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揭祕三國 孫權的節儉絕對超乎想象 住舊房18年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2.1W

定都建業後,孫權住哪裏呢?按照常理來講,喬遷之喜,也應該有點動作。就是普通人家,結婚還要個新房子,再差也要粉刷一下,何況做了皇帝到了新定的都城呢?一般人都能理解,創業者多是節儉的,因爲知道賺錢太艱難;富N代多是揮霍的,因爲錢來得太容易。但孫權的節儉,絕對超出了你的想像力。

揭祕三國 孫權的節儉絕對超乎想象 住舊房18年

在舊宅一住就是18年

他根本就沒有蓋新的宮殿,以前孫策在如今的北門橋一帶建了府第,周瑜也住過,孫權還住在這個舊宅裏。但沒有一點新氣象也實在說不過去,他把外面的城牆加厚一點,然後把名字改了,叫“太初宮”。

從229年開始,他在這個宅子裏一住就是18年。到了247年,實在是太破舊,因爲這個宅子從孫策建成算起,已經近50年了。大臣忍無可忍,都看不下去,皇帝住這樣的破房子,有損東吳的形象啊。而且不少柱子都已腐朽,隨時有崩塌的危險,孫權說不定哪天就埋在裏面了。大臣們苦苦哀求,終於找到了“文死諫”的機會,孫權頂不住羣情洶洶,只好讓步,同意翻新。

大臣們剛剛鬆了一口氣,沒想到孫權後面還有一句話:建材就不要用新的了,太浪費。我以前在武昌的時候,建的宮殿很不錯,把那裏的磚瓦、木材拆下來吧,運到建業來,翻新就用這些材料。

大臣們一聽都傻了,驚得下巴都要掉:老大,你也不能這樣節省啊。

武昌的宮殿是219年建的,那時孫權剛到武昌,如今都過了28年了。沒想到還像初戀一樣,在孫權頭腦中留下了難以抹去的美好印象。

大臣連連說:不行不行,武昌宮殿的木材也破損不堪了,哪能再用。東吳雖然還沒有統一全國,蓋間房子的錢還是有的。

孫權說:以前大禹住的也是破舊宮殿,現在每年都打仗,老百姓的賦稅也多。如果再砍伐樹木,肯定會影響到老百姓的農業生產,大家就不要再爭了。

大臣們都不敢說話了,他的偶像是大禹,你能說什麼呢?如果再提建議,他馬上跟堯舜比呢?大家都應當住草棚。

所以太初宮絕大多部分的建築材料,是武昌宮殿拆下的舊材,由長江順流而下,運到建業。工程持續了一年,在248年完工,周長三百丈,大致相當於現在720多米(還有一種說法是五百丈)。比原來孫策建的宮殿要擴大一些。後來每有魏、蜀兩國派遣大使到建業,都對太初宮的壯麗明秀,讚不絕口。

這座宮殿在東晉的時候被譭棄。

市中心移到秦淮河以北

我國古代的城市,通常分爲宮城、都城、外郭三重。東吳的時候,建業只有宮城和都城,一直到東晉,纔有外郭。

都城環繞在太初宮之外,具體位置也有多種說法,大致都城的中心位置在現在的太平北路與珠江路、長江路交點一帶。整個都城東至青溪,北至北京東路,南至淮海路稍南,西至進香河及洪武北路一線。呈東北—西南走向。都城的周圍都是用竹籬圍成的,而不是牆磚,一直到南齊,才改築夯土城牆。都城內有太子宮、皇家園林、禁衛營地等。

都城的南門叫宣陽門,從宣陽門一直往南,有條御道,大約七里長,相當於現在3000米左右,通到現在中華門一帶。都城南部和御道兩邊就是各種官府機構。

普通的居民區集中在秦淮河兩岸。這樣整個城市的中心就移到秦淮河以北地區,南京市中心在秣陵的歷史也一去不復返了。

城西曾經建石頭城

爲了加強建業城的防衛,孫權又修築了石頭城,具體位置衆說紛紜,有人認爲就是現在的清涼山。當時的長江從清涼山下流過,因此石頭城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在天然峭壁上環山築造,周長相當於現在3000多米,北邊到大江,南抵秦淮河口,形勢險固。在城牆的高處築有報警的烽火臺,軍情緊急時發出預報信號

唐代以後,江水漸漸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後,石頭城便開始廢棄。唐代詩人劉禹錫寫了一首詩《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那時石頭城已滄桑鉅變,繁華不再。如同漸行漸遠的童年,永遠留在記憶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