況良好,無需再額外補充魚肝油。

吸允手指有問題

寶寶吸允手指常被視爲正常的行爲,特別是孩子4歲以後還有這樣的行爲,這很可能是寶寶在0——1歲信任感沒有很好的建立。這種不信任感可能會伴隨兒童度過整個兒童期,甚至會影響到成年期的發展。所以,父母要留心寶寶的這些不正常的行爲,,給予寶寶更多的愛,避免他成年後受到更多的傷害。

兒童時期,兒童吸吮手指(吃手)的比例是相當高的,居重複性行爲的榜首。重複性行爲常見於正常兒童,多爲良性和自我侷限的行爲,其原因可能是孩子藉此表達憤怒、挫折或無聊,也可能是兒童發育障礙、情緒障礙或體格障礙的表現。

偶然吸吮正常

寶寶早期口脣接觸到任何物體都會引起吸吮反射,吸吮手指的比例則高達90%,爲正常生理現象。在寂寞無聊、身體不適時,吸吮手指可以聊以自慰、減輕焦慮、轉移對不舒服的注意力,因而嬰兒樂於吸吮手指。在嬰兒期,這種偶然出現或持續時間不長的吸吮手指現象,不應視爲病態。這些行爲隨着年齡增長會逐漸減少,並不知不覺地消失,到兩三歲後大大減少,4歲時吸吮手指的發生率約爲4%。

4歲後仍吸吮應治療

4歲以下的兒童無須治療,如果超過4歲仍然有吸吮手指或因吸吮手指引起其他問題,則需要根據病因進行綜合治療。吸吮手指短時間內不會造成大的影響。

父母不要以爲寶寶還小,不懂事,就忽略他的心理問題。這些吸允手指等不合年齡的行爲都是他心理不健康的標誌。父母給予寶寶更多的愛,避免他成年後更多的傷害。一般認爲病態的吸吮手指的原因有:嬰兒期行爲的延續、疾病影響、飢餓、孤獨無伴和缺乏關愛、孩子沒有合適的玩具、不良情緒等。

結語:孩子的很多小習慣可以說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所以說,作爲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們做好榜樣,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力孩子們的成長。(文章原載於《大河健康報》《武漢晚報》,刊號:2012.04,作者:趙萍,趙可,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