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薛嶽將軍: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抗日將領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7.58K

薛嶽將軍因爲長沙會戰而家喻戶曉,但很多人不知道,薛嶽將軍求戰心切,爲了爭取蔣介石抗日的軍令,竟然不聽從蔣介石的電話命令。

薛嶽將軍: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抗日將領

1939年秋,蔣介石對第一次長沙會戰高度重視,幾乎每天都會與薛嶽通電話商議軍事。爲了爭取蔣介石“對日寇迎頭痛擊”的軍令,薛嶽那一段時間幾乎每次與之通話都會表達自己堅決抗敵、死而後已的決心。蔣介石開始還耐心地與薛嶽通話,勸他“稍安勿躁,靜待時機”,後來看到薛嶽犟脾氣上來了,就索性不再理會薛嶽的電話了。

求戰心切的薛嶽,心急如焚,靈機一動直接打電話給宋美齡,他說:“請轉告委員長,敵人再敢向我長沙逼近一步,我就要立即開打了!”

宋美齡立即將此話轉告蔣介石,這回輪到蔣介石着急了,他連續向薛嶽打電話,但薛嶽敢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聽電話,還讓參謀人員回話說:“薛長官上前沿陣地了,不知道何時能回來。”此時,薛嶽已經打響了長沙會戰的第一槍,並慨然立下軍令狀:“如果湖南戰勝,是國家和委員長之福;如果戰敗,我就自殺以謝國人!”

薛嶽退居臺灣後,歷任“總統府戰略顧問”、“中國國民黨改造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和“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蔣介石一直對他很尊重,薛嶽性格耿直,有人親眼見他與蔣介石爭吵後拂袖而去還碰倒一個花瓶,蔣介石對脾氣上來的薛嶽也無可奈何。蔣經國上臺後對薛嶽更是執禮甚恭。薛嶽在臺安度晚年,多半閒居在臺灣南部嘉義鄉間,過着閒雲野鶴、與世無爭的半隱退日子。1998年5月3日,他在臺灣因病逝世,享年103歲。

薛嶽將軍戎馬一生,大丈夫氣概義薄雲天,不愧爲人中豪傑、國之英雄。後人評價道:英烈匆匆過,功績代代傳。民族大義在,中流砥柱魂。傳奇人生百餘載,功過留與後人談。國有伯陵戰長沙,便得猛虎守疆土。

當時日軍成立了對華派遣軍司令部,西尾壽造爲總司令,板垣徵四郎爲總參謀長,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負責戰地指揮。日軍全力出擊,動用了6個師團地面部隊及兩個大隊的海軍陸戰隊共10餘萬人,海軍出動12艘兵艦和100艘汽艇,空軍則出動100多架飛機。

國軍方面,由薛嶽代第九戰區司令,羅卓英爲前敵總司令,在湖南集中了5個集團軍,共14個軍,總兵力近18萬人。

薛嶽當時向全軍號令:“我若在戰鬥中陣亡,立即由副司令長官羅卓英將軍替代我指揮戰鬥,各級軍師旅團,直到營連排班,都要明確,第一號指揮官若陣亡了就由誰來接替指揮,軍人爲保衛國家而沙場捐軀,死而無憾。”

1939年9月17日,日軍分四路向長沙進攻,水陸齊發。9月23日,日軍調集80門重炮瞄準新牆河南岸、王街坊、七步塘等,向國軍陣地發起猛攻,5000名日軍強渡成功。薛嶽急命守兵堅守碉堡,不能再讓日軍前進半步。日軍進攻受阻後放飛裝有毒氣的氣球,居高臨下指揮炮兵射擊,繼而施放毒氣,接着又派飛機狂轟濫炸。這一波攻勢之後,6000名日軍蜂擁而至向前衝鋒。沒有戴防毒面具的國軍戰士們紛紛中毒,但仍堅守在充滿毒氣的陣地裏。他們與戴着防毒面具的日軍展開生死搏鬥,新牆河上漂滿了浮屍,鮮血染紅了河水。激戰多時,終不敵日軍,被迫撤退。國軍第60師撤到汨羅江新市南岸一帶集結。

9月26日,原本退到汨羅江一線的國軍,依薛嶽所定作戰計劃緩緩退後,這並未引起日軍的懷疑,日軍第3師團不知是計,一路向前進逼湘陰,第3師團前進到慄橋,第13師團直抵福臨鋪。國軍一路佯裝敗退,實際在配合友軍隨時準備“甕中捉鱉”。到10月2日,薛嶽一聲令下,以逸待勞的國軍終於開始全面反攻,猛烈圍攻日軍,毫無準備的日軍被打得落花流水。據何應欽《八年抗戰》的描繪,我軍跟蹤追擊,加上當地武裝民衆羣起協同作戰,敵人望風崩潰,死傷4萬人上下。到了10月6日,我軍恢復陣地秩序,並繼續朝岳陽進攻。

“長沙會戰碑”碑文所記:“鏖戰二十四晝夜,遂奏膚功,殲寇四萬,長驅三百里。”蔣介石得知後,喜出望外,在一次演講中說:“自從月初湘北戰爭以來,我國抗戰局勢,已臨到勝利的一個大轉變,國際外交形勢,亦隨之一天一天好轉。”

但是,第一次在長沙受到重挫的日軍並沒有放棄侵吞我領土的野心。1941年9月,日軍捲土重來,出動陸海空總兵力12萬餘人。此戰日方吸取第一次長沙會戰戰線過長、補給不暢的教訓,強拉中國民夫15萬人修築從湖北通往長沙的道路,以疏通戰時運輸線。

第二次會戰前,薛嶽就判斷:日軍吃過甕中捉鱉的苦頭,第二次打長沙一定會採用新的戰術,他斷定日軍一定從湘北方向單刀直入。不出所料,日軍主力從湘北進攻。薛嶽靈活運用他拿手的“天爐戰法”--薛嶽把大部隊預置於側翼,只是以非主力兵力與日軍接觸,假裝正面抵抗,且戰且退,引誘日軍主力進入汨羅江以南、撈刀河兩岸一帶。一直到日軍先頭部隊已逼近長沙,日軍便衣隊甚至滲透進長沙市區,薛嶽率領的國軍主力仍隱忍不發,按兵不動。

9月29日子夜,日軍第4師團、第13師團先頭部隊正準備包圍長沙城郊,薛嶽突然發動攻擊,如同拉滿弓弦突然將箭射出。他命令預先埋伏的兩個軍向日軍發起猛攻,另兩個軍由瀏陽河兩岸攻擊日軍的側背,然後調動5個軍向萬家鋪、新安鋪之線急進,在日軍撤退的必經之路設伏。

9月30日,薛嶽再出招,命令第11、12挺進支隊緊急將楊林街、長樂街道及新牆市道徹底摧毀,以此斬斷日軍退路,合圍態勢形成。10月1日,薛嶽下令總攻,以逸待勞的國軍將士奮勇向前不斷衝殺,一直處於急行軍狀態的日軍早已兵疲馬困,漸漸不支。在戰鬥間隙,只要稍有休戰調整的機會,日軍往往倒地就睡。而此時卻是薛嶽的國軍敢死隊大顯身手的時候,許多日本人尚在睡夢中,便被國軍敢死隊員手刃。日軍夜裏不敢睡,白天精神不濟,作戰時昏昏沉沉,不斷遭到國軍的追殺及沿路的遊擊襲擾。日軍在“天爐戰法”的熔爐內再也無法組織有效反攻,最終潰退而去。

薛嶽的“天爐戰法”在長沙會戰中大顯神威。岡村寧次亦不由得發出“撼山易,撼薛將軍難”的哀嘆。第二次長沙會戰雖然獲勝,但由於敵衆我寡,國軍損傷仍然很重,堪稱“慘勝”。據薛嶽提供的數字,我軍傷亡59000人以上,日軍死傷4萬餘人。

1941年12月19日,珍珠港事變發生後的一個多星期裏,日軍不甘心前兩次無功而返,又趁珍珠港奇襲大勝的勢頭,再次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戰前薛嶽向官兵下達命令:“第三次長沙會戰,關係國家存亡。嶽抱必死決心、必勝信念。”此會戰持續29天,國軍傷亡官兵29217名,日軍遭逢更重大的慘敗,傷亡萬餘人,據說光是清理戰場時焚燒的屍體就燒了好幾天。這也是抗戰以來的大會戰中,日本死亡人數首次超過中方的一次。

1942年1月24日,薛嶽因爲幾次長沙會戰贏得了軍人的最高榮譽,獲得了“青天白日勳章”。蔣介石稱:“長沙會戰大捷之意義非比尋常,予敵人戰略之打擊也影響深遠,尤其薛長官以下各軍、師、團、營、連長,以迄全體官兵人人抱定必死的決心,才能締造此一光榮之勝利,不僅可以告慰全國民衆,而且也可以告慰世界友邦。”1946年10月10日,美國向薛嶽頒發“自由勳章”,表彰他在抗戰期間的卓著戰功,薛嶽享譽中外。

薛嶽退居臺灣後,歷任“總統府戰略顧問”、“中國國民黨改造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和“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蔣介石一直對他很尊重,薛嶽性格耿直,有人親眼見他與蔣介石爭吵後拂袖而去還碰倒一個花瓶,蔣介石對脾氣上來的薛嶽也無可奈何。蔣經國上臺後對薛嶽更是執禮甚恭。薛嶽在臺安度晚年,多半閒居在臺灣南部嘉義鄉間,過着閒雲野鶴、與世無爭的半隱退日子。1998年5月3日,他在臺灣因病逝世,享年103歲。

薛嶽將軍戎馬一生,大丈夫氣概義薄雲天,不愧爲人中豪傑、國之英雄。後人評價道:英烈匆匆過,功績代代傳。民族大義在,中流砥柱魂。傳奇人生百餘載,功過留與後人談。國有伯陵戰長沙,便得猛虎守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