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飲食百科 > 中藥

歷史遺留的方劑竟能治好百種常見病

欄目: 中藥 / 發佈於: / 人氣:1.24W

逍遙散是中醫最常用的方劑之一,爲和解劑,具有調和肝脾,疏肝解鬱,養血健脾之功效。主治肝鬱血虛脾弱證。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乾,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脈弦而虛者。臨牀常用於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膽石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經前期緊張症、乳腺小葉增生等屬幹鬱血虛脾弱者。

歷史遺留的方劑竟能治好百種常見病

肝硬化、高血壓、乳癖、痛經、膽囊炎,這個古方都能治。《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血虛勞倦,五心煩熱,肢體疼痛,頭目昏重,心悸頰赤,口燥咽乾,發熱盜汗,減食嗜臥,及血熱相搏,月水不調,臍腹脹痛,寒熱如瘧,又療室女血弱陰虛,榮衛不和,痰嗽潮熱,肌體羸瘦,漸成骨蒸。”

臨牀運用的加減法:對肝氣鬱結,氣滯血瘀引起的痛經,可用逍遙散加丹蔘、香附、益母草,行氣活血,調經止痛。對肝氣鬱結引起的月經不調者,可用逍遙散加生地(黑逍遙散),或加青皮、香附、臺烏等行氣調經。對乳癖屬於肝氣鬱結者,可用逍遙散加荔核、橘核、黃皮核,行氣散結。對於婦女經來頭痛,亦可用逍遙散加薏苡仁、綿茵陳、山楂等,祛溼解鬱。對於慢性膽囊炎屬於肝鬱脾虛型者,可用逍遙散加川芎、白芷祛風止痛,或加菊花、鉤藤、白蒺藜等平肝息風。對於無黃疸性肝炎屬於肝鬱脾虛型者,可用逍遙散加香附、鬱金、綿茵陳疏肝利膽,或加丹皮、梔子涼肝利膽。對於早期肝硬化,亦可運用逍遙散加鱉甲、丹蔘、莪術、三棱等軟堅化瘀。對於婦女的早期高血壓屬於肝鬱化火,肝陽上亢者,可用逍遙散加丹皮、梔子(丹梔逍遙散)涼肝瀉火降壓。以上諸病皆能獲效,茲舉如下案例以說明。

病案舉例

痛經

黃某,女,22歲,未婚。

患者近4個月來,每次月經來前小腹脹滿,脾氣焦急,心煩,經來時小腹疼痛加劇,經色紫瘀而夾有結塊,經行不暢,量不多,舌淡,苔薄,脈弦。

此屬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治以疏肝解鬱,養血活血。方用逍遙散加味。

處方:柴胡10g,當歸10g,白芍12g,白朮12g,茯苓10g,甘草5g,益母草15g,丹蔘15g,香附12g。

連服3劑,痛經消失,下次月經來潮時痛經亦未發生。

按語:痛經發生的主要原因有氣滯血瘀或寒凝血瘀。本例屬於肝鬱氣滯,因肝藏血,婦女以血爲本,肝氣鬱結,氣滯必血瘀,氣血不暢通則會產生痛經。故用逍遙散疏肝解鬱,養血調經,加丹蔘、益母草、香附理氣活血,氣血通調則痛經自然緩解。

乳癖

張某,女,18歲,未婚。

患者月經不準期,或前或後,經量時多時少,經色淡紅,經前小腹脹痛不舒,連及胸肋乳房,情緒焦躁易發脾氣,面色淡黃,胃納不佳,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此屬肝氣鬱結,以致月經先後無定期,用逍遙散加減治療。

處方:柴胡10g,當歸10g,白芍12g,生地15g,白朮10g,茯苓12g,香附12g,臺烏12g,蘇梗12g,生薑3片,薄荷5g。

每個月服5劑,連服2個月後月經正常。

按語:月經不調屬於先後無定期者,緣由肝氣鬱結,氣滯則血液運行失常,血海不寧則亂,故月經先後不定期,時而提早,時而推遲。足厥陰肝經循行於乳房、兩脅肋、小腹,肝氣鬱滯,故見乳房、兩脅、小腹脹痛不舒。肝鬱則肝氣不能條達疏泄,故情緒煩躁易怒,面色淡黃,胃納不佳,爲肝氣鬱結,橫逆犯胃,脾胃虛弱。脈弦爲肝氣鬱結之象。故以逍遙散疏肝解鬱,更佐以生地滋養陰血,臺烏、蘇梗、香附順氣調經。肝鬱得舒則月經調勻。

肝硬化、高血壓、乳癖、痛經、膽囊炎,這個古方都能治。

乳癖

鄧某,女,33歲,已婚。

患者左乳房旁起蠶豆大的結塊2個,活動、柔軟,在每次月經來潮時,脹痛加甚,時或有閃痛感覺。由於病者思想上經常懷疑自己患上乳腺癌,因此在情緒上抑鬱不樂,易發脾氣。後經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爲“乳腺囊性增生”。舌淡紅,脈象弦細。

此屬肝氣鬱結,氣滯凝阻於肝經。治療用逍遙散加味。

處方:柴胡10g,白芍15g,當歸10g,白朮10g,茯苓15g,甘草5g,青皮5g,香附12g,橘核15g,荔核15g。

服3劑後乳房脹痛減輕,並在每次月經前7天服藥7劑,連服3個月後結塊變小,逐漸消失。

按語:足厥陰肝經循行於乳房,肝氣鬱結凝聚成塊狀的囊性增生物。治以逍遙散疏肝養血,加青皮、香附、橘核、荔核等行氣散結。肝氣條達,疏泄無阻,故病可告愈。

帶下

何某,女,35歲,已婚。

近幾個月來經淨後白帶增多,質稀,並有頭暈納呆,面臉略帶虛浮,舌淡紅,苔薄膩,脈弦虛緩。經婦科檢查爲宮頸炎。

此屬脾虛溼重,血虛肝鬱。治宜逍遙散加味。

處方:柴胡10g,白芍15g,當歸10g,白朮18g,茯苓25g,甘草5g,土茯苓15g,車前子10g,雞冠花12g。連服5劑,遂愈。

按語:白帶的主要病機爲脾虛溼重,溼濁下注,帶脈失於約束。若肝氣鬱結,不能疏泄脾土,脾虛不能運化水溼,而形成白帶。故以柴胡、白芍、當歸疏肝養血,重用茯苓、白朮健脾利溼,更助以土茯苓、車前子利溼止帶,雞冠花清溼熱止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