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戰史風雲

南海對峙 美軍偵察部隊要比解放軍還忙碌!

欄目: 戰史風雲 / 發佈於: / 人氣:2.33W

隨着解放軍在東海和南海同時進行軍事部署,美軍太平洋艦隊所屬的偵察力量也開始忙碌起來,除了空基平臺外,核潛艇偵察是個被人遺漏的亮點,核潛艇可對水面艦艇、核潛艇、中俄軍演的戰術、演練科目、信號等進行監聽,深層上可判斷解放軍軍事部署決心,掌握南海爭端的底線。

南海對峙 美軍偵察部隊要比解放軍還忙碌!

近日,中俄“海上聯合-2014”軍事演習正式拉開序幕,本次聯合演習聚集了中俄海軍的主力作戰艦艇,演習區域位於東海北部的某海空域,中俄海軍派出各型水面艦艇14艘、潛艇2艘、固定翼飛機9架,其中包括俄太平洋艦隊旗艦“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快速”號導彈驅逐艦、“潘捷列耶夫海軍上將”號大型反潛艦、鄭州艦、哈爾濱艦等,演練了艦艇錨地防禦、聯合對海突擊、聯合反潛、聯合護航、聯合查證識別和聯合防空、聯合解救被劫持船舶、聯合搜救以及海上實際使用武器等課目。在中俄演習如火如荼地進行之中,美軍部署在太平洋的偵察部隊也開始忙碌起來,除了增加從日本派出戰略偵察機偵察中國長江口以東海域的飛行頻率外,還增派水面艦艇和戰略偵察覈潛艇趕往南海海域,對西沙海域圍繞981鑽井平臺中越海上對峙和南沙海域中菲海權爭議的情況進行情報蒐集與現場偵察,可謂是在兩個方向上同時對中國的軍事部署進行偵察。

美軍偵察力量涵蓋海、陸、空、天

美軍的太平洋偵察力量陣容極爲龐大,在針對中國方向上部署了各型偵察機、無人機、電子偵察船、核潛艇以及軌道偵察衛星等,其中包括了17架以上的RC-135V/W戰略偵察機,還有40架左右的“全球鷹”無人機和RQ-170無人機等,數量不明的U-2系列等,這些偵察平臺組成了強大的五維偵察網,除了傳統的海陸空偵察體系外,還納入了天基和電磁維偵察。美空中戰鬥司令部下屬的第55聯隊、第38偵察中隊、第343偵察中隊等組成了專門針對中俄海上軍事演練的偵察小組,配備RC-135V/W戰略偵察機從駐日本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偵察面可覆蓋整個東海。空基偵察平臺算是傳統的偵察手段,也是“明擺着”的偵察力量,RC-135V/W、“全球鷹”、 RQ-170、“U-2”等進入偵察空域後就會被中俄海軍艦艇、陸基各類遠程對空警戒雷達捕獲,因此這些平臺幾乎沒有偵察隱蔽性而言,因此美軍派出了水下偵察力量,使用核潛艇對軍演、我軍日常軍事部署進行偵察、監聽。

美海軍在日本佐世保港長駐有4艘核潛艇。5月初,其中之一的芝加哥號進駐菲律賓蘇比克灣,外界猜測其可能前往中國南海執行偵察任務。

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大型海軍基地中,橫須賀軍港較爲著名,這裏不僅是美軍第七艦隊司令部所在地,也是重要的核潛艇司令部,與佐世保、沖繩軍港一起成爲“洛杉磯”級核潛艇的主要智慧、後勤基地,美軍在佐世保軍港駐有3至4艘的“洛杉磯”級核潛艇,活動範圍主要爲東海至印度洋一線。“洛杉磯”級核潛艇所使用的對潛、對海、對陸攻擊體系來自冷戰時期,重點關照對象爲蘇聯的核潛艇,美軍的核潛艇部隊鼎盛時期超過了120艘,但隨着美軍在戰略上的轉型,核潛艇將執行更多的抵近敵方海岸、艦隊進行偵察任務。

美軍核潛艇常進入西沙南沙偵察

5月初,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第15潛艇中隊(SSN721)“芝加哥”號攻擊型核潛艇進駐菲律賓蘇比克灣,進行官兵休整和物資補給,一週後“芝加哥”號出港,去向不明。“芝加哥”號攻擊型核潛艇作爲美軍最先進的水下偵察平臺之一,可偵搜到極有價值的戰略情報,主要活動區域爲南沙和西沙相關海域,是美軍部署在中國東南向水下戰略偵察平臺,可有效開展對中國海軍南海艦隊等重點目標的偵察。早在2005年,美國海軍就將“芝加哥”號提升至支援西太平洋作戰任務,尤其是情報偵察這一塊是“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轉型的關鍵之處,目前美軍有超過40艘“洛杉磯”級在役,該型艇滿載排水量接近7000噸,水下航速32節,可以發射“戰斧”、“魚叉”、“MK48”魚雷等等制式美軍武器,經過現代化改造後,“洛杉磯”級更換了衛星通信、新的傳感器突出了在偵察領域的電子偵搜能力,通過極高頻衛星鏈將收集的情報與基地聯繫。

相比潛射無人機,美軍在水下無人潛航器方面的技術更加成熟,洛杉磯級潛艇就可以攜帶多艘無人潛航器執行偵察任務。

電子、聲納等只能說是“洛杉磯”級常規偵察手段,核潛艇用於戰略偵察已經向兩個方向發展,其中一個使用潛射無人機偵察,另一個是無人水下航行器,美軍對現役“洛杉磯”級改裝以及後續的攻擊型核潛艇設計中都嵌入了這兩種新的偵察平臺。2013年,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在“洛杉磯”級“普羅維登斯”號核潛艇上進行了無人機發射驗證,無人機放飛後將偵察到的情報通過數據鏈傳回到“普羅維登斯”號核潛艇上,同時也發送給位於諾福克的海軍基地,無人機賦予了“洛杉磯”級新的偵察手段,可利用無人機進行情報收集、監視偵察、中繼通訊、毀傷效果評估等。

美軍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研究如何在覈潛艇上部署無人機,當時測試一款名爲鸕鶿的大型無人機,起飛質量達到4噸,從三叉戟彈道導彈發射筒中發射,升空後摺疊翼打開,使用渦輪風扇發動機驅動,助推器改裝自潛射戰斧導彈的固體燃料推進器,執行完任務後無人機可回收使用,回收過程需要核潛艇通過聲納捕捉無人機的位置,並利用小型潛航器捕獲海面上的無人機。仔細推敲之後就可以察覺,回收無人機其實是個糟糕的設計,大型無人機在回收過程中不僅繁瑣,也容易暴露核潛艇的位置,戰時就可能導致核潛艇被擊沉,因此小型無人機是核潛艇偵察領域的發展方向。

無人機可用潛艇導彈發射筒發射

由於“洛杉磯”級沒有像“俄亥俄”級那樣擁有彈道導彈發射筒,因此其無人機使用一種運載器和戰斧導彈發射筒,先把無人機放入運載器中,然後通過巡航導彈發射筒將其發射,進入水中航行狀態的運載器可進行潛浮運行,一旦接到核潛艇發出的指令,就上浮到水面發射無人機。爲了增強“洛杉磯”級的隱蔽性,小型無人機放飛後可以不回收,運載器的潛航使得核潛艇可以在離開發射海域後啓動無人機出水程序,有效提升“洛杉磯”級在隱蔽性。需要指出的是,“洛杉磯”級不具備在深潛狀態控制無人機的能力,這一點無論哪個國家都不具備,要控制無人機就要上浮到潛望鏡深度,從潛艇的圍殼上升起控制天線,這樣才能與無人機取得聯繫和通信,因此配備無人機的“洛杉磯”級核潛艇仍然需要改進,要想實現大潛深航行狀態控制無人機,其技術仍然有待提高。

無人水下航行器工作深度達460米

相比較潛射無人機而言,“洛杉磯”級上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無人水下航行器的技術更加成熟一些,目前美軍已經開發出四種潛射無人水下航行器的方式,比如彈道導彈發射筒、魚雷發射管、圍殼後部耐用筒彈射以及艇體前段的塢艙搭載方式等。但是“洛杉磯”級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畢竟有些侷限性,佔用了發射管也會影響魚雷等武器的使用,因此在SSN-691號上安裝了直徑在660毫米左右的無人水下航行器發射管,發射方式與魚雷一樣,回收時利用艇上攜帶的機械臂回收水下航行器。1998年之後,改裝的“洛杉磯”級開始使用第一批次的水雷偵察系統,配備了兩具水下航行器,最大工作深度在460米,與一個多波速主動聲納和旁側掃描聲納結合,可精確定位潛艇周圍物體的位置,確定水雷的雷型和三維座標,美軍的弗吉尼亞攻擊型核潛艇也具備水下航行器的攜帶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攻擊型核潛艇的水下航行器與彈道導彈不同,後者可攜帶蛙人運載器,前者只是無人航行器。

多用途的水下航行器主要任務是偵察、探測敵方艦隊、潛艇的位置、作戰行動,抵近中國海岸偵察的美軍“洛杉磯”級可獲得中國海軍艦艇的進出港情報信息,由於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洛杉磯”級對黃海至馬六甲有一帶的海底地形非常熟悉,其偵察的範圍極廣,這段時間恰逢解放軍在南海、東海方向同時面臨兩場重大的軍事部署,因此“洛杉磯”級偵聽的範圍可以做到完全覆蓋,可連續在東海至南海一線潛伏。

美軍戰略偵察可評估中國戰略底線

針對南海爭端,“洛杉磯”級可發揮阻斷作用,通過水下航行器、被動聲納探測我海軍093型攻擊型核潛艇、“基洛”級潛艇的動向,判斷其是否具備介入南海爭端的趨勢,一旦美軍發現我軍的核潛艇支援西沙,那麼“洛杉磯”級將採取進一步的措施進行阻斷,同時配合美、菲的偵察機監聽解放軍向西沙發出的指令,推測解放軍對西沙爭端的底線。東海方向上,中俄軍演必然不會缺少美軍的核潛艇,RC-135V/W偵察機可收集到大量的通訊情報,而核潛艇則可以在水下發揮隱蔽性的優勢,利用無人水下航行器、被動聲納偵聽中俄海軍艦隊的各類聲信號,尤其被動聲納具有接收頻率覆蓋面較廣的特點,不僅能捕捉到參演水面艦艇的聲信號,還能探測到參演水下兵力的具體情況,進一步推測中俄海軍潛艦協同作戰的能力,這一點也適用於南海方向上的偵察。

總結:

以美軍的“洛杉磯”級爲例,核潛艇在新時期將更多地用於執行戰略偵察,偵察手段也趨於多樣化,從傳統的電子偵察、被動聲納監聽發展到使用潛射無人機、潛射無人水下航行器執行對海、對空甚至是對陸目標的偵察和監視,同時也可聯合軌道衛星完成對目標的全面偵察,目前美軍已經在南海和東海方向使用核潛艇驗證多種戰略偵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