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歷史解密

南北朝的經濟爲何落後 既有通脹又有通縮

欄目: 歷史解密 / 發佈於: / 人氣:1.49W

對於三國歷史,社會大衆包括專業學者關注、研究的主要是政治變遷、軍事鬥爭,貨幣經濟及其造成的政治後果長期以來被輕視甚至忽視。陳教授據此指出,在貨幣經濟上,三國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南北朝的經濟爲何落後 既有通脹又有通縮

《晉書•食貨志》雲:“及黃八年級年,魏文帝罷五銖錢,使百姓以谷帛爲市。至明帝世,錢廢谷用既久,人間巧僞漸多,競溼谷以要利,作薄絹以爲市,雖處以嚴刑而不能禁也。”陳教授引此爲證說,魏文帝不鑄幣,讓百姓以物易物,市場上幾乎沒有貨幣流通,這當然屬於自然經濟的範疇。

魏明帝爲了大興土木而發行曹魏五銖。陳教授發現此錢“鑄工粗糙、不修邊幅,外緣多毛刺,內穿偏大,錢體輕薄。形制、質量與漢末剪輪五銖、對文五銖相近。”而剪輪五銖與對文五銖都是不符合法定價值的,易言之,這是通貨膨脹下的貨幣。總之,曹魏通縮與通脹不定的貨幣政策,對社會經濟負面影響很大,造成官民不便的嚴重後果。陳教授認爲,這也是司馬氏篡魏的部分原因。

蜀漢一般被認爲是三國時期最弱小的一個政權,但頗爲奇怪的是,蜀漢雖然最先亡國,卻沒有發生過像曹魏、孫吳那樣嚴重的政局動盪。以往的研究沒有注意到蜀漢的貨幣政策,陳教授強調,這是瞭解蜀漢乃至整個三國曆史的重要缺環。

《三國志》注引《零陵先賢傳》雲:“(劉備)拔成都,士衆皆舍干戈,赴諸藏競取寶物。軍用不足,備甚憂之。(劉)巴曰:‘易耳,但當鑄直百錢,平諸物價,令吏爲官市。’備從之,數月之間,府庫充實。”劉備佔據四川后,鑄造直百五銖,此錢價值一百個(東漢)五銖,理論上它的成色應爲五銖的一百倍。

陳彥良通過出土實物證據的考察,證明了直百五銖的實際價值低於其法定價值。也就是說,此錢的發行實際上是通貨膨脹。陳教授還分析說,由於東漢末年嚴重的通貨膨脹造成交易體系崩潰,蜀漢此錢相對也能爲百姓所接受。這種“有限通脹”,基本支撐了蜀漢社會經濟的發展,就也是其政局相對穩定的貨幣經濟史原因。

相對於蜀漢,孫吳則是嚴重通貨膨脹。《三國志•吳書•吳主傳》雲:“中(嘉禾)五年春,鑄大錢,一當五百。詔使吏民輸銅,計銅畀直。設盜鑄之科。”此《傳》又云:“赤烏元年春,鑄當千大錢。”這種法定上當五百、當一千的大錢的實際價值嚴重低於其法定價值,且越到後來此錢的質量越輕。因此,孫吳長期處於通貨膨脹狀態,對社會經濟造成嚴重傷害。

陳教授強調,根據考古實物的研究,孫吳的許多墓葬中出土的錢幣,漢代錢幣佔絕大多數,而孫吳自鑄錢幣非常少。由此可知,孫吳所鑄的通脹錢幣遠遠不足社會經濟發展之用。就此而論,孫吳地區也存在嚴重的通貨緊縮。綜而論之,孫吳政權是嚴重的通脹與通縮並存。史書上經常出現孫吳經濟落後與內政動盪同時並存的記載,從貨幣經濟史的角度看,也就無足爲怪了。

魏晉南北朝貨幣情況爲何混亂不堪?

除了全漢昇的“中古自然經濟論”,陶希聖在《南北朝經濟史》中說,這是一個貨幣大混亂的時代。全、陶二人的概括雖然比較準確,但是並不能說明,魏晉南北朝貨幣混亂產生的原因。陳彥良教授認爲,研究貨幣經濟史與政治史一樣,解釋歷史如何發展之外,更重要的是解釋歷史爲何發展。

杜佑《通典•食貨》雲:“原夫立錢之意,誠深誠遠。凡萬物不可以無其數,既有數,乃須設一物而主之。其金銀則滯於爲器爲飾,谷帛又苦於荷擔斷裂,唯錢但可貿易流注,不住如泉。若谷帛爲市,非獨提挈斷裂之弊,且難乎銖兩分寸之用。”陳教授說,這個概括差不多已經點出魏晉南北朝貨幣問題的全部癥結所在。

杜佑的意思是,貨幣的最重要功能是價值尺度。貨幣價值尺度功能之所以能執行,往往不是因爲數量過多,就是因爲數量太少,或者是種類太多、不利兌換以及輕重或成色變化太快而引起。一旦發生通脹、通縮或形制混亂,貨幣的流動性功能就無法正常發揮,社會經濟的發展因之受損,甚至退回到更原始的以物易物狀態。

陳教授說,杜佑之論與現代貨幣經濟學理論深相契合,可以解釋魏晉南北朝貨幣情況混亂不堪的原因。如前述,魏晉南北朝的統治者長期很少鑄錢,一旦開鑄又都是虛價劣錢即通脹,這導致錢廢而不用,原來的優質好錢更被大量窖藏,遂至通縮。如此一來,通脹、通縮同時肆虐,造成社會經濟的結構性困局。

那麼,對於這種通脹、通縮、幣制混亂同時並存的情況,爲何當時的統治者沒有采取有力的措施去阻止呢?陳教授總結道,在位者無深識遠慮、官僚貪污腐敗、戰亂不斷是主要的三大原因。而這三種原因又與貨幣混亂互爲因果,共同導致了魏晉南北朝政治、經濟、軍事的全面落後。

陳教授最後舉例說,東魏北齊的高澄曾經提出過與漢文帝完全相同的放任鑄幣政策,可惜大臣出於私利羣起反對,故未能落實。且高澄提出此議不久即被降將刺殺,魏晉南北朝唯一一次有希望成功整頓幣制的曙光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