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飲食百科 > 中藥

脾的最強保衛者 瞭解的人都受益了

欄目: 中藥 / 發佈於: / 人氣:1.72W

在中國醫學史上,有一個稱之爲補土派的重要派別,補土派的創始人就是李東垣(1180~1251)。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號東垣老人,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中醫“脾胃學說”的創始人,他十分強調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爲在五行當中,脾胃屬於中央土,因此他的學說也被稱作“補土派”。脾土,也稱爲坤土,它爲人體後天之本,主生長萬物,爲人體後天之本,《內經》稱: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脾的最強保衛者 瞭解的人都受益了

脾胃屬土居中,與其他四髒關係密切,不論哪髒受邪或勞損內傷,都會傷及脾胃。同時,各臟器的疾病也都可以通過脾胃來調和濡養、協調解決。脾胃虛損,表現爲:食慾不振,納差,便稀,肢倦乏力,或水腫,消瘦等脾運失健症狀,這時就需要健脾益氣。而在諸多健脾補氣藥中,當首推白朮,可以說白朮爲中藥健脾補氣之王。

《本草通玄》:白朮,補脾胃之藥,更無出其右者。土旺則能健運,故不能食者,食停滯者,有痞積者,皆用之也。土旺則能勝溼,故患痰飲者,腫滿者,溼痹者,皆賴之也。土旺則清氣善升,而精微上奉,濁氣善降,而糟粕下輸,故吐瀉者,不可闕也。

《本經逢原》:白朮,生用有除溼益燥,消痰利水,治風寒溼痹,死肌痙疸,散腰臍間血,及衝脈爲病,逆氣裏急之功;制熟則有和中補氣,止渴生津,止汗除熱,進飲食,安胎之效。

《醫學啓源》:除溼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溼,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和胃,生津液,主肌熱,四肢睏倦,目不欲開,怠惰嗜臥,不思飲食,止渴,安胎。

【性味歸經】苦、甘,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白朮(學名: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是菊科蒼朮屬的一種植物,單葉、狹長,花紫色,頭狀花序,以根莖入藥,別名術、冬術、浙術、種術、祁術等。昔爲中國浙江特產,現安徽、河北、福建、湖南等省都有栽培。

【單方驗方】① 治脾胃氣虛證,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數。臨牀常用於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屬脾胃氣虛者。人蔘、白朮、茯苓各90克,甘草60克。上爲細末。每服6克,水一盞,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入鹽少許,白湯點亦得。現代用法:水煎服,劑量酌定。(《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四君子湯》)

②治脾虛脹滿:白朮60克,橘皮120克。爲末,灑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湯送下30丸。(《全生指迷方》寬中丸)

③治痞,消食強胃:枳實(麩炒黃色)30克,白朮60克。上爲極細末,荷葉裹燒飯爲丸,如綠豆一倍大。每服50丸,白湯下,不拘時候,量所傷多少,加減服之。(《蘭室祕藏》積術丸)

④治脾虛泄瀉:白朮30克,芍藥15克(冬月不用芍藥,加肉豆蔻,泄者炒)。上爲末,粥丸。(《丹溪心法》白朮丸)

⑤治溼瀉暑瀉:白朮、車前子等分,炒爲末,白湯下6、9克。(《簡便單方》)

⑥治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實七枚,白朮60克。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腹中耍即當散也。(《金匱要賂)枳術湯)

⑦治自汗不止:白朮末,飲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⑧治盜汗:白朮120克,分作四份,一份用黃芪同炒,一份用石斛同炒,一份用牡蠣同炒,一份用麩皮同炒。上各微炒黃色,去餘藥。只用白朮,研細。每服6克,粟米湯調下,盡120克。(《丹溪心法》)

⑨治老小虛汗:白朮15克,小麥一撮,水煮幹,去麥爲末,用黃芪湯下3克。(《全幼心鑑》)

⑩治產後嘔逆不食:白朮15克,姜18克。水煎,徐徐溫服。(《婦人良方》)

⑾治婦人血虛肌熱,或脾虛蒸熱,或內熱寒熱:白朮、白茯苓、白芍藥(炒)各3克,甘草(炒)五分,姜、棗,水煎。(《婦人良方》乞力伽散)

⑿治水停心下,清陽不升,濁陰上犯,頭目昏眩。現用於耳源性眩暈:澤瀉30克,白朮15克.上藥二味,以水300毫升,煮取150毫升,分溫再服。(《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澤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