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野史祕聞

古代皇帝能想吃啥就吃啥?皇帝都什麼山珍海味

欄目: 野史祕聞 / 發佈於: / 人氣:2.72W

地位越高,受的約束越多,主要是自我約束。“刑不上大夫”的意思是用比刑罰更高的要求約束士大夫,士大夫一旦刑罰加身,那可就丟人丟大了。對於清宮的逸聞,我最喜讀《宮女談往錄》、《太監談往錄》兩本,前年拜見《清史》總編纂戴逸先生,向先生推薦後者,還寄了一本給他。我並不能考證此書所說是否確鑿,之所以認爲可信者,以其情理圓備耳。

古代皇帝能想吃啥就吃啥?皇帝都什麼山珍海味

作者信修明是讀書人出身,娶妻生子後才淨身入了宮,由於他有文化,爲人處事圓融得體,很快就成爲慈禧太后身邊的近侍太監,有時候還給慈禧讀書聽。他的見識修養和文字功夫,今天的人是不可想象的。我起初也是因爲獵奇才讀他的《太監談往錄》,一讀之下,認爲他寫的之所以可信,原因就是情理通順。這也印證了我對德齡、容齡兩姐妹“拆白黨”的判斷,她們寫的清宮逸事都是胡說八道。

比如說飲食,信修明寫慈禧太后的飲食起居,並不是奢華不可遏制的,而是按照早就定好的規矩辦,絲毫不能逾制。民間傳說慈禧喜歡吃什麼,哪個菜還是慈禧給取的名字,完全是杜撰,就跟那個相聲裏說的“東宮娘娘烙大餅,西宮娘娘剝大蔥”一樣,是民間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瞎猜,宮中御膳房的廚師都沒法準確把握帝后喜歡吃什麼。慈禧秉政,即使是大冬天,也得差不多凌晨四點起牀,她是老年人,但也得“身乏強起”,不然,會被外面的王公大臣議論,說她示天下以怠政。因爲她這兒若差之毫釐,到了外面可就謬之千里了。所以,不是位高權重就什麼事兒都由着她。

在以往的朝代也是如此——拙作《尚食志·糟》一文,曾述宋仁宗皇后向呂夷簡夫人索糟魚一事,宋朝宮廷有制度:不得取食於四方。就是說,京城所在地方產什麼,皇宮裏基本上就吃什麼,不能讓全國各地進宮土儀即地方特產,以免增加百姓負擔。京城絕沒有逢年過節前,突然多了外地的送禮車,將道路堵死的情況!

豈止如此,宋仁宗有天晚上肚子餓了,特別想吃燒羊肉,但他忍着到了天明。第二天早上吃早餐,對伺候他的侍臣說:昨半夜裏,朕突感飢餓,特別想吃燒羊肉。侍臣一驚,趕緊說:那您就應該降旨讓御膳房做呀!宋仁宗擺擺手說:算了!朕聽說宮裏每有任何要求,外面就當成永例、制度,供應不斷。其實,朕當時也想讓御膳房做來着,但恐怕吃這一回,就讓今後每天晚上殺羊成爲制度,那就太糟糕了。(“誠恐自此逐夜宰殺,則害物多矣。”)在場的所有人聽了,都高呼萬歲!

我們在清宮戲裏常見戲中人動不動就端起蓋碗茶抿一口,帝后步履所至,茶湯都是跟隨着的。事實也的確是這樣,內監宮女勤快地給主子遞水,哪怕主子不願意喝,也絕不會怪罪。這點眼力見兒,是宮廷內監必須有的。宋朝宮廷似乎就不如清宮那麼方便:一次春日遊園,宋仁宗中途感到口渴了,他沒出聲,往左右看,找水喝,但誰也沒領會他的意思,就沒給他水喝。等回到內宮休息,仁宗急忙對嬪妃說:太渴了,趕緊端熱水來。嬪妃一聽,趕緊端水。看着皇帝喝水,嬪妃才說:皇上爲何剛纔在花園裏不向內監索水?這幫人也太不會伺候人了!宋仁宗說:朕回頭看了幾次,沒看見隨行的燒水鐐子(類似帶炭爐的熱水瓶),就沒出聲。朕怕一出聲,就會有人受處罰,所以才“忍渴而歸”。

宮廷禁止向四方索食,但是,外地特產賣到京城,宮廷有時候也從街上採買一些,而不是特供。有一年秋天,宮裏買來一些新上市的肥美蛤蜊,宋仁宗在餐桌上見了,問:這東西汴京不產,哪裏來的?內監回奏:海邊來的。仁宗說:要多少錢一枚?內監回:千錢一枚。仁宗:這麼貴?內監:路途遙遠,且海物易餒,不易保存,自海邊至京城,十不存一二,故頗爲昂貴。仁宗說:這一盤二十八枚。朕常叮囑你們不要過於奢侈,今天這一盤就吃掉二十八千錢!朕可下不了筷子。遂罷。

什麼是尊貴?尊貴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是有條件幹什麼就幹什麼,而是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有條件幹什麼也不幹什麼。尊貴就是自律,自律是比他律更高的要求,更是比刑律更高的要求,所謂“行己有恥”“有恥且格”。

從前中國的學問,都是教養君子之學,君子就是會自律的人,是自己能管束自己的人。地位越高,受的約束越多,主要是自我約束。“刑不上大夫”的意思是用比刑罰更高的要求約束士大夫,士大夫一旦刑罰加身,那可就丟人丟大了。怎麼後來這句話竟然被領會成了誰的地位越高、級別越高、權力越大受的約束就越小,最高地位的就沒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