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傳統文化

哈尼族是怎樣來的?其名又有何來歷

欄目: 傳統文化 / 發佈於: / 人氣:1.97W

清代雲南元江等府窩泥蠻(《廣輿勝覽》)位於雲南南部的元江畔自古爲哈尼族聚居區,也是古代元江府 的駐地。窩泥蠻爲明清時期對哈尼族的稱謂。哈尼族有多種自稱,以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約、白宏(或白泥)等六個自稱單位人數較多;另 外還有鍋銼、哦怒、阿木、多泥、卡別、海尼等自稱單位。

哈尼族是怎樣來的?其名又有何來歷

本民族內部各自稱單位之間的互稱和其他民族對哈尼族的稱謂也不一致。如元陽的哈尼互稱糯比、各 和等;雅尼互稱覺圍、覺交,漢人又稱其爲僾尼;稱豪尼爲布都、稱哦怒爲西摩洛等。

見於漢文史籍中的歷史名稱有和夷、和蠻、和泥、禾泥、窩泥、倭泥、俄泥、哈尼、斡泥、阿木、糯 比、路弼、卡惰、畢約、惰塔等。其中的大部分,均與目前的自稱和互稱相同或相近。

哈尼族的自稱和歷史名稱雖多,但其音義基本一致。主要的自稱哈尼、豪泥、和泥、其哈、豪、黑、 和都從、“和”音,其主均爲“和人”。歷史名稱和夷、和蠻、和泥、禾泥、窩泥、斡泥、俄泥、阿泥、 哈尼、羅緬(自稱和泥)、糯比(自稱哈尼)等,其禾、窩、斡、俄、阿、哈亦從“和”音,含義仍爲“和人 ”。

可以說,哈尼族兩千多年來,基本上就具有一個一名稱“和人”。解放後,根據本民族大多數人的意 見,以人數最多的自稱“哈尼”爲本族統一的名稱。

窩泥(《窩泥圖》)據《窩泥圖》題記:“窩泥,或曰斡泥。男環耳跣足,婦女衣花布衫,以紅白綿繩辮髮 數綹,海貝雜珠盤旋爲螺髻,穿青黃珠垂胸爲絡。

裳無襞績,紅黑紗縷間雜飾其左右,既適人則以藤束膝 下爲識,娶婦數年則出之。喪無棺,忽泣忽飲沽日,採鬆爲架焚而葬其骨。食無箸,以手搏飯。勤生嗇用 。男子“剪髮齊眉,衣不掩脛。飲酒,以一人吹蘆笙爲首,男女連手周旋跳舞爲樂。死以雌雄雞各一殉葬。

據史籍記載,公元前三世紀活動於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可以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和夷 ”大約是古羌人南遷的分支。從公元四世紀到公元八世紀,又有部分向西遷移到元江以西達瀾滄江地區。 在唐人文獻裏,哈尼族的先民被稱爲“蠻”。

“南詔”、“大理”政權建立後,其東部的“三十七蠻部 ”中,“官桂思陀部”、“伴溪落恐部”、“鐵容甸部”等,都在今天哈尼族聚居的紅河地區古羌人羣原 遊牧於青藏高原,公元前3世紀,秦王朝大規模征服鄰近部落。

於是,原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人部落流 散各地。其中一部分羣體逐漸往南遷移,散佈到今日西南滇西北、滇東北廣大區,號稱“和夷”。“和夷 ”便是古羌人南遷的分支,這雖不是指具體民族,無疑當包括哈尼族先民在內,以至成爲哈尼族最早見於 史載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