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野史祕聞

清帝退位內幕 隆裕太后在朝堂上嚎啕大哭

欄目: 野史祕聞 / 發佈於: / 人氣:9.79K

公元1912年2月12日,也就是宣統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養心殿裏舉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次朝見儀式。這一天,攝政王載灃已退歸藩邸,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則稱病不入朝,他委派了外交大臣胡惟德作爲自己的代表,令其領着民政大臣趙秉鈞、陸軍大臣王士珍、海軍大臣譚學衡、司法大臣沈家本、郵傳大臣樑士詒、度支大臣紹英、工商大臣熙彥、理藩大臣達壽等前去朝見。

清帝退位內幕 隆裕太后在朝堂上嚎啕大哭

這些大臣,也可以說是清王朝的最後一班大臣,這天仍像以往一樣,頭戴翎頂,衣冠楚楚,冠帶一新,他們一大早就來到乾清宮東南角上的廊子裏候旨。當時的空氣頗爲沉悶,氣溫又是如此之低,各人捧着熱氣騰騰的蓋碗茶,一個個都不說話,低着頭各想各的心思。

透過氤氳的茶氣,還是可以看出各人在表情上的不同:胡惟德、趙秉鈞、樑士詒三個人平靜中略帶喜色,似乎急不可待;紹英、熙彥、達壽三人面有憤色,卻又無可奈何;王士珍、譚學衡兩人一副悵然若失的模樣,彷彿在爲得而復失的高級職位而惋惜;而司法大臣沈家本表情冷漠,似乎這這一切都不關他的事,一副置身事外的樣子。

這時,一個小太監的通報聲打破了尷尬的沉默:“太后已到,請各位大臣上殿!”

大臣們聽後紛紛起身,他們習慣性的整了整冠帽朝服,隨後由胡惟德領着,一起向養心殿走去。等到了大殿後,大臣們發現寶座上空無一人,唯有內務府大臣世續和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早早的在殿中等候。那些帶刀的侍衛倒像往常一樣,依舊是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

片刻後,殿外傳來太監的通報聲:“太后駕到!”

各大臣齊齊轉身,只見隆裕太后在兩個太監的引領下,牽着六歲的小皇帝溥儀進了殿,慢慢的走向了寶座。因這是最後一次朝見,也就不按以前的規矩,隆裕太后也不用垂簾,大臣們也不必向皇帝三叩九拜,只是由胡惟德領着向隆裕太后和宣統皇帝三鞠躬,就算是給太后和皇上行大禮了。

待隆裕太后和小皇帝在寶座上坐定後,胡惟德上前啓奏:“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因病不能上朝,特委託臣等前來向皇上和皇太后請安。”隆裕太后聽後點點頭,說:“袁世凱爲國家鞠躬盡瘁,爲皇室也出了不少力。他能爲皇室爭取到如此的優待條件,也實在不容易。今天我就按照南北議和的條件,頒佈詔書,實行退位,讓袁世凱去做好善後事宜。”

說到“退位”二字,隆裕太后還是忍不住眼圈一紅,幾乎又要掉下淚來。底下的那些大臣們見了,也是心有慼慼,但又不知道說什麼好,一羣人只是侷促站在那裏,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尷尬異常。

好在這時御前太監將早已準備好的退位詔書捧至御案,隆裕太后拿起詔書看了數行,淚水終於忍不住奪眶而出,她也顧不得太后的體面,終於當衆抽泣起來。隆裕太后滿懷悲痛,心想祖宗這二百六十多年的江山,最終在自己手裏斷送,日後如何去見地下的列祖列宗。想到這裏,隆裕太后由抽泣變成嚎啕大哭,嘴裏還喊着:“祖宗啊祖宗……”

看到這裏,底下的大臣們也被感染,好幾個人開始用朝服的袖子抹淚。作爲領班大臣的胡惟德干哭了幾聲,見大家老這麼惺惺作態下去也不是個事兒,只好假裝哽咽的對已哭得死去活來的隆裕太后說:“太后,如今大局已如此,還望太后保重。太后英明睿智,顧全天下百姓,保全皇室上下,臣等深感太后恩德,一定不會辜負太后和百姓的期望。如今優待條件已定,還請太后放寬心,安心退養。”

隆裕太后聽到這裏,反而哭得更加傷心了,她將退位詔書緊緊的攥在手裏,淚珠兒幾乎就要把詔書給打溼。趙秉鈞幾個人見了不免有點着急,他們連連向胡惟德使眼色,讓他趕緊的把詔書要回來。胡惟德很是爲難,只得用眼神一個勁的瞟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和內務府大臣世續,想請這兩位資深大臣想想辦法,可這兩位對南北和議一向就持反對意見,他倆非但不肯出頭,反而扭過頭去,裝作沒看見。

這時,胡惟德想起他袖裏還有一份南方議和代表伍廷芳發來的電報,於是急忙從袖中取出,故作驚慌的奏道:“太后,你先別哭,我這裏還有南方革命黨發來的一份緊急電文,要向太后奏報!”

隆裕太后一聽“革命黨”這三個字,忍不住又打了個冷戰,慌忙止住哭聲,她帶着哭腔問:“電報裏說什麼,是不是革命黨又要變卦?”

胡惟德見“革命黨”起了作用,他心裏一樂,便故作鎮靜展開電報念道:“萬急。南方伍廷芳代表電:今日經參議院同意,如15日下午12點之前清帝不遜位,則收回優待條件。此布,即轉北京。”

隆裕太后聽後也顧不上抹淚了,便慌忙將退位詔書交出,命世續和徐世昌趕緊用御璽用印,生怕晚了真的要收回優待條件。

等蓋好印後,胡惟德捧起清帝退位詔書,大聲念道:“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高輟於途,士露於野。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惡因一姓之尊榮,拂萬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爲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爲公之義。

袁世凱前經諮政院選舉爲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內欠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爲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

在念完詔書後,清王朝最後一次朝見儀式便宣告結束,胡惟德拿着詔書,領着各大臣向隆裕太后和宣統皇帝再次三鞠躬,隨後便退出殿外,從此就不再是清朝的大臣了。

隆裕太后愣愣的看着這些人走出殿外,而身邊的小皇帝溥儀仍舊像往常一樣懵懵懂懂的,他哪裏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等大家都走了後,溥儀便也要急着跳下寶座,想走出這陰森的大殿出去玩耍。隆裕太后見後,急忙將小皇帝抱下,不料剛纔哭得過於傷心,兩人差點摔倒在地,好在太監們急忙趕過來扶住。在太監們的扶掖着,隆裕太后和小皇帝溥儀隨後愴然還宮。

清朝二百六十八年,入關後從攝政王多爾袞定都燕京開基,最後也是以攝政王結束,莫非也是天數所致。辛亥之役中,僅憑革命黨的實力實不足以顛覆清王朝,但在這場多方角力的競賽中,結果卻是“清室完敗,民黨虛贏,地方軍事實力派坐收全功”。論局勢,當時的形勢實際上對北方有利,山西的閻錫山已被北洋軍趕出了太原跑到晉西北打游擊;陝西的革命軍也已被前陝甘總督率大軍圍困,西安城破指日可待;革命首義地武漢,漢口、漢陽相繼淪陷,武昌危在旦夕,唯獨值得安慰的是,江浙聯軍攻下南京,如果南京被破,南方恐怕是傳檄而定(就像1913年的“二次革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