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戰史風雲

壯烈!抗戰回族烈士誓死保護機槍被日軍燒焦

欄目: 戰史風雲 / 發佈於: / 人氣:1.13W

劉震寰話語鏗鏘激昂:“小鬼子佔我國土,燒我教堂,掠我財產,殺我同胞,令我們蒙辱含羞做亡國奴。穆斯林兄弟們,拿起刀槍吧,用戰鬥保國衛家,一直打到日寇降服日,再脫征衣解戰袍!”

壯烈!抗戰回族烈士誓死保護機槍被日軍燒焦

回民支隊:英勇善戰殺日寇

寧津縣杜集鎮魏家庵村村民做夢也不曾想到,因爲75年前發生在村裏的一件事情,他們村註定被載入史冊。

“我們有自己的隊伍了!”

1940年7月20日——小暑第十三天。

谷在地裏熱得笑,人在屋裏熱得跳。

魏家庵村一座土房裏,院門緊閉,堂屋裏聚集的18個人汗流浹背,他們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冀魯邊區青年救國總會主任王連芳(建國後任雲南省人大副主任等職)。

王連芳站起身來莊重宣佈:“冀魯邊區黨委、軍區決定:冀魯邊區回民抗日救國總會和回民抗日大隊正式成立。王連芳任總會主任,馮景恩任組織部長,丁溪野任宣傳部長,劉震寰(建國後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等職)任武裝部長兼敵工部長,李玉池任青年部長,曹奎任宗教事務部長,劉喜三任生活改善部長,劉樹仁任祕書長。總會下設4個分會:張英達任一分會主任,負責滄縣、南皮、東光、寧津片區;丁溪野兼任二分會主任,負責青縣、新海、天津南部片區;劉愚農(原名韓同軒)任三分會主任,負責鹽山、樂陵、慶雲、無棣、陽信片區;李玉池兼任四分會主任,負責魯北的德平、臨邑、陵縣、商河、濟陽、齊河、德州片區。劉震寰任回民抗日大隊大隊長,王連芳任政委,王立朝(漢族)任參謀主任。”

18雙有力的大手相互緊握,18雙激動的眼睛相互注視,18張豪氣的臉上泛着紅光!

是夜,月光如水,蟲兒歌唱,田野裏瀰漫着植物散發出的“綠草味兒”。王連芳、劉震寰等18個人拉開距離,乘着夜色向河北省鹽山縣疾行。

兩個月前,冀中回民支隊司令馬本齋,派遣政治部幹事丁溪野和阿訇曹奎來到冀魯邊區,向主持邊區黨委工作的李啓華和115師教導第六旅政委周貫五,介紹了他們的總會和支隊抗日鬥爭情況。

聽了介紹,李啓華對周貫五說:“我們邊區有40多萬回民,1934年,回族黨員劉格平在這裏領導回漢民衆進行‘河工暴動’,喚醒了民衆,培養了劉子芳、王俊峯、王連芳等一批迴族優秀黨員幹部。我們也有條件成立回民抗日救國總會,拉起一支回民抗日隊伍。”

周貫五說:“前年,115師符竹庭主任就組建過‘冀魯邊區回教抗日救國總會’,馮景恩任總會主任,發表了《告全體回教書》。去年初,因馮景恩被國民黨頑軍逮捕入獄,總會活動中斷。現在我看可以幹。”

整裝待發的回民支隊戰士

李啓華對丁溪野、曹奎說:“你二人別走了,幫着我們建總會拉隊伍吧。”

丁、曹二人說:“馬司令派我倆來正有此意。”

8月1日,冀魯邊區回民抗日救國總會和回民抗日大隊在滄縣新縣鎮(現屬孟村回族自治縣)清真寺大殿前召開慶祝成立大會,王莊子、南肖莊子等12個回民村和附近漢民村的數千名民衆聚集在大殿前,敲鑼打鼓,高唱《中國穆斯林抗戰歌》:“起來吧,中國的穆斯林!捧起我們的古蘭,追蹤我們的至聖,打起正義的旗幟,光大衛道的精神,認清我們的敵人——日本。他裝起僞善的面貌,他欺騙全世界的教親,要把世界一網打盡,我們決不受他的矇混,穆斯林!前進!前進!起來吧,中國的穆斯林!舉起我們的寶劍,發出我們的吼聲,貫徹愛國的信德,負起保族的使命,認清我們的敵人——日本。他施放無情的炮火,他殘殺我國的國民,要把中華一口併吞,我們決不受他的侵凌。穆斯林!前進!前進!”

王連芳首先講話:“同胞們,日本鬼子串通回族的敗類劉佩臣搞‘以回制回’,胡說‘回回爭教不爭國’,我們不能上敵人的當。我愛我宗教,愛教更愛國。國若滅亡了,教安能獨存?同胞們團結起來,齊心跟着抗日救國總會和抗日大隊,把小鬼子趕出中國去!”

“小鬼子佔我國土,燒我教堂,掠我財產,殺我同胞,令我們蒙辱含羞做亡國奴。穆斯林兄弟們,拿起刀槍吧,用戰鬥保國衛家,一直打到日寇降服日,再脫征衣解戰袍!”劉震寰話語鏗鏘激昂。

曹奎走上臺:“同胞們,你們參加抗日大隊,由我照料大家的日常生活和宗教生活。在隊伍裏照常過咱們的節日和主麻日(伊斯蘭教聚禮日),可以禮拜、聽念‘呼圖白’(教義演說詞)、聽講‘窩爾茲’(勸善講演)。”

會場上羣情振奮:“今天,我們終於有自己打鬼子的隊伍了!走,參加抗日大隊去!”

回民大隊裏年齡最大的“老頭子”劉喜三,把兩個兒子領進隊伍。

時年15歲的吳慶雲(建國後任陝西省政協副主席等職),不顧家人擔心年齡小“墜腳”,堅決地參加了回民大隊。

30戶人家的譚莊村,當場有20多人蔘軍。韓橋村18名青年攜帶20多支槍參軍。

劉震寰的二弟震宇、三弟震山、剛12歲的大兒子劉桐軒、妻弟張文凱、妹夫馬振江、女婿王哲蘭、姨家表弟“老實劉”等先後參加了回民大隊。他失去雙足的父親,騎着毛驢爲回民大隊刺探情報。後來,“老實劉”攜槍離隊,攔路搶劫,劉震寰派人將他抓來處決。對劉震寰有養育之恩的姨母深明大義,又將兩個兒子送到了回民大隊,其中一個後來犧牲在戰場上。

回民大隊成立一個月發展到100多人,來年春天發展到400多人。1941年9月,冀魯邊軍區決定,將回民大隊擴建爲支隊,劉震寰任支隊長,王連芳任支隊政委,王立朝任支隊參謀主任,支隊下轄4個大隊和1個手槍隊,直屬軍區領導。

“伊斯蘭,抗日堅決又勇敢!”

缺少信念,難以剛強;缺少智慧,容易莽撞;缺少技能,無法超強。

回民支隊成員昨天是農民、商販,今天是戰士,他們抗日報國精神可嘉,但需要淬火,鍛造,百鍊方能成鋼。

據此,冀魯邊軍區派劉濟民(漢族)任回民支隊政治部主任(後任副政委),負責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1943年秋,回民支隊發展了50多名黨員,建立了中共總支委員會,劉濟民任總支書記,劉震寰任總支副書記,各大隊建立黨支部,各大隊政委任黨支部書記,使支隊有了靈魂和核心。

支隊出版《正道週報》《正道雜誌》報刊。開辦回民幹部學校,培養回族幹部;組建教導隊,專門培訓班、排基層幹部。各大隊建立民運羣衆工作組負責檢查紀律。一系列措施,促學習,促成長,正軍紀,使戰士樹理想。

軍區派老紅軍、津南支隊參謀長何仕興(漢族)任支隊參謀長,參與部隊軍事指揮,組織戰士進行軍事技術訓練,使戰士敢打仗,會打仗,打勝仗。

旌旗奮,彈上膛,刀出鞘。

這天,劉震寰作戰前動員:“同志們,我們打個漂亮仗,慶祝大隊成立一週年。”

“好!”戰士們響亮地回答。

訓練中的回民支隊

8月1日早上,通往新海縣(現爲黃驊市)舊城據點大道上走來5個“瓜販子”。他們接近據點西炮樓崗哨時,瓜車子突然翻倒了,甜瓜“骨碌碌”滾了一地。哨兵罵罵咧咧地走過來彎腰撿瓜吃。“不許動!”手槍隊隊員王國祥的手槍頂住了哨兵的胸膛,隊長張九江一把將哨兵按倒在地繳了械。5個人提槍衝進炮樓,正在吃飯的僞軍放下筷子舉起雙手。奇襲成功。一小時斃、俘僞軍40人。

殺雞儆猴。第二天,舊城東炮樓的鬼子丟下炮樓撤回鹽山城。

姚莊據點插在滄縣、鹽山之間,駐紮着裝備精良的一個僞軍中隊。劉震寰和劉濟民多次商議,決定智取“拔掉它”。通過做思想工作,據點裏僞軍班長張增起願意立功贖罪。1943年除夕凌晨,張增起帶班站崗,劉震寰帶領隊伍悄悄進入據點,一槍未放,把100多個僞軍“包了餃子”。

奇襲、智取、伏擊、阻擊、誘殲……回民支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令日僞軍防不勝防,打得敵人暈頭轉向。

1943年8月,駐滄縣日軍旅團長谷川與僞“自治聯軍”司令劉佩臣率幾千人馬,出動900多名騎兵,撲向新海縣韓村一帶,企圖將在此地活動的回民支隊一舉消滅。

回民支隊避其鋒芒,將日僞軍引到渤海邊,然後以小股部隊出擊,採用麻雀戰術,聲東擊西,攪得敵人日夜不寧。沿海水苦,鬼子兵和東洋馬水土不服,均上吐下瀉,體力不支,只得回撤滄縣,疲憊不堪的日僞軍稀稀拉拉拖了幾十里長。回民支隊抓住戰機,集結500多精兵,埋伏在韓村東側公路兩邊,待掉隊的數百名敵人進入伏擊圈,來了個一鍋端。戰士們扛着繳獲的武器彈藥,高唱起《伊斯蘭抗日進行曲》:“伊斯蘭,伊斯蘭,抗日堅決又勇敢,在這廣大的平原上,堅持敵後反掃蕩……”

同年秋天,冀魯邊區抗日軍民粉碎了敵人的秋季掃蕩,日僞軍撤回各自的老窩。一天,劉震寰對王連芳說:“小鬼子找我們蒼茫大地無蹤影,現在,輪到我們找他們了,咱讓他神兵天降難提防。”

王連芳說:“想個法子把躲在韓村鎮的日本憲兵隊引出來幹掉。”

何仕興說:“憲兵隊有戰鬥力,咱來個保險的,請(115師教導第六旅)‘鐵帽子五連’助戰。”

作戰方案議定。

這天,支隊戰士許連芳趕到新海縣城,找到僞新民會次長、日本特務西川報告說,回民支隊正在齊莊開會、演戲。西川立即將這一“重要情報”告訴了憲兵隊長高橋。高橋恐怕其中有詐,命令僞軍特務隊長劉錫明親自去齊莊偵察。劉錫明不敢進村,躲在遠處看見村子裏戲棚高豎,隱隱約約地聽到人聲喧嚷,趕緊回城報告。

當天下半夜,1500多名日僞軍偷襲齊莊,村子裏空無一人。憲兵中隊長松田感到不妙,慌忙命令部隊撤到村外一片荒野地裏。正在這時,槍聲驟起,喊殺聲震天,回民支隊衝上來將憲兵和僞軍截成兩段,分割包圍起來。

激戰不到一個鐘頭,僞軍大部被殲,西川頭部中彈當場斃命,僞新海縣長焦定遠左臂受傷,在幾個僞軍保護下逃跑了。憲兵隊依仗武器精良負隅頑抗,將六七挺機槍排成一圈瘋狂掃射,使回民支隊難以接近。

東方破曉,兩軍陣容相互看得清清楚楚。這時,從齊莊東南方向來了一隊“日軍”,頭帶鋼盔,手持“三八”大蓋槍。走在隊前的“日酋”穿着馬靴,腰佩指揮刀,神氣十足。回民支隊趕緊閃開一面,讓“援兵”殺進包圍圈裏。

紅荊

憲兵隊見“援兵”到來,欣喜若狂。“援兵”一靠近憲兵,突然調轉槍口開火,憲兵猝不及防,紛紛中彈倒地。回民支隊趁機一擁而上,憲兵隊60多人全部被殲。原來,“日軍援軍”是“鐵帽子五連”裝扮的。

第二天上午,回民支隊和“鐵帽子五連”真的在齊莊演戲祝捷,敵人卻不敢來了。

英勇善戰的回民支隊,從1941年建立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時,發展成一支1600多人的強大武裝。他們與日寇進行較大戰鬥100多次,攻克敵人大小據點40多個,殲滅日僞、漢奸2300多人,繳獲長短槍2600餘支,機槍l0餘挺,各種炮20多門,其他戰利品不計其數。

回族男兒神聖抗日戰爲高

“我老在想,抗日戰爭時期,爲什麼那些不識字、無文化、普普通通的莊稼漢會成爲金戈鐵馬叱吒風雲的英雄;爲什麼那些體羸弱、眼近視、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會成爲堅定堅強出生入死的戰士;爲什麼在漫長歷史歲月中各民族能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彙集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洪流,譜寫出可歌可泣、史詩般的偉大愛國樂章?”多年以後,王連芳在回憶錄裏發出這樣的追問。

段可欽(漢民,建國後定居寧津縣柴胡店鎮)的抗日經歷可以給出一個答案。

段可欽幼年父母雙亡,17歲離開陵縣段家胡莊下關東,給在大連開磨坊的東北軍退役軍官馬永祥做工。1932年,馬永祥回老家滄縣組織抗日隊伍,段可欽跟隨而來。因種種原因,馬永祥當了滄縣僞警備總隊第四大隊大隊長,段可欽跟着他聽差,後來當了中隊長。

段可欽本意跟着馬永祥回家鄉抗日,不成想卻當了鬼子的走狗,他腸子都悔青了。思來想去,決定忍辱一時,待機反正。

在這期間,段可欽盡力而爲地做了一些好事:敵人要抓抗日縣長張石生的家眷,他和隊員劉坤(回民)給報信。鬼子抓了姜官屯村的7個漂亮姑娘(裏面有婦救會員),他力爭關在自己家裏,再由村裏人保釋。鬼子跟蹤八路軍區長劉希山(回民)和他父親劉興龍,他安排父子倆在僞隊部躲避。鬼子夜圍龐莊子,他派楊玉貞進村給龐吉瑞區長送信,使區隊脫險。他阻止了鬼子火燒東賈官屯村,等等。

然而,段可欽不忘尋機脫下這身“漢奸”皮。1944年,段可欽的中隊住在孫青屯。8月27日(農曆七月初九),他給渤海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部寫了一封信,表示決心起義,出去抗日。他把公務人員劉敬林 (回民)叫來說:“你把信交給龐吉瑞區長或抗日縣政府。把信藏在草帽夾層裏,千萬別丟了。”

幾天後,邊區司令部派人給段可欽送來一封信,信紙上一個字也沒有寫,蓋滿了第一軍分區司令員付繼澤、政委陳德、政治部主任康伯明、副司令員仉洪印、參謀長楊大生以及滄縣縣長王培雲等人的手章。送信人帶來口信,起義日期定在9月14日晚上。商定由司令部派一個手槍隊來接應他們,由他們預先接進來藏在隊部裏。到晚上,段可欽在大隊部召集各隊長打麻將,藉此逼他們投降。手槍隊配合他們裏應外合,全部吃掉敵人。

段可欽依計而行。這次起義,經過戰鬥共繳獲長短槍300多枝,小炮3門,機槍兩挺,電臺1部,子彈、炮彈數箱,糧食幾十萬斤。

此後,軍區根據戰士90%是回民的情況,將其改編爲“渤海一軍分區回民大隊”,段可欽任大隊長。

正是“共同的命運、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目標,可以使不同的人、不同的社會羣體聚集在一起,團結一心,百鍊成鋼,成就偉大事業。”這是王連芳“三個爲什麼”的詮釋。

“敵虜飲馬黃河水,神聖抗戰起怒濤;回民自身真肝膽,偷生爲恥戰爲高……”冀魯邊區回族兒女,高唱並實踐着《中國回族抗戰歌》,馳騁在殺敵戰場上,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1941年冬天,回民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張鳳亭在家養病,被日僞軍抓住押往鹽山。鬼子用酷刑拷打,他堅貞不屈,怒斥敵酋:“八路軍的戰士,有種的回回,絕不投降!要殺就殺,沒有二話!”行刑途中,張風亭對着民衆高喊:“同胞們,鬼子的奸計是叫咱們中國人殺中國人,我死了不要緊,還有千萬個弟兄在給我復仇!勝利一定是我們的!”鬼子阻止他喊,割掉他的雙耳,他仍然慷慨陳詞。鬼子又一刀砍掉他的一條胳膊,他依然像鐵塔一般地凜然站立着,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鬼子喝令他跪下,他不跪。鬼子砍去他的雙腳,張鳳亭跌倒在地,大罵不止。鬼子又砍掉他的另一條胳膊,繼而割去他的舌頭。張鳳亭倒在血泊中,時年35歲。

1945年麥秋的一天,回民支隊反搶糧,在黃井子村與3000多日僞軍發生激戰。支隊撤退時,時爲中隊長的李思崇帶領的一個班沒能撤出來,最後只剩下他和機槍手小吳。敵人再次衝上來,小吳負傷了。李思崇向敵人投出兩顆手榴彈,端起機槍掃射着殺出包圍圈,跑進村頭的麥子垛不見了蹤影。敵人翻遍了麥子垛沒找着。鬼子聯隊長狂叫着:“燒,燒,燒!”點燃了一個個麥子垛,還是沒有一點動靜。

第二天,支隊反擊,敵人潰逃。村民趕緊搶救燒剩下的麥子。在一個很小的麥堆裏發現了李思崇被燒焦的屍體。他伏在地上,兩腿緊緊地並着。鄉親們含淚翻過他的身子,發現了那挺機槍。機槍倒放着,他兩臂緊緊護着槍柄,上身和雙腿緊緊貼在機槍上。鄉親們費了很大勁纔將機槍與他的身體分開。這是回民大隊建立時的第一挺機槍,除了槍柄被煙燻黑了一些外,竟沒有半點損壞。

這就是我們的回民抗日戰士!這就是我們的回民抗日支隊!這就是我們的面對強虜永不屈服的中華民族!

回民支隊生存的“紅荊林”

滄縣、新海縣東部地區,生長着一望無際、綠葉紅花、喬灌相間的紅荊林,耐旱澇、耐鹽鹼、耐寒暑、剛毅、堅韌,構成了紅荊頑強生命力的性格。

冀魯邊區回漢民衆,就是這塊土地上的“紅荊林”。

回漢民衆“紅荊林”,是回民支隊的保護林。

從1941年,冀魯邊區陷入黑暗。日僞強制推行“強化治安運動”,到處修工事,挖封鎖溝,十里一據點,五里一崗樓;對抗日根據地鐵壁合圍,梳篦清剿,實施慘無人道的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1943年6月,冀魯邊軍區司令員邢仁甫槍殺黃驊副司令員後叛變,日僞、頑軍與叛徒狼狽爲奸,倍加瘋狂地輪番掃蕩,抗日根據地變成了“馬蹄形”的游擊區。回民支隊最艱難的時期,隊伍從500多人減員到200多人(不含第三大隊,三大隊在李玉池領導下遠離支隊在魯北地區作戰),敵人叫囂要在一兩個月消滅回民支隊。

危難時刻,邊區回漢民衆挺起了堅強的脊樑!

鹽山縣城西南的石橋大窪3萬多畝面積,窪里長滿了紅荊。鬼子佔據鹽山後,當地民衆不再砍紅荊條,便於讓八路軍和民衆藏身。1941年春天,鬼子在新縣據點裏修了一個13丈高的崗樓,能夠瞭望整個大窪。據點的鬼子指揮官三森派出200多個日僞軍,到各村抓民夫,要把大窪裏的紅荊砍光。

中心村長韓亞臣聞訊,串連黨員、自衛隊員向民衆傳遞口號:“有紅荊就有八路軍,沒有紅荊就沒有八路軍,堅決保住大窪紅荊林!”他和回民抗日救國總會想了個阻止辦法:自衛隊員在紅荊地邊埋上手榴彈,用煤油筒裝上炸藥和土埋在地裏(響聲像地雷,炸不着人),砍紅荊時扯響。預先告訴砍紅荊的村民,聽到爆炸聲就四處跑散。回民支隊在背後打一下,給村民逃跑爭取時間,就砍不成紅荊了。

這天天剛亮,日僞軍把1000多名村民趕到大窪裏砍紅荊。剛抽袋煙的工夫,突然,“轟!轟!轟!”手榴彈、煤油筒爆炸了。村民聞聲撒開腳丫子跑散。日僞軍剛要開槍鎮壓,屁股後面響起了槍聲,回民支隊打上來了,慌忙掉轉頭應戰,村民乘機跑光了。就這樣,日僞軍連續12次抓民夫砍紅荊,都沒有得逞。

之後,鬼子調集了周圍幾個據點的人馬,抓更多的民夫砍紅荊。此時,回民支隊轉到外地活動,韓亞臣又聯繫了當地劉印、王甲兩股同情抗日的土匪,同自衛隊一起在三角灣伏擊敵人,敵人的清窪計劃再次破產。

回漢民衆“紅荊林”,是回民支隊的母親林。

1941年春的一天,鬼子突襲回民支隊駐紮的許寺村,戰士李思崇在撤退中左臂受傷,支隊安排他住在隱蔽所(堡壘村)一個漢族大娘家裏養傷。大娘孤身一人,家裏很貧窮,她把僅有的兩個雞蛋煮熟給李思崇吃,親熱地說:“孩子,吃吧,養好傷使勁打鬼子。”

第二天,鬼子包圍了村子,大娘把李思崇藏在鍋臺下面的地洞裏,囑咐他:“就是打死我,你也不許出來!”

鬼子破門而入,劈頭打了大娘一耳光,追問把八路藏在哪裏,大娘說沒有。鬼子搜了個遍沒搜到,把大娘打昏了。

李思崇在地洞裏聽得真切,幾次想衝出來,想起大娘的囑咐,咬牙忍住了。

鬼子走了,李思崇從地洞裏爬出來,他搖晃着大娘嗚嗚哭起來。大娘微微睜開眼睛,吃驚地說:“你怎麼出來了,快回去,鬼子還會回來的。”

李思崇不回去。大娘說:“孩子,大娘沒把你的傷養好,對不住你。你若不肯藏起來,就趕快從後門走,快走!”

李思崇不肯走。這時,隔壁大嫂跑過來勸他說:“兄弟,你快走,大娘有我們來照料。”

李思崇含淚歸隊。

l943年春季的一天,敵人突然包圍塔上村,當時村裏住着14名抗日干部和幾名抗日家屬。緊急關頭,鄉親們找出自己的衣裳讓他們換上。鬼子發現回民支隊幹部劉景亭可疑,60歲的劉黑連大爺一口咬定是他的孫子,鬼子打斷了他兩根肋骨,鮮血淋漓,劉大爺仍不改口,最終騙過了鬼子。

回漢民衆“紅荊林”,是根系相連的血脈林。

“鬼”禍連天災。1942年,冀魯邊區發生大旱,地裏莊稼幾乎顆粒無收,民衆生活極度困難。回民支隊和民衆一樣,靠吃棒子骨朵(玉米棒芯)、海邊上的野黃菜、棗糠、榆樹皮和槐樹葉子等充飢度日,有時候戰士們吃的解不下大便。

王連芳忘不了那一幕:一次,隊伍住在南留舍村,張大娘把一塊地瓜塞進王連芳的衣兜裏;他沒有吃,拿出來塞給了劉震寰;劉震寰沒有吃,塞給了一個小戰士……無聲的傳遞,戰士們眼裏噙着淚花,一個個緊攥着拳頭,激發出的是頑強鬥志。正由此,1943年11月,王連芳和30多名戰士在戰鬥中被捕。不久脫險後,這些戰士全部歸隊,無一人回家。

支隊參謀長何仕興,每到一個地方,領頭到各戶打掃院子。房東小孩有病,立即叫衛生員來診治。他常把自己每月兩元錢的津貼送給老鄉。1944年10月底,新婚不滿倆月的何仕興,在曹家莊與頑六旅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畢王文村周大娘正在給兒子娶媳婦,聽說後放聲大哭,所有參加婚禮的人都泣不成聲。當地漢族民衆默默地爲何仕興供牌位,燒紙上香。李良志村70多歲的李汝龍大爺獻出自己的棺材裝殮烈士,按回族儀式請阿訇做油香來祭奠烈士英靈,將他安葬在村頭,把墳頭培的又高又大。

回漢民衆“紅荊林”啊,你頭頂藍天,根扎熱土,抗戰中你高昂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