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李自成崇禎互斷龍脈 爲何說多爾袞撿了個大便宜?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前一陣,筆者在網絡讀到一篇文章,說《李自成與崇禎互斷龍脈便宜了多爾袞》,事實真的如此嗎?我覺得很有探討一下之必要。

李自成崇禎互斷龍脈 爲何說多爾袞撿了個大便宜?

透過史料,我們不難發現,李自成確實在1644年率領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逼死了明崇禎皇帝,建立了大順政權,但不久農民起義軍就在吳三桂和滿清軍隊的聯合夾擊下敗亡,李自成也死於非命。

因此,有人說李自成和崇禎的兩敗俱傷,是因爲互斷了對方的龍脈,才使滿清的多爾袞撿了一個大便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據《朱元璋系年要目》介紹,朱元璋祖居江蘇省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元朝初期,爲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七年級就攜帶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帶,居住在古泗州城北13裏的孫家崗。

關於朱元璋龍脈之事,還有一段傳說。據王文祿《龍興寺記》記載:楊家墩家有個窪窩,朱元璋的祖父朱七年級經常臥於其處。有一次,一個道士路過此處,見了這個地勢說:“葬於此處,後代可出天子。”道士的徒弟追問原因,道士說:“你若是不信,就拿個枯樹枝栽在這兒,十天之內就能起死復生”,朱七年級偷偷試驗了一下,果真如此,於是把道士的話告訴了朱元璋的父親朱世珍。十年後,泰定四年朱七年級病死,如道士所言,葬於此。半年後,朱世珍妻陳氏即懷了朱元璋。

至正十二年,朱元璋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後,憑藉努力與天賦,率領衆家弟兄過關斬將,一路前行,終於順利登上皇帝之位。1386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標,帶領文武羣臣和工匠,回到泗州城北楊家墩,開始修建祖陵。以後陸續增修,經過28年,耗費大量資金,到永樂十一年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成功。至此,楊家墩改稱明祖陵。

李自成揭竿而起,對朱家王朝恨之入骨,加上他是平民出身,很有幾分迷信,故在攻破楊家墩後,爲了破壞明朝的龍脈,將明祖陵破壞的一塌糊塗。

無獨有偶,爲打擊李自成起義軍,崇禎皇帝竟也派人挖了李自成的祖墳。崇禎帝在得知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所到之處,百姓雲集響應,一時間朱家天下搖搖欲墜,李氏“帝王之相”隱隱可見時,竟也希冀用伐掘李自成祖墳的辦法斷其“龍脈”,泄其“王氣”,以使“賊勢當自破矣”,從而挽大廈於將倒。崇禎十五年正月初八,接到崇禎皇帝密旨的陝西總督汪喬年命延安府米脂縣縣令邊大綬等人進山尋找李自成的祖、父的墓地。

事先,邊大綬找到了曾參與埋葬的李自成的同鄉李誠。根據李誠提供的線索,邊大綬分別找到了李自成祖父與父親的墳墓,派人在舊址上邊的大小堖之間挖下寬二十米、深五米的大壕,並命人將骨骸“聚火燒化”,並把周圍“大小樹木一千三百餘棵悉數斫伐”。

當時,挖李自成祖墳的全過程,邊大綬詳細記錄在了向陝西督軍汪喬年呈報的《塘報》中,陝西督軍汪喬年得知後,嘉獎邊大綬:“據來報,知闖王墓已開,可以制賊死命。他日功成,定當首敘以酬。”

歷史事實看,李自成挖了崇禎的祖墳,崇禎也斷了李自成的“龍脈”,但效果卻很不相同。崇禎根本沒有抵擋住李自成大順軍的所向披靡之進攻;李自成攻佔了北京城,崇禎不得已在萬歲山投繯自盡,但自己卻也在數月後被清軍打敗,趕出了京城,後來還死於非命。

看來,斷“龍脈”、泄“王氣”之說,僅是無稽之談,半點信不得。至於說“因爲李自成與崇禎在挖龍脈上兩敗俱傷,成就了清軍將領多爾袞”,就更是牽強附會,拿巧合當必然了。古人多信迷信,見多爾袞打下了良好基礎,順治皇帝成爲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開創了大清王朝的歷史篇章,已經成爲歷史現實,故有此一說,但未必就是真相本身。

明朝滅亡的原因,筆者已有多篇文章談及,在此就不多言。李自成之所以失敗,也存在諸多因素,非是祖墳被挖在作祟。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清朝建立,它並非是佔了崇禎與李自成互斷“龍脈”的便宜,而是明朝政府這臺大機器已經磨損到了無法正常運轉、李自成大順政權儘管新建卻治國無方管理乏術所致。

大明朝的一代名臣張居正,是個複雜的人物。他既有彪炳史冊的改革功績,又有讓後人爭議不休的人生污點。但總的來說,像張居正這種能臣,還是不世出的。

在張居正的人生污點中,其中一條,就是他向皇帝打了上一任首輔高拱的小報告,把高拱搞了下去,自己取而代之。這讓高拱耿耿於懷,臨死了,還在《病榻遺言》中大罵張居正是個陰險小人。

事實上,大明朝本來就有“搞首輔”的傳統。比如,嚴嵩搞掉了夏言,徐階又搞掉了嚴嵩,高拱又搞掉了徐階,張居正又搞掉了高拱……

俗話說,推陳才能出新,老的在前面擋着,後面的怎麼冒頭呢?所以,只能搞下去。

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剝開外殼,看一下本質,我們不禁要問:那些首輔們,真的是被身後的繼位者搞下去的嗎?

我們就以高拱爲例,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萬曆皇帝繼位之初,高拱是先皇託孤的輔臣之首。當時,萬曆只有10歲,還是個孩子。在國主年幼的情況下,皇室最忌諱的是什麼呢?是重臣跋扈。

很不幸,高拱以最快的速度犯了這個忌諱。首先,他是個性格特別剛直的人,這本就有了跋扈的基因。其次,他接連得罪了皇帝最親密的兩個人。

第一個是皇帝最信任的太監馮保。

馮保,人稱馮大伴,是看着萬曆長大的太監,與萬曆關係很鐵。按照慣例,馮保將會榮升司禮監的老大。

高拱卻聯合手下的門生故吏一起上奏,要殺掉馮保。目的是什麼呢?爲了讓司禮監的勢力無法與內閣抗衡。司禮監與內閣的相爭,是一個老話題了,高拱想趁着皇帝年幼,一舉解決這個問題。

但馮保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選擇了與高拱鬥一下,免不了在皇帝面前上一點眼藥。

岔開一句,後來的張居正就比高拱高明得多,他一直與馮保的司禮監保持着友好的合作關係,這讓他的政治抱負得到了很好的施展。

第二個,是皇帝的親媽,李氏。

李氏本來只是個宮女,得到萬曆他爹的偶然寵幸,就懷上了萬曆。據史書記載,李氏是個很有心計的女人。眼看着自己的親兒子當上了皇帝,李氏就想當太后。

但規矩不是這樣的,只有先皇的皇后才能當太后,李氏只能當皇太妃——即便萬曆是她的親兒子。面對李氏的要求,高拱以老規矩嚴詞拒絕,沒留半點情面。

如此一來,李氏也與高拱結下了樑子。

得罪了皇帝最親密的兩個人,而且這兩個人都不是省油的燈,高拱還能有好嗎?而且,年僅10歲的萬曆也不是省油的燈啊,他聰慧得很。

就這樣,再加上張居正打的小報告,李氏、皇帝就聯合皇太后,把高拱的官給罷了。

所以,結論就是:大明朝的歷任首輔,其實都是皇帝搞下去的。只有皇帝想搞了,才能搞成。否則,都是徒勞的。

所有人,都不過是皇帝的走狗。從這個角度看,大明朝的皇帝真是挺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