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傳統文化

佤族因何而得名?佤族歷史簡介

欄目: 傳統文化 / 發佈於: / 人氣:3.24W

佤族先民歷史上有不同的稱謂。秦漢以前稱“濮人”;漢晉稱“哀牢”;隋唐稱“望蠻”、“朴子蠻”、“茫蠻”;宋元稱“金齒”;明清稱“古喇”、“生蒲”、“大佤”、“小佤”等等。

佤族因何而得名?佤族歷史簡介

關於濮人的族屬,時下學界雖有不同觀點,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都認爲永昌濮人是佤、德昂民族的先民。濮人可能源於本民族對人的稱謂和自稱。佤語至今仍稱人爲“pui(布衣)”或“phui(濮衣)”,自稱爲“布饒”。不僅濮人一名源於佤語,“永昌”地名也可能源於佤語。“永”爲寨子意,“昌”爲人名。“永昌”即“昌”建立的寨子。西盟一帶傳說,昌即艾昌,他是女王葉東與達亞的二兒子,他與同母異父的哥哥達太上來在大理保山一帶建立了大寨子,所以取名爲“永昌”。除永昌外,永平、永壽、永臘、永德、永丁、永東等等,均爲佤語地名,關於“哀牢”,有族名和地名兩種,大概先有族名後有地名。即哀牢山和“哀牢國”(《華陽國志》)源於“哀牢”人。而“哀牢”人爲永昌濮人,這是學術界比較一致的觀點,“哀牢”當時爲濮人中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一支。

唐代樊綽《蠻書》記載“望蠻”、“朴子蠻”和“茫蠻”,是濮人和哀牢的後裔。“望蠻”包括現今瀾滄縣芒景、打崗一帶的布朗族和紹帕紹興等地的佤族。至今他們仍自稱爲“望”(佤)的後代。布饒人和一部分佈朗族則是“樸人”的直接後裔。從古至今他們一脈相承地自稱爲“濮”(古代苞、樸、蒲、普、扶、卜、磅均指濮人,當爲同音異譯)。

而“茫蠻”是因部落酋長稱謂而得名。佤族至今仍稱頭人爲“阿茫”、“西茫”、“拉茫”等等。據說山通、巖城(境外)一帶的賽叟氏家族便屬阿茫的後裔。宋元時期的“金齒”夷,就總體而言指佤德昂民族先民,有少部分爲撣傣民族。《馬可·波羅行記》記載的“金齒”,“肉米共食”,飲“水酒”等習俗,至今仍保存在佤族文化裏。

“金齒”可能源於古代“鑿齒濮”習俗。“鑿齒”是古代濮人、僚人保存靈魂和壯大家族生命源流的一種方式。這種習俗基於這樣的觀念:人類膚髮及牙齒都含有本人的靈魂,姑娘長大了,要出嫁到別的家族,把她們兩顆門牙取下留在父母家裏,由父母及族人時常爲她們祈禱,既保證本人安康,又保證家族靈魂不滅“鑿齒”習俗後來演變爲“金齒”習俗。明清以後,佤族稱謂與現在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