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歷史解密

二次進宮 歷數兩次即位的上位的“真命”天子

欄目: 歷史解密 / 發佈於: / 人氣:2.39W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中國古代統治者以天子自詡,承天景命,統御四海,爲自己的統治的合法性蒙上一層神祕面紗。從禹傳子,家天下開始,一個王朝王權(皇權)正常的更迭是以父死子繼爲主,兄終弟及爲輔,這樣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天子一般都會有很多子女,從中挑選一個合適的作爲接班人,然而同樣是鳳子龍孫、天潢貴胄,有些人一輩子也沒能有坐上皇(王)位的機會,但有些人卻做了兩次天子。

二次進宮 歷數兩次即位的上位的“真命”天子

1. 商王太甲

商朝開創者湯的嫡長孫,太丁之子,商朝第四位君主。很多人可能不會想到第一個兩次即位的人會是這個陌生名字。在商朝早期,奉行的是父死子繼與兄終弟及平行的的繼承製度。湯在伊尹的輔佐下,滅掉夏朝,成爲當時中國的統治者。湯死之時,他的長子太丁早已去世,於是太丁的弟弟外丙繼位;外丙在位三年也去世了,由他的弟弟仲壬繼位;仲壬在位四年去世。此時才由太丁之子太甲繼承王位。

太甲剛即位時,少不更事,沉湎酒色。伊尹於是就寫了三篇“倡議書”,希望太甲能繼承商湯的法度,治理天下。但太甲依舊我行我素,不聽傳導,於是伊尹就把他放逐到商湯的陵寢所在地桐宮,伊尹代行王權。

經過三年的“思想改造”,太甲悔過自責,於是伊尹率領羣臣再次尊奉他爲王。太甲復辟後,成爲了一個勤政愛民、勵精圖治的聖君。由於時間太過久遠,資料缺乏,還存在另外一個版本:伊尹放逐太甲後,自立爲王,3年後,太甲潛回殺掉了篡位的伊尹,重新即位,並改立伊尹的兒子伊陟和伊奮繼承伊家。

2. 晉惠帝司馬衷

259年出生,字正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子。9歲時被爲皇太子,但爲人癡傻。290年即位,已經32歲的他依然無法處理政事,由皇太后的父親楊駿輔政。但傻皇帝有一個精明的妻子-賈南風。圍繞着皇權的爭奪,爆發了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

301年司馬懿第九子、晉惠帝的叔祖趙王司馬倫逼晉惠帝讓位與己。不久,其他藩王紛紛起兵討伐司馬倫,羣臣共謀殺司馬倫,迎晉惠帝復位,此時僅僅才三個月的時間。此後歷經顛沛流離,於307年惠帝死去,相傳爲東海王司馬越毒死。

3. 唐中宗李顯

656年出生,原名李哲,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本來皇位和他挨不着邊,可是大哥李弘莫名其妙的暴死,二哥李賢被母親武后廢黜,就這樣性格柔弱平庸的李顯被推上了龍椅。

684年李顯繼承皇位,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形同傀儡。年輕的李顯並不甘心,在皇后韋氏的鼓動下,試圖通過重用韋皇后親戚,組成自己的集團。一日朝會欲任命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爲侍中,遭到朝臣的反對,李顯大怒道“我把天下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武則天得知後,對李顯的舉動大爲惱火,結果繼位不到兩個月的李顯被母親廢爲廬陵王,貶出長安,此後李顯一直過着擔驚受怕的生活

而武則天自立爲帝,將原來的皇帝李旦封爲皇嗣。圍繞着繼承人的問題,武則天的侄子與擁護李氏的大臣展開了激烈的鬥爭。經過很長時間的綜合考慮,武則天於698年將已經流放了15年的李顯重新召回洛陽,冊立爲爲皇太子。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殺死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宗昌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同年李顯再度登上皇位,此時距離他第一次當皇帝,已經過去了21年之久。

由於李顯能力平庸,政權掌握在曾與他患難與共的韋后手中,韋后極富野心,妄想效法武則天,而他們的女兒安樂公主,也幻想着成爲皇太女。710年唐中宗李顯因食用了事先投入毒藥的餅,毒發身亡,時年五十五歲。而投放毒藥的正是他的妻子、女兒,以及妻子的情夫馬秦客

4. 唐睿宗李旦

662年出生,曾名李旭輪、李輪,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他的兩次即位都和他的三哥李顯密切相關。此外他還曾經三讓天下。

684年李顯被廢后,武則天立李旦爲帝。與他他的哥哥李顯一樣淪爲傀儡,不過不同的是李旦性格謙恭,面對風雲詭變政局,一直韜光養晦。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封李旦爲皇嗣,這次讓位雖說是被動的,但是李旦可能還是極願意放下這個危險的皇位,此爲一讓天下於其母。在此後多年曆經宮廷奪位鬥爭,始終小心謹慎。

698年武則天將李顯召回洛陽,皇嗣李旦很識趣的讓出了皇太子的位置,被封爲相王,此爲二讓天下於其兄。705年李顯復位,李旦被封爲安國相王。710年中宗駕崩,傳韋皇后扶立少帝李重茂登位。

同年李旦的三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等聯絡禁軍將領,擁兵入宮,將韋后誅殺,迫少帝李重茂遜位,之後李旦重登皇位。此時離第一次即位已經過去26年。但第二次即位的李旦無法調和妹妹太平公主與兒子李隆基的重重矛盾,於712年讓位於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此爲三讓天下於其子。716年太上皇李旦病逝,時年也是五十五歲。

5. 唐昭宗李曄

867年出生,是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888年他的五哥唐僖宗病危,羣臣們希望擁立兄弟裏面最年長的吉王李保,而掌握大權的宦官率兵迎接與唐僖宗同母的壽王李曄,立爲皇太弟,不久後登上皇位。

此時的唐朝已經不復當年的繁盛,整個王朝已經是風雨飄零。李曄試圖力挽狂瀾,但外有地方藩鎮,內有朝廷宦官,甚至本人一度出逃,顛沛流離。900年神策軍中尉宦官劉季述發動政變,將幽禁唐昭宗夫婦囚禁,立太子李裕爲帝。

第二年左神策軍將孫德昭、董彥弼、周承誨重新擁立李曄爲帝。哪知道更大的災難已經悄悄降臨。同年宦官韓全誨劫持李曄投奔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爲搶奪皇帝,另一個藩鎮節度使朱溫率軍攻打李茂貞。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圍城戰,城裏的李曄爲了生計,不得不將女兒嫁給李茂貞的兒子。

903年李茂貞與朱溫和解,李曄回長安。904年朱全忠派朱友恭等人率兵入宮,昭宗李曄聞訊,身着睡衣繞着殿內的柱子逃命,被史太追上,一刀被殺,時年36歲。

6. 宋高宗趙構

1107年出生,字德基,是宋徽宗第九子。1127年金軍南侵,靖康之變中,康王趙構的父親宋徽宗、哥哥宋欽宗,連同其他兄弟都被虜到北方,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女兒。作爲北宋皇室的一條漏網之魚,趙構被擁立爲皇帝。

鮮爲人知的是,其實他也有過第二次即位的經歷。1129年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誅殺了趙構寵幸的權臣及宦官,並逼迫趙構將皇位禪讓給三歲的皇太子趙旉。各地將領聞聽後,紛紛起兵,一個月後苗劉被誅殺,趙構復位。通過這次兵變,趙構再也不敢信任武將了,例如岳飛。

7. 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

1304年出生,是元武宗次子,元明宗之弟。元朝的皇位傳承比較混亂,沒有一套完整的傳承製度。元文宗的父親元武宗去世後,皇位由武宗的弟弟元仁宗繼承,仁宗死後,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元英宗。1323年晉王也孫鐵木兒發動兵變,在上都附近的南坡將元英宗殺死,自立爲帝,史稱泰定帝。

1328年泰定帝病死,朝臣燕鐵木兒在大都發動政變,謀立武宗長子和世瓎(la)爲帝,後以路遠改武宗次子圖帖睦爾,不久圖帖睦爾繼位於大都,並打敗了泰定帝的兒子。

1329年和世瓎在和林即帝位,是爲元明宗。當他南行至上都附近時,名義上已遜位的圖帖睦爾與燕鐵木兒前往迎接,將明宗毒死。爲了權力,罔顧兄弟之情的圖帖睦爾重新即位於上都。

1332年文宗病死,終年29歲。死前自悔謀害兄長之事,遺詔立明宗之子以自贖,明宗的兒子次子懿璘質班短暫統治後,妥歡貼睦爾繼承皇位,他就是元順帝。

8. 明英宗朱祁鎮

1427年出生,明宣宗朱瞻基長子。作爲長子,出生才四個月的朱祁鎮就被立爲皇太子。1435年明宣宗駕崩,年僅9歲皇太子朱祁鎮即位。朝政由太皇太后張氏主持,三楊(中楊士奇、楊榮、楊溥)輔佐,此時年幼的皇帝十分寵信太監王振。太皇太后以及一幫老臣先後去世,王振利用英宗皇帝的寵信,興風作浪爲所欲爲,正統朝的政治開始走入滑坡路。

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舉南侵,在王振的慫恿下,英宗以五十萬大軍親征。當聽說前方兵敗時,又急忙撤退,大軍行至土木堡時,被瓦剌首領也先所敗,明軍“死者數十萬”,英宗朱祁鎮被俘虜,王振被亂軍所殺。

隨後也先挾持英宗南下進攻北京,羣臣擁立英宗之弟郕王朱祁鈺監國,不久郕王即帝位,尊奉朱祁鎮爲太上皇。1450年,楊善出使瓦剌,又在景帝不同意的情況下,說服瓦剌首領也先,最終將歷盡塞北之苦的朱祁鎮迎回北京。

朱祁鈺害怕失去寶座,將其兄長朱祁鎮軟禁於南宮,令錦衣衛嚴密看管。1457年趁景泰帝朱祁鈺病重,手握重兵的石亨聯合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率領死士攻入南宮,擁英宗復辟。

歷經人間冷暖重新復位的朱祁鎮,開始勤於理政,任用賢臣,釋放了已經被囚禁長達五十年之久的建文帝之子朱文圭。1464年38歲的明英宗朱祁鎮病重,臨死前廢除了自明太祖以來的宮妃殉葬制度。

9. 宣統帝溥儀

1906年出生,醇親王載灃之子。1908年光緒帝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將溥儀養育在宮中。兩人先後去世,溥儀即位,有父親載灃任攝政王,總理朝政。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全國各地紛紛獨立,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頒佈《退位詔書》,溥儀退位。1917年張勳率領辮子軍入京,擁立溥儀復辟,十一天後下野。

此後九一八事變爆發,1932年日本人扶持溥儀在滿洲地區建立僞滿洲國。1934年在日僞軍的扶植下改國號爲僞“滿洲帝國”,改稱“皇帝”。1945年僞滿洲國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