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歷史解密

揚州開挖新河 道光皇帝6天就批 施工耗時僅月餘

欄目: 歷史解密 / 發佈於: / 人氣:8.86K

在揚州生態科技新城的“七河八島”中,最後一條歸江河道新河是道光皇帝親自批准開挖的,按常規需要一兩年才能完成的工程,最後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開挖成功,創造了當時的“揚州速度”。

揚州開挖新河 道光皇帝6天就批 施工耗時僅月餘

市水利專家徐炳順介紹,道光年間歸江、歸海工程成了排泄淮水的關鍵,因這時黃、淮已隔絕,淮水全入運河歸江、歸海。道光八年(1828)開了(瓦窯鋪)新河,與鳳凰河平行,由廖家溝入江,使淮水歸江河道最後又增添了一條,共達7條,即今老通揚運河、金灣、太平、鳳凰、新河、廖家溝(含壁虎、老壩二口門)、沙河。歸江河道至此全部完成,奠定了以後歸江河道的佈局。

道光初年水勢惡化

河道總督張井據理力爭開新河

在揚州水系圖中,新河位於萬福閘北側,壁虎河東,鳳凰河西,距今已有187年歷史

說起這條河的開挖過程,徐炳順認爲南河總督張井功不可沒,是他向道光皇帝上奏,改變原來的治河方案,得到道光皇帝的批准,常規需要一兩年才能完成的工程,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開挖成功,“實爲妥速”。

道光初年,黃河、淮河、運河交匯處的清口已淤成平陸,再也不能蓄積淮水去刷黃,就是說淮水不能出清口由原來的河道入海。這不僅是“蓄清刷黃”的河策到此時已完全無效,還造成揚州的水勢惡化,以洪澤湖爲來源,以江、海爲出路,自邵伯以南,由金灣等各歸江壩、閘排泄入江;邵伯以北,由車邏、南關等歸海壩東排經裏下河入海,裏下河面臨災害加重之勢。

新河開挖之前,歸海、歸江工程均有明確方案,就是御史汪琳上奏提出的拆遷房屋180餘間,挖廢佔壓土地1.3萬畝,遷墳980餘冢的入海工程;督臣琦善上奏提出開挖金灣壩、東灣壩、西灣壩、鳳凰橋下各引河,並展寬董家溝、石羊溝、廖家溝,估用銀60.9萬兩的歸江工程。這兩個方案均得到道光皇帝的批准,並要南河總督張井辦理

不過張井認爲開闢歸江之路,是整治下河的重要關鍵,應先開挖挑新河。

專主淮水入江的南河總督張井,認爲淮水歸江近而徑直,歸海遠而迂迴,能多一分歸江,即少一分歸海。歸海少一分之水,下河各州縣即少一分之災。張井看到,興建邵伯以南歸江工程,下河水患明顯減少。開闢歸江之路,實爲拯治下河的重要關鍵。他認爲御史汪琳的歸海方案事多繁雜,督臣琦善的歸江方案,各引河兩岸俱系高高的土堆,工程量不僅大,耗時長,而且投資較多。歸江工程比歸海工程尤急,應先開挖挑新河。

向皇帝上奏

道光6天就批准同意開挖

於是,河道總督張井指派揚糧通判(揚糧,全稱爲揚糧廳,是管理邵伯至瓜洲運河的機構。清代管理運河的通判官署稱“廳”。通判,官名,正六品)朱楹進行查勘。鳳凰橋以南,瓦窯鋪運河東、西一帶,地勢平坦,挖壓、拆遷量小,開河容易實施,可仿照乾隆年間(1736-1795)開挖東西灣、金灣兩次開挖加挑引河之法,開挖新河1339.5餘丈。隨後,又派員與地方官河人員逐細勘明。河臣張井進行履查,兩江總督蔣攸銛去清江浦時(今淮安),又順道複查。

1827年(道光七年)九月二十三日,河道總督張井、副總督潘錫恩等上奏,認爲應先改挑瓦窯鋪新河。道光皇帝很開明,6天后(九月二十九日)批准同意開挖。開挖新河的方案就這樣定下來了。

張井開新河的方案又好在哪裏呢?主要是增加了排泄淮水入江的口門,這是其他兩個方案所不及的。開挖新河時不搞強制拆遷,所以河線稍彎。

1828年(道光八年)正月下旬,新河開挖正式開工,三月初十前全部竣工。新河河頭在瓦窯鋪迤北,河尾斜對廖家溝,形勢頗順。河道口門寬40丈,其餘口寬20餘丈至31丈不等,河底寬20丈,開挖深度自7尺至2丈9尺不等。並於河口搭建木橋,用作行人和纖船之道。四月下旬,潘錫恩到現場驗收,5月27日開通放水,用銀25.13萬兩,做到了事半功倍。

由於土質堅硬,新河開挖實不容易。據當時當地百姓講,康熙時開鳳凰河用了一兩年才完成。而這次開河,所有在工人員披星戴月,做到撙節奮勉,不避勞怨,實心經理,不到兩個月完工,實爲妥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