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戰史風雲

川軍抗戰紀實 川軍領袖劉湘出川抗日未捷身先死

欄目: 戰史風雲 / 發佈於: / 人氣:2.14W

成都南郊公園內古柏森森,這裏原本爲“甫澄紀念公園”,是川軍統帥劉湘(字甫澄)的墓園。如今公園石牌坊 大門上的匾額被換成“成都武侯祠”,只有細心的人才可在牌坊下,一塊小小的旅遊介紹板上,看到不過70字的劉湘墓介紹。擡頭往前望,墓園神道上依次坐落着三洞門、四方亭、多角亭、薦馨堂。但是這些建築上卻都沒有匾額,如果不通過導遊圖上的解說,根本沒法瞭解這些建築物的用意。墓園主體薦馨堂,現在被移爲它用,作爲商業經典展示三國文化。據說當年三洞門上還掛着蔣介石手書的“英姿颯爽”匾。

川軍抗戰紀實 川軍領袖劉湘出川抗日未捷身先死

如今的劉湘墓是文革被毀後重建的,棺槨停在墓園 最北邊的高臺上,四周柏樹環繞。緊挨着墓地 東邊有一條旅遊商業街,是公園裏人氣最旺的地方,再往東一牆之隔便是武侯祠 。這兩地的相望,不禁有着一種歷史的巧合,應了杜甫的那首詩,“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作爲川軍統帥,親率大軍出征 ,但卻病死他鄉,劉湘的死對於川軍來說意義重大,一代將星如何隕落?

劉湘故鄉安仁鎮

五名將軍“打國仗”而死

四川有二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安仁鎮則有三劉,同出一族,顯赫一時:劉湘與其堂叔劉文輝同爲四川兩大地方軍閥,而“中國第一大地主惡霸”劉文彩也是安仁鎮人,是劉湘堂親。劉湘外表憨厚,性格含蓄,喜怒不言於色,在同學之間總是不露鋒芒。他還熱心公務,樂於幫人,跑腿打雜最是勤快。劉湘是“不可貌相”之人,需要慧眼才能識別。英國外交家托勒就評斷說:“劉湘給人印象並不是才華出衆,在交談中顯得反應遲鈍……但他的那種爲了目的而不折手段的權謀之計叫人永遠難忘。”1909年,劉湘從四川陸軍俗稱學校 畢業後,就憑藉大智若愚和英勇善戰,二十年間連連高升,直至軍長、省主席。

記者從成都出發,到安仁鎮走訪劉湘的故鄉,如今安仁還是“博物館之鄉”。到達安仁後,換成當地人開的三輪車,記者要去的地方,就是劉氏家族故居對面的建川博物館聚落。建川博物館聚落爲樊建川先生所建,博物館以“爲了和平,收藏戰爭”爲宗旨,建成有關抗戰主題的紀念館 7座,其中就有一座川軍抗戰紀念館。

“川軍的最大特點是家國情懷重,四川人對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觀念尤爲強烈。”樊建川喝完一口茶後說。當時川軍對日作戰,提出了一個口號叫做“打國仗”。樊建川解釋說:“川軍打日本人特別拼命,而日軍卻沒有派過一兵一卒打進四川,其他省的軍隊有可能是爲家鄉而戰,川軍出川作戰是爲國家大義而戰。王銘章、饒國華、許國璋、李家鈺、劉湘,五個川軍將軍死在了外面。”

不計老本抗戰

只因“袍哥情誼”

爲何常年內鬥的川軍,卻能突然轉變,做到“名族大義”、“家國情懷”至上呢?樊建川認爲與四川的地域特點和文化有關。四川自古以來就是國家朝廷的大後方:從安史之亂,唐玄宗入蜀;到宋蒙戰爭,釣魚城禦敵。這讓四川有了誓死效忠國家的傳統。民國時,四川採取防區制,軍政合一,財政稅收統歸軍隊管理。參軍士兵都是鄉里鄉親,沾親帶故,袍哥情誼很重。樊建川說道:“袍哥的幫會氣息尤重,講究袍澤之情,成員都拜關公,看重禮義廉恥,提倡忠義千秋。袍哥人家,絕不拉稀擺帶。”當時一個軍閥的士兵通常都來自同一個縣城,地域性極強。因而在戰鬥時不容易被打散,或潰退,總是同生共死。樊建川吐出一口煙後說:“兄弟情誼很重,戰場上要生死相交,不能丟下兄弟不管的。若是跑掉,被別人一封家書寄回去,回家後傳爲孬種,再也沒法見人。”

“劉湘作爲川軍的總司令,他就是所有袍哥的總舵爺。川軍出川抗戰,他就得身先士卒,親自出川。”樊建川對於劉湘出川的原因這樣解釋道。因爲在袍哥看來舵爺的行爲具有表率作用。樊建川繼續說,“如果軍長不親自出軍反而派一個副軍長代替,那麼師長也可以不去,派一個副師長去就可以。舵爺都不去,其他人就肯定不跟你玩了。”

四川軍閥跟其他地方軍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每個軍閥都是工商鉅子,家財萬貫,不靠外部提供軍餉過日。樊建川語氣凝重,看着記者感嘆道:“劉湘他們本可以在家過安逸日子,卻毫無保留地拿出老本,傾巢出動,對國家民族絕對忠誠。這一點太可貴了,別的軍閥就不一樣,像閻錫山就是不願離開自己的老家,愛惜自己的老本,能拿出三分之一的兵力也就不錯了。”

帶病出徵

不願被說“貪生怕死裝病”

劉湘常年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和胃潰瘍。1937年11月12日,劉湘堅持抱病離川,請纓保衛首都南京。前線戰事緊急,川軍損失慘重,劉湘因過度憂勞,飲食失調,胃病 復發,在辦公椅 上吐血暈倒。蔣介石於第二晚親自探望劉湘,叮囑其休養,並建議離開南京往外地就醫。劉湘拒絕:“這次我川軍30多萬人出川抗戰,我這個司令怎能臨陣退縮?”兩日後,劉湘病情加重,昏迷不醒,此時南京危急,國民政府準備撤離南京。11月28日,蔣介石在劉湘昏迷時,令人將其護送到後方,進入漢口萬國醫院。

南京失守後,沿海學校 、工廠撤往內地。操心前方戰事的同時,劉湘還商討重建學校、工廠等民生工作。1937年12月29日,劉湘的高級參謀喬毅夫抵達漢口勸其回川休整。劉湘不從,不願被人說“轟轟烈烈出川,貪生怕死裝病回川”。1938年元旦,劉湘接到命令,其所兼任的第二十三集團軍司令由部下唐式遵接任。心情低落的劉湘,籌劃了“反攻蕪湖”戰略。此後,劉湘病情進一步加重,常在半昏半醒之間。

1938年1月17日,德國醫生給劉湘輸血時,發現其血管已收縮,無法輸血。1月20日晚,劉湘去世,享年48歲。而此前籌劃的川軍反攻蕪湖計劃,也功虧一簣。劉湘遺物中留有對全體川軍的遺囑:“餘此次奉命出川抗日,志在躬赴前敵,爲民族爭生存,爲四川爭光榮,以盡軍人之天職。不意宿病復發,未竟所願。今後惟希我全國軍民,在中央政府及最高領袖蔣委員長領導下,繼續抗戰到底。尤望我川中袍澤,一本此志,始終不渝。即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一日誓不還鄉!以爭取抗戰最後之勝利,以求達我中華 民族獨立自由之目的!此囑。”

破解死因

宿疾復發,與蔣介石無關

劉湘去世後,有關其死因衆說紛紜,主要有“反蔣事敗被嚇死”、“被蔣介石害死、毒死”兩種傳說。記者就此事諮詢了專門研究川軍抗戰史的鄭光路先生,鄭光路通過其整理的大量史料,對此謠言做了反駁。

“反蔣事敗被嚇死”之說主要出自範紹增(哈兒師長)撰寫《關於劉湘與韓復渠之死的一點見聞》一文。因劉湘被懷疑與韓復渠結盟反對蔣介石,範紹增聲稱他受戴笠要求,在劉湘病房旁祕密監視其動向。此外範紹增部下潘寅久發現:劉湘參謀處長徐思平寫信給王瓚緒,讓王瓚緒通知韓復渠把兵開到襄樊。後潘寅久將此事告發給蔣介石。所以何應欽代替蔣介石看望劉湘時,故意把此時透露給劉湘。劉湘知道密謀敗露,大爲震驚,吐血病發而死。

鄭光路認爲,此種觀點不成立。王瓚緒早已傾向蔣介石,如此祕密行動,劉湘應該遠遠避開王瓚緒,不可能讓其主導密謀。而徐思平早在1937年5月就去了法國,在劉湘去世後纔回到香港。範紹增“病房旁監視”一事,不合情理,如此明目張膽,且據第七戰區副參謀長餘中英證實,幾乎每天探望劉湘,並未發現隔壁開有房間。

“被蔣介石害死、毒死”一說出自劉湘夫人劉周玉書,而劉夫人此話據鄭光路判斷是在其喪夫之痛時的狂亂之語。親歷劉湘喪事的秦德君回憶,劉周玉書潑辣剽悍,在奔喪回成都後還經常揚言,“今天要殺這個對劉湘不忠的,明天要殺那個對劉湘不義的。鬧得不可開交。”倒是在劉湘死後的第18天,心情平復後的劉周玉書,在悼文中透露出劉湘真正的死因,“宿疾”復發、“報國心切”、“營養不適”、“內外焦思”,而且還表示出沒有照顧好夫君的自責。如果稍有證據,劉夫人肯定會不依不饒。

鄭光路認爲,一切陰謀害死劉湘的傳聞大都疑點重重,離奇古怪。劉湘的死因不外乎情緒影響和操勞過度導致舊病復發,重病醫治無效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