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歷史解密

自大自負自戀 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的最大根源

欄目: 歷史解密 / 發佈於: / 人氣:5.25K

大清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總共存在了近三百年的時間,在這近三百年的時間裏,西方列強紛紛或推翻或脫離封建社會的統治,逐漸轉入資本主義社會,並開啓了工業化革命的進程,中國卻仍然在一成不變的維持着封建皇權的統治,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大清王朝的後期,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使中國遭受了極其不公平的待遇,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那麼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時間如何,爆發的原因如何?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自大自負自戀 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的最大根源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7月25日,結束於1895年4月17日,整場戰爭持續了近九個月的時間。甲午戰爭的爆發原因是日本內部出現了經濟危機,爲了緩解國內困境,日本製定了海外擴張的戰略,其中主要的擴張目標就是中國,爲此日本蓄意引誘中國進入事先設定好的陷阱,藉此挑起了中日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持續時間較長,整場戰役的過程被劃分爲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爆發的是平壤戰役、黃海海戰;第二階段爆發的戰爭主要在遼東半島進行的,有鴨綠江江防之戰和金旅之戰;第三階段爆發的戰爭是威海衛之戰。在這三個階段的戰爭中,日本方面和中國方面均投入了不少的兵力,在軍力投入方面可以說是旗鼓相當,但兩方取得的結果卻是截然不同的。

中日甲午戰爭以日本取得勝利、中國潰敗爲結局,爲此,中國簽訂了極其屈辱的《馬關條約》,加快了中國半殖民化的進程。

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

作爲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大規模戰役,甲午戰爭在歷經了九個月的時間後,最終以中國的全面失敗告終。發生甲午戰爭時,中日雙方的軍事實力並沒有過大的差距,那麼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呢?爲了全面準確的進行分析,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應該從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個方面來分析,圍繞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分析後,可以看出中國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從主觀層面來看待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主要因爲以下三個因素導致的。

其一、對於戰爭的預計不足,早在甲午戰爭之前,中國鴉片戰爭的爆發,中國和日本的戰爭早已拉開了的序幕,但中國清政府的盲目樂觀,認爲近十年沒有戰爭爆發,從而放鬆了警惕,這爲甲午戰爭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其二、將希望寄託在別的國家身上,這是甲午戰爭失敗的重要原因。人往往只有在沒有外在依靠的情況下,才能發揮自己的最大潛力,如果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就不會盡自己全部的努力,那麼從而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甲午戰爭中國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爲清政府指望列強的調停,在戰鬥中畏首畏尾。

其三、清政府的腐朽,決策的錯誤導致了甲午戰爭的失敗。

從客觀層面來看待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主要因爲以下兩個因素導致的。

其一、兵器的老化,洋務運動後,清政府擁有了北洋戰艦,但是卻未花費應有的經費用來維修保養它,而是將其挪作他用,最終導致了與日本艦隊對決中北洋戰艦的全軍覆沒。

其二、日本蓄謀已久,引誘中國調入陷阱。

甲午戰爭的影響

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大屈辱。甲午戰爭之後中日雙方簽訂了《馬關條約》,這是一條極不平等、喪權辱國的條約,它的簽訂給中國貿易等多方面帶來了嚴重的衝擊。那麼甲午戰爭的影響如何,甲午戰爭的影響都體現在哪些方面?甲午戰爭影響對於中日雙方來說,應該是有着天壤之別,那這些區別主要體現在哪裏?

甲午戰爭,是中國和日本之間的一場戰爭,以中國戰敗,日本取勝爲結局。甲午戰爭之後,中國社會和日本社會均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這些變化可以歸因於甲午戰爭的影響。

首先,從中國方面來看甲午戰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甲午戰爭的結局標誌着中國清政府改革的徹底失敗,洋洋灑灑投入大量經費所開始洋務運動無疾而終,所建造的北洋戰艦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

其二、中國的經濟、貿易受到嚴重的衝擊,中國的半殖民化程度加深,國際化地位大大下降。

其三、中國人民抗日熱情高漲,全國各地均出現自發抗日的行動,如義和團運動。

其次,從日本方面來看甲午戰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日本內部的矛盾得到了轉移,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轉變的鉅額經費有了着落,日本從此走上了更爲富強的道路。

其二、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嚐到了甜頭,而後更大範圍的開展了對中國的侵略活動。

甲午戰爭紀念館

在19世紀末期,清朝統治下的中國雖然試圖通過開展洋務運動而自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中,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成果均付之一炬、化爲烏有。甲午戰爭是中華民族心中的隱痛,在甲午戰爭中犧牲了太多的中國人,不論是軍官、士兵亦或是普通百姓。爲了表示紀念,我國建成了甲午戰爭紀念館,它是什麼時候建成的,坐落何方?建成甲午戰爭紀念館的原因是什麼,建成甲午戰爭紀念館的意義又是什麼?

甲午戰爭紀念館,也叫甲午海戰紀念館,由省委黨校文史教授“王建學”提出建造甲午戰爭紀念館建議,被採納後甲午戰爭紀念館正式建成於1995年6月,坐落於甲午戰爭紀念地威海劉公島上,甲午戰爭紀念館的建築面積極大,高達8900平方米,是我國大規模的紀念館之一。館內運用了現代先進的“光、電、聲”科技,讓參觀者身處逼真的場景之中,重溫那恢弘的戰爭,屈辱的歷史,還原了甲午戰爭的慘烈與悲壯。

甲午戰爭紀念館的建成原因,主要有如下兩個:

第一、爲了緬懷遇難的戰士、祭奠無辜的民衆、譴責日本的殘酷,特建成甲午戰爭紀年館;

第二、通過對戰爭場景的再現,生動的講述了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從而促進國家的進一步發展。

甲午戰爭紀念館的建成意義,主要體現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以及歷史資料存錄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