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薛嶽被稱爲抗戰第一名將 可是這次卻一錯再錯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1.18W

第二次長沙會戰前,薛嶽在湖南戰場所使用的戰術思路一直都是“後退決戰”,但是隨着手中掌握兵力資源的不同,指揮官的想法也會出現微妙的變化。到第二次長沙會戰開始時,他所在的第九戰區集中了好幾個主力軍,除七十四軍外,第十軍、第三十七軍、第二十六軍也均非弱旅。有這麼多威龍猛將,薛嶽便不甘於老是“後退”,他不顧參謀處處長趙子立的反對,執意把決戰防線部署在了汩羅江邊,試圖拒敵於汩羅江北。未曾料到的是,在日軍的重兵突擊下,江邊防線很快陷於崩潰。

薛嶽被稱爲抗戰第一名將 可是這次卻一錯再錯

在汩羅江防線失守後,薛嶽預計日軍接下來一定會直取長沙,所以纔要讓七十四軍趕去黃花鎮防守長沙。趙子立得知後,依舊認爲此決定欠妥。

中國兵學家結合過往戰史和抗戰實踐發現,日軍不僅遵循“進攻第一,包圍第一”的戰術原則,而且特別崇尚“利用地障進行包圍”。比如進攻南昌時,就利用了鄱陽湖、贛江這一地障,以主力向中國軍隊的左翼進行包圍。進攻長沙,則慣用洞庭湖、湘江做爲地障,以主力向中國軍隊的右翼進行包圍。

(電視劇《長沙保衛戰》中的日軍將領)

按照這一規律以及湘北正在進行的戰鬥實情,趙子立判斷,日軍軍這次還是要尋找右翼來實施包圍,如果把七十四軍往長沙以東拉,正好是以右側背授敵,是自投羅網。他建議,不如把七十四軍放在瀏陽東北,俟其餘援軍到達後,同時向日軍外線發動進攻。

趙子立的這一建議實際上是中國軍事謀略層在“後退決戰”之外的另一個著名的戰術思想,叫“爭取外線”(當時亦稱“爭取外翼”),也就是把主力部隊保持在日軍包圍部隊的側面,予包圍者以猛烈的側擊,通過這樣的辦法來擊破敵人,而不是被敵人所包圍和擊破。上高會戰實際上就是一次反包圍的經典戰例。

薛嶽當然瞭解“爭取外線”的價值,但他面臨的現實困境是,若坐等外線進攻,長沙就有可能不守。在保長沙還是攻外線之間,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前者。

中日幕僚體系的一個最大不同,是日軍參謀層的權限和影響力都較大,師團長或軍司令官往往都是按照參謀已制定的作戰計劃行事,有時參謀們甚至直接代替主官發號施令,而中國參謀所充當的角色,倒是實實在在的出謀劃策,主官可以聽你的,也可以不聽你。

(電視劇《長沙保衛戰》中的日軍將領)

薛嶽堅決要用七十四軍來保長沙,趙子立也沒有辦法。之後他便接到了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的電話,王耀武已遵命率部前往前往黃花鎮,但行進途中有些放心不下,於是便打電話向趙子立進行確認。

趙子立很坦率地說:“把你的部隊向長沙以東拉,我是絕對不同意的。你們由東向西前進,敵人由北向南前進,我估計敵人會恰好出現在你們的右側,你們將要與具有絕對優勢的敵人發生嚴重的遭遇性戰鬥!”

說到這裏,這位頗有見得的智囊壓抑不住自己的鬱悶:“他們(指薛嶽等人)硬要這樣做,真糟糕透了!”

趙子立的不詳預感很快就得到驗證,七十四軍首先遭敵重創。當七十四軍作戰不利且主力部隊業已崩潰的消息傳至中國指揮中樞時,不僅薛嶽感到不知所措,連蔣介石也震驚不已,因爲蔣介石早已視七十四軍爲中國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從未設想過這支王牌部隊會面臨如此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