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戰史風雲

“陣地就是我們的墳地,後退者死!”--張自忠

欄目: 戰史風雲 / 發佈於: / 人氣:2.56W

張自忠(1891 - 1940) 男,漢族,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人。臨清,是一座歷史底蘊豐厚的古城,作爲齊國西部故地,整座城市都素有俠義之氣。這一帶的人民“性強悍,負義氣,遇事敢爲”。在這樣的環境裏成長,張自忠自然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陣地就是我們的墳地,後退者死!”--張自忠

【從小根植於心的革命信念】

張自忠出生於19世紀末葉,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的煎熬之中。清廷昏庸腐敗,國勢極端衰弱,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一浪高過一浪。1894年,清軍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四年後,皆在救亡圖存的戊戌維新運動也以戊戌六君子的殺身成仁而告失敗,農民自發的義和團運動也在八國聯軍的鎮壓之下宣告失敗。張自忠就是在這樣的黑暗時代度過了少年歲月。

張自忠從懂事起,就開始接受舊學的薰陶,父親的影響和學校的教育,都毫無二致地歸一於孔孟之道,因此,強調忠、孝、仁、義的舊道德從小便在張自忠的內心深深紮下了根。學習之餘,張自忠常借一些小說來閱讀消遣。最讓他喜愛的是《三國演義》、《說唐》和《說岳精忠傳》。這些古典名著對傳統道德作了活生生的註釋,關雲長、嶽武穆和秦叔寶的忠義俠行和浩然之氣令他心馳神往,由衷敬慕。對於未來,張自忠沒有什麼明確打算,但他的內心一直有一種強烈的衝動——好男不吃家裏飯,長大了要出去闖天下!

【轟轟烈烈的革命道路】

1911年10月,孫中山發動了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辛亥革命。這一年的冬天,張自忠考入了當時中國北方有名的法律學校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在這裏,他第一次接觸到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和“驅除撻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資產階級革命政綱。1911年底,張自忠祕密加入同盟會,親身投入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1916年9月,在陸軍第二十師第三十九旅第八十七團的團長車震的推薦下,張自忠進入了馮玉祥的隊伍。投奔馮玉祥之初,張自忠被委爲中尉差遣,需要隨初級官長班見習一段時間方能正式就任軍官,所以又被稱爲見習官。憑藉真誠有愛的品質和刻苦耐勞的精神, 不久,張自忠就由見習官升任排長。張自忠注重軍紀、治軍嚴厲,也愛兵如子,嚴中寓恩,他深知“治兵先治心”的含義和“恩威並用”的運用之妙。他的帶兵天賦很快顯露出來。隨後,他又接連升任爲連長、營長、團長。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自忠奉命移駐豐臺。當時豐臺已爲英軍盤踞多年。張自忠率部到達豐臺時,英軍不準其進入,雙方發生爭執。那時候的許多中國軍人,在外侮的積威之下,對洋人不免是“聞鳴鏑而驚心,對彎廬以屈膝”,但張自忠血氣方剛,硬是派一個連強行進駐車站。英方派人前來交涉,張自忠說:“豐臺車站是中國的領土,中國軍隊在自己的領土上執行任務,外國無權干涉:”英軍見交涉無效,就武裝包圍了豐臺車站,向我軍射擊,氣焰囂張。張自忠當即命令車站守軍:“他不犯我,我不犯他,他若犯我,堅決消滅他!”守軍根據張的命令,一面從正面還擊敵人,一面派出一個班突襲敵後,英軍不支,被迫撤退。但駐守鐵道的英軍仍不准我軍士兵攜帶武器,致使雙方再起衝突。這次英軍派遣一位中國人爲代表前來談判,要求中國軍隊撤兵。張自忠義正辭嚴:“這是中國的領土,不是英國的地盤,撤退的應該是他們!”一句話說得來人啞口無言。英軍見碰上了強硬的對手,只好認輸。從此,被英軍盤踞多年的豐臺車站重新回到中國人手中。

【將星隕落】

1940年5月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餘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裏村。當日上午,日軍發動進攻。敵我力量極其懸殊,戰鬥異常慘烈。至下午三時,張自忠身邊士兵已大部陣亡,他本人也被炮彈炸傷右腿。此時,他已撤至杏仁山,與剩下的十幾名衛士奮勇抵抗,竟將蜂擁而至的日軍阻於山下達兩個多小時。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一晝夜發動9次衝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戰況空前激烈。

1940年5月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不久,大羣日兵已衝到面前。根據日方資料,日軍第四隊一等兵藤岡是第一個衝到近前的。突然,從血泊中站起來一個身材高大的軍官,他那威嚴的目光竟然使藤岡立即止步,驚愕地愣在那裏。衝在後面的第三中隊長堂野隨即開槍,子彈打中了那軍官的頭部,但他仍然沒有倒下!清醒過來的藤岡端起刺刀,拚盡全身力氣猛然刺去,那軍官的高大身軀終於轟然倒地。這時是1940年5月16日下午4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