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母嬰 > 幼兒教育

適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教養模式

欄目: 幼兒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1.67W

適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教養模式

適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教養模式

“虎媽”、“狼爸”唱罷之後,“哈佛媽媽”又登臺,作爲世俗觀念中的“成功”案例再次出現,同樣引起了家長的高度關注。

同時,許多家長又感到迷惑了:究竟應該效法哪種教養模式呢?

前者教養模式以“近乎專制”爲主要特徵,後者以“絕對放任”爲主要特徵。兩種恰恰相反悖的家庭教育模式都能夠把孩子送進知名高等學府,這充分表明“智取華山”並非只有一條路,兩種教養模式都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對孩子管教相對嚴格一些或放任一些,都是可以的,只要符合孩子的個性特徵,孩子能夠適應,都是可取的。

“虎媽”、“狼爸”這奪人眼球的名稱赫然展現在人們面前,使一些家長聞風而動,立刻效法“近乎專制”的管教手段;同時,一些家長卻嗤之以鼻,直呼“變態”。之所以出現兩種完全相反悖的極端態度,這恰恰是媒體所要的效果。

其實,所謂“近乎專制”的“虎媽”和“狼爸”,並不是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是事事、時時專制,也有許多民主教養方式的因素;同樣,剛剛出現的“哈佛媽媽”也不是完全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任其爲所欲爲,還是有引導和指導的。

其實,家長是被某些媒體用極端而醒目、抓人眼球的“標籤”給忽悠了。

對孩子管教過於“專制”並不科學,因爲違背了人的天性,我並不贊成。但對個別孩子還是應該儘可能嚴格一些,因爲有的孩子已經被嬌慣、放任得不成樣子了,必須採取比較嚴厲的措施使他們收收心;而對於那些很有主動性、自覺性的孩子,就是應該適度地放任一些,解放他們,讓他們的活力釋放出來。這就叫“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這些不同的管教模式一出現,就受到許多家長的青睞,極力效法,簡單模仿。這並不可取。這是心態浮躁、頭腦不清醒、盲目的表現。就像到中藥鋪去抓藥,不能看哪付藥人們抓得多就隨大流也跟着抓那付,還是要“因人制宜”、“對症下藥”。

我始終認爲,經驗是有價值的,都有可取之處;但任何的經驗不可避免地都是有侷限性的,不能生搬硬套,全盤照搬。因爲只是“個案”,他們的“成功”不是必然結果,或多或少都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具備普遍意義。

經驗不等於規律,不能反覆起作用。只有上升到規律纔會沒有侷限性,才適應所有家庭和孩子,才具有普遍意義。對任何的經驗,都要採取冷靜的分析的態度,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以爲我所用。

這些家長教子“經驗”之所以引起高度關注和效法,就是因爲孩子都進入了知名大學。可以肯定地說,如果孩子沒有進入知名大學,就是管教方式方法再科學、再人性化,孩子的身心發展狀況再健康,也不會引起記者的關注和家長的效法。這種現象,恰恰反映家長培養教育孩子過於功利化的思想傾向。

進入知名大學當然是好事,但知名大學也不是個個學生都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一般大學畢業生做出突出成績的比比皆是。據調查,我國自恢復大學聯考制度以來,歷屆大學聯考狀元在事業上做出突出成就的寥寥無幾。

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先生在接受採訪時說:“據我所知,世界上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絕大多數不是出自名牌大學。”被很多家長頂禮膜拜的中國”成功者“也不都是出自名牌大學,比如潘石屹。

剛剛進入大學或剛剛畢業,這纔到哪兒了?“出水纔看兩腿泥”,培養孩子算不算真正的“成功”,社會實踐纔是最客觀、公正、權威的評價,只有知名大學的“證書”並不能說明什麼。

社會上一個常見的現象是“高分低能”、“高學歷低成就”,而班裏“前十名”左右的學生往往成功的比例比較大。這似乎奇怪的現象,其實是很正常的。

以高分考入知名大學的學生,都是心無旁騖地把全部注意力都傾注於考試之中,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規定教材”中。考試分數雖然很高,但知識面和思路都狹窄,思維不靈活,實踐能力差,因而缺乏自我發展能力。

就像體操比賽,“規定動作”,只能考察動作的規範性,並不能分出勝負;只有“自選動作”才能發揮出運動員的特長,最後分出勝負。

而“前十名”的學生,沒有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試上,沒有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在考試規定的課程學習上,有一部分時間和精力用來擴充知識面,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參加實踐活動,提高實踐能力。他們雖然考試分數不是最高,但知識面寬,思路開闊,思維靈活,實踐能力強。因此具有較強的發展的後勁,成功的機率自然就會大一些。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沒有什麼可奇怪的。

應當承認,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上了知名大學,家長有很大的功勞。但必須指出的是,只有家長的培養教育,沒有好學校和好老師精心培養,孩子也進不了知名大學。家長不能“貪天功爲己有”。把一切成果都歸功家長自己,這是不實事求是的,不能讓人佩服。

對孩子究竟是應該嚴格一些還是寬鬆一些呢?

這不能一概而論。還是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因人而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該嚴格就嚴格,該寬鬆就寬鬆,應“嚴”、“鬆”兼而有之。

不論是嚴格還是寬鬆,都要掌握分寸,恰到好處,適可而止。古人說:“過猶不及”。過嚴、過鬆效果都是不好的。要做到“嚴而有格”,“鬆而有度”。

總的原則,教育應該是以兒童爲本,就是尊重兒童的年齡特徵、個性特徵和性別特徵,努力促使兒童協調、持續發展。

要問什麼樣的教養模式是最好的?要我說:適合自己孩子的教養模式就是最好的。

Tags:教養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