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戰史風雲

八路軍軍糧是如何供應的?太行山遍地都是堡壘戶

欄目: 戰史風雲 / 發佈於: / 人氣:3.89K

129師剛到太行山時,有多少人,多少條槍?

八路軍軍糧是如何供應的?太行山遍地都是堡壘戶

採訪時,我意外地勘查到一份該師1937年9月出徵時的人員和裝備詳表:

人員:9307人

馬匹:445匹

騾子:90匹

步槍:3412枝(彈43012發)

馬槍:724枝

自來德槍:539枝(彈2872發)

手槍:93枝(彈6051發)

花機關槍:3挺

重機槍:29挺(彈23222發)

輕機槍:93挺(彈27361發)

手機槍:72把(彈310發)

迫擊炮:6門(彈67發)

……

開始,由於國共合作,這9000多人的軍餉和槍彈供應,由國民政府負擔。糧食呢,則依靠閻錫山的地方政府。

後來,八路軍在一些村、區裏站住了腳跟,民選村長、區長,與當地原政府鬧起了局部磨擦,自己掌控的田賦、稅務、公糧統統留作自己使用。

偶有軍糧接濟不上,就向大戶借用。正是亂世,不少富戶、大戶都希望在地方上尋找武裝靠山。青塔村一個張姓地主,一下子借給1000多斤,129師供給部打了一個收條,還加蓋了一個紅章。張姓地主十分高興,拿着紅印章到處炫耀,聲明糧食不要了,全部捐給八路軍抗日。

國民黨勢力退出當地後,八路軍全部改組了村、鄉、縣級機構,村設財政委員,區裏設財政助理員,縣裏設財政科,層層丈量土地,測定產量,進行減租減息。每塊土地,都按比例合理地交納抗日軍糧。

租種地主的佃戶不交公糧,由地主交納。

村村設有公糧庫,放在山洞裏,地窖裏,下邊用石頭墊底,再鋪上荊條和木頭防潮,中間再用席子圍住,一層一層,蓋樓一樣壘三層,這叫屯,也叫圈。屯裏圈裏填滿後,抹平,由財糧主任親自蓋上印版。然後,鎖門、封條,隔幾天便來看一次。一旦發現印版混亂,便叫來部隊的人,上下反覆地察看,人偷的?鼠亂的?

當時規定,偷盜公糧,哪怕是一把米,立即槍斃。所以,公糧放在誰家,誰家老小都格外操心。風吹了,下雨了,把封條弄溼了,吹皺了,也趕緊跑到村公所找村長和糧秣委員,讓重新貼。

倒是老鼠們,肆無忌憚地在裏面飽食。

簡陋的設施擋不住鼠輩,簡陋的法律管不住鼠輩。

幸福的老鼠們,苦累的山民們。

……

什麼是印板?

就是用一尺見方的木板,在上面雕刻幾個凸出的方方正正的大字:“玉米”、“穀子”“小麥”等,蓋在糧食上,明顯地出現字樣,以防偷糧和別人作亂。

玉米粒大一些,需另外特製一個大號的印版,筆劃也需格外粗壯些。

或者,印版上直接刻上“抗日”兩字,密密麻麻的,蓋滿了糧食的表面。

糧食們靜靜地睡在席圈裏,一有召喚,馬上出發,它們也是抗日的一個個積極分子呢。

剛開始,軍糧一般放在較爲可靠的貧僱農家的窯洞、地窖裏,或者責成他們看管。後來發現不行,有些貧僱農家裏窮,沒糧吃,看着看着,有的人就覺悟低了,開始想着法揩油兒。

最典型的就是用筆帽偷。

那時毛筆的筆帽是銅質尖形的。把帽尖在石頭上磨出一個小孔,插在小米囤的圍席上,外面放一隻粗碗,裏面細小的穀粒便會陸陸續續地流出來,一夜能流一碗米,一碗米就是一斤。

這幾乎成了一個公開的祕密。

更有甚者,公開搶軍糧。一次日軍掃蕩時,幾個貧僱農趁夜潛回自家的藏糧處,進行搶劫,試圖算到日本人的帳上,被暗中看護的八路軍戰士發現,當場打死。

後來,129師供給部作出決定,軍糧儘量放在中農以上的富裕家庭中。這些人家裏殷實,有吃的,有身份,不會偷軍糧。

這以後,一些開明紳士便成了軍糧的堡壘戶。

……

據記載,1941年底,太行區785個存糧點共藏軍糧110萬石,統歸129師供給部調運。不管部隊走到哪裏,都會有糧食供應。

貧窮的山窩窩裏,處處是飽滿的軍糧,處處是祕密的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