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休閒 > 囧事

國外研究表明唱歌跑調是病,稱爲失歌症,失歌症能治好嗎

欄目: 囧事 / 發佈於: / 人氣:2.98W
  最近一段時間,隨着綜藝節目《我是歌手》的熱播,電視機前的“草根”歌手們也坐不住了,紛紛走進KTV一展歌喉。如果你擁有黃綺珊、林志炫那樣的歌喉,那麼和你一起去K歌的朋友們算是大飽耳福,可要是遇到個“跑調大王”偏偏還是個“麥霸”,那麼同行的朋友們可就會苦不堪言了。你知道嗎,其實國外科學家很早就提出,唱歌跑調是一種病,它的名字叫失歌症。真有這麼回事嗎?

國外研究表明唱歌跑調是病,稱爲失歌症,失歌症能治好嗎

症狀:跑調了嗎?我覺得自己唱得還不錯啊

唱歌跑調的情況,身邊比比皆是,不少人在網上吐槽

網友“宿命仰望”說: “上學時宿舍就有室友唱歌老不在調上,但是她本人從來不覺得自己跑調了,還很喜歡睡覺前給我們唱她新學的歌,前兩年各種崩潰,後兩年她一唱我們就輪流收拾她。”也有網友自曝:“別人一聽就能記住,我學唱歌卻那麼痛苦,國小學唱歌就像初學英語一樣,要用符號標註才能記住!現在英語學會了,歌還是學不會。”

外國科學家說,其實,唱歌跑調是一種病

早在1878年,英國科普作家格蘭特·艾倫就描述了失歌症者。2002年第一份研究失歌症的論文才正式發表,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是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伊莎貝拉·珀利茲。

近年來,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比爾·湯普森教授對失歌症進行了新研究,研究表明,有4%的人患有這種唱歌不着調的毛病。研究稱,這些人擁有正常的聽力、智力和記憶力,卻完全無法感知音樂。他們不能準確地唱出一首歌,不過他們往往意識不到,以爲自己唱得還不錯。而且對他們來說大多數曲調聽起來都差不多,如果聽不到歌詞,即使很熟悉的歌曲他們也聽不出來,不和諧的和絃令大多數人避之不及,他們卻不覺得難聽。

此外,還有研究者認爲失歌症患者不單純是音樂上的不足,可能還存在溝通障礙,如辨別不出對方語言中傳達的生氣、害怕或諷刺等情緒。他們經常會遺漏對方通過語調錶達的“弦外之音”。

唱歌跑調診斷

A:跑調是天生的,因爲對音高感受弱

既然失歌症就是唱歌跑調,那麼到底什麼叫跑調?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處處長陳建華說,音樂有四大元素,第一元素是音高,第二元素是節奏,第三元素是強弱,第四元素是音色。音高被排在第一的位置,可見它的重要,“跑調,就是音高不準,分不清各音符之間音高的差異。就像爬樓梯,腳步跨大或者跨小了,沒有踩到那層臺階上。”

陳建華說,一個人對音高的感受是天生的,有人非常強,有人非常弱,所謂“失歌症”,就是對音高感受弱。就像音樂的記憶力也是天生的一樣,有些人對數字、文字記憶差,但是對音樂旋律的記憶力特別好,聽一遍兩遍就記住了,這是一種特殊音樂記憶力。但是記憶力好,不代表唱得好。

可見,對音高感受的強弱並不能與音樂才能劃等號,陳建華說,就是音樂學院招到的學生中也有聲音條件非常好,一首歌唱得非常好,但是換唱其他歌曲就跑調的人。他也遇到古箏彈得非常好,但是唱歌跑調的人。   B:跑調與嗓子無關,可能與大腦額葉發育有關,加上喜歡錶現

那麼失歌症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有些人認爲,唱歌跑調是嗓子條件不好,言之鑿鑿地說是天生音域不寬。不過南京市第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鄧毅否認了這種說法,跑調和音域是否寬廣不是一回事。“音域是先天和後天的共同影響,先天的自身條件以外,後天環境的薰陶可以改變,但像慢性喉炎、聲帶息肉等器官性的病變,會引起聲音啞,從而影響音域,但是失歌症,和器官的構造沒有關聯,可能跟大腦遺傳有一定的關係。”

於是,記者聯繫上了腦科方面的專家。

腦科專家認爲,失歌症可能是與大腦左側額葉的發育有關。“習慣使用右手(右利手者)的人,語言功能區在左半腦,以額葉爲主。額葉在大腦靠額頭的位置,佔大腦表面的三分之一,主要跟語言、運動、精神活動有關係。左半腦額葉區的運動性語言中樞,管理語言、性格、判斷力、注意力、書寫等功能。”張麗說,所謂運動性語言中樞,就是指把情感表達清楚,而唱歌就是一種把聲音模仿出來的表達,所以推斷失歌症與大腦左側額葉的發育有關。

“同時,表現欲也加劇了失歌症。”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介紹,這說的是性格方面,患失歌症的人通常認爲什麼事都能幹好,沒有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喜歡錶現,如此一來,先天的“缺陷”和後天的“表現欲”相結合,才導致了“失歌症”的產生。袁勇貴建議,如果想要緩解“失歌症”的情況,應該先從糾正患者過強的表現欲開始,比方說可以採用將“失歌症”患者的歌曲錄下來,讓他自己聽一聽的方法。

爭議:失歌症能不能治好

反方:唱的都是鋼琴縫裏的音,拉不回來了

北京民族大學聲樂孫老師說:“跑調分兩種,一種是先天性音樂缺失,開玩笑地說,就是唱的不是鋼琴琴鍵上的音,而是鋼琴縫裏的音。還有一種是因爲缺乏技術方法和訓練,不知道音的具體音高,從而唱不到標準音高,出現走音。”

怎麼判斷是先天跑調還是技術性走音呢?孫老師說,比如在鋼琴上彈出一個音高不是很高的音。你只要能哼出調來,那麼就不是先天性的。

孫老師說,一般來說,相近的音高不容易走音。音高跨度較大的音,更容易走音。而跑調,與音之間跨度的大小就沒什麼關聯了,不論什麼音都唱不準。“天生的跑調是訓練不好的,但走音可以改變。”

正方:通過視唱練耳,人人都能成爲音樂家

不過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處處長陳建華對此倒是有不同意見。

陳建華認爲,跑調的問題可以通過視唱練耳來解決。通過視唱、讀譜、練耳,提高對音高的分辨率。“我們常說五音不全,其實音樂上沒有這個話。沒有一個人不能搞音樂。經過訓練人人都能成爲音樂家,只是人的天賦有好有壞。從專業上來說不承認有‘失歌症’病。”

推而廣之:跑調的人空間感也差

外國科學家們還大膽推測,或許在大腦裏,音高還跟空間存在着某些關聯。

據果殼網的一篇文章介紹,2007年發表在《自然》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提示,人對音樂中音高部分的處理可能與空間認知能力有關。研究選擇了失歌者、普通人、音樂家三組不同的人作爲研究對象,然後對他們的音樂能力以及空間認知能力進行測定。音樂能力的測定主要依據音樂能力測評表——蒙特利爾失歌症系列測評,空間認知能力則體現在對立體圖形的旋轉能力方面(就是空間想象力)。研究者們發現,失歌者的空間處理能力較其他兩組差許多。不過,在被要求同時進行空間處理和音高識別任務時,正常人和音樂家的錯誤率就會較單獨完成一項任務時明顯升高,而失歌者則無顯著改變。

研究人員就此推測,在人的大腦中,空間處理與旋律識別這兩個認知過程之間存在一定的重疊,當同時進行這兩項進程時,可能因存在衝突而使得正常人和音樂家的錯誤率明顯升高,而失歌症與空間處理能力受損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所以他們單獨或是同時進行空間處理和音高識別的錯誤率沒有差別。

不過,記者詢問了腦科方面的幾位專家,都認爲兩者沒有直接關聯。“左側半腦以語言爲主,右側半腦以空間爲主。右利手的人空間感、幾何、美術等能力都與右半腦的額葉有關,與掌控語言的左側額葉的發育沒什麼關聯。”另外,生活中大家也有這樣的經驗,一般男生方向感比較好,開車比較厲害,而女孩子方向感一般比較差,但是女孩子唱歌跑調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