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傳統文化

傣族飲食 傣族的特色食品是什麼

欄目: 傳統文化 / 發佈於: / 人氣:2.06W

令人垂涎三尺的傣族特色食品

傣族飲食 傣族的特色食品是什麼

民以食爲天,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很講究吃的民族,因此各個民族的飲食都各有不同。傣族文化中的飲食文化就爲我們呈現一個獨特的飲食習俗,具有傣族特色的風味食品你吃過嗎,要是沒有,就跟隨小編一起走進傣族看看令人垂涎三尺的傣族特色食品是哪些吧。

傣族是最早栽培稻穀和最早進行犁耕的民族,西雙版納有“滇南穀倉”的美稱。“芒市穀子遮放米”也爲雲南人民所稱譽。傣族人民在優越的自然環境中,以特有的原料形成了風味獨特的傣味。

在江河之畔,有許多富饒美麗的壩子,傣族人民就世代聚居在這裏。村寨臨江河湖畔,翠竹成林,景色清幽,氣候炎熱,雨量充沛,全年無四季之分,只有明顯的乾季和溼季。傣族聚居地區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宜於種植水稻和多種經濟作物。

因而,傣族飲食文化豐富多彩,在我國各民族中獨樹一幟,頗具代表性,同時又具有食酸、食野、食花等獨特習慣。而在這其中,傣族特色食品也可謂多種多樣,下面就爲大家介紹四款令人垂涎三尺的傣族特色食品及其做法。

酸肉

傣族傳統風味菜餚,用牛肉經過醃製,而後炒制而成。特點是酸香味濃,可幫助消化。製法是將新鮮的黃牛肉用淘米水洗淨,切成大片放入盆中,加入鮮花椒葉、鹽、米飯拌勻,裝入瓦罐,淋入白酒壓實,上蓋,用草木灰與泥巴合泥密封罐口,醃漬一個月即成。將醃好的黃牛肉切成絲,與青蒜苗炒熟。

火燒魚

傣族傳統家常風味菜,特點是軟嫩鮮甜,原汁原味。製法是將鮮魚去鰓和內臟,洗淨,將蔥花、薑末、蒜末、青椒末、青姜葉末、芫荽末、野花椒葉末、薄荷、茴香葉末、香茅草葉末、草果粉、味精、鹽、料酒拌製成餡,裝入魚腹,頭尾折攏,再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外面包以芭蕉葉,埋入木柴燒後的炭或熱灰中燒熟,取出去掉芭蕉葉和香茅草,裝盤即成。

醃牛頭

傣族傳統家常風味菜。其製法是將牛頭、牛腳去毛、去蹄殼,砍成塊煮爛,去骨,切成肉條,入盆加入淘米水浸泡3—4小時,取出改用冷水洗淨,再將野花椒葉、紅辣椒粉、生薑和蒜泥放入牛肉盆內,加鹽、白酒拌勻入味,裝入瓦罐壓實,蓋上蓋密封,半月後即成。食時可蒸、可炒,是佐酒涼菜,脆嫩酸香、麻辣清涼。

酸角

冬春兩季,天高雲淡,風清氣爽,走進西雙版納的傣家村寨,很容易見到一種當地人們特別喜愛的果樹——酸角,它樹身高大,樹幹粗糙,枝葉扶疏,枝頭掛着一串串、一嘟嚕褐色的彎鉤形莢果。酸角又稱酸豆、羅望子、羅晃子、酸梅(海南)、“木罕”(傣語)、甜目坎、通血圖,爲蘇木科酸角屬熱帶、亞熱帶常綠大喬木,該屬僅含酸角一種,有兩個類型:甜型和酸型。酸角喜歡炎熱氣候,在年均氣溫18度—24度,年降雨量500—1200毫米的地區都能正常生長。

傣族特色食品除了物質層面的豐富多彩以外,其飲食習俗、飲食文化由於充分融合在其他民族文化現象中,內涵同樣豐富、同樣具有衆多的層次和特性。飲食活動作爲傣族人蔘與社會交往的重要方式,其意義已超出了滿足身體需要的範圍,充分反映了傣族人的情感和人際觀念,成爲維繫社會和諧、穩定的不可缺少的文化凝聚力。

Tags:傣族 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