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野史祕聞

唐朝著名演奏家董庭蘭與高適是什麼關係

欄目: 野史祕聞 / 發佈於: / 人氣:1.22W

董庭蘭簡介

唐朝著名演奏家董庭蘭與高適是什麼關係

董庭蘭簡介中記載到:董庭蘭,出生於公元695年,死於公元765年,古隴西人(今甘肅一帶)。盛唐時期非常著名的琴師,擅長吹西域樂器篳篥和彈奏古絃琴。

董庭蘭在年幼時喜愛遊山玩水,不喜歡靜心讀書,更甚至去做了乞丐,以乞討爲度日。直到董庭蘭50歲,他纔開始讀書寫詩,好在他比較努力,幾年之後漸漸有了名氣,開始受人關注。他那時的詩大多寫的是邊塞戰爭之事,詩中描寫了戰爭的疾苦與深閨怨婦的幽怨之情。當然,董庭蘭的詩作並不是他惟一的成就,他在音樂上的成就在當時極負盛名。在青年時在音樂上就很有成就,七絃琴是的最擅長的樂器之一,無奈七絃琴太古樸,難得遇到知音,而且當時隨着西域樂器的傳入,會彈七絃琴的人更少。爲此,董庭蘭開始苦心研究篳篥,篳篥是從西域傳入大唐的,當時很盛行,甚至成爲了唐朝的主要樂器之一。董庭蘭自此便開始演奏篳篥,走街串巷,吸收民間藝術精華,技藝進步很快,甚至可以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成爲了當時家喻戶曉的演奏家。

董庭蘭爲了研究樂曲,查閱無數曲目,吸百家之精華,其對音樂的癡迷在當時的琴壇非常出名。當時有很多詩人都跟他有往來,董庭蘭的琴技與演奏技術讓很多詩人都寫詩讚嘆,最爲有名的就是李欣的《聽董大彈胡笳聲》。他的學生鄭宥也很好的繼承了他的絕學,也受人稱讚,其弟子杜山人也是青出於藍,其技藝被贊爲“沈家祝家皆絕倒”,可見名師出高徒。

董庭蘭是男是女

董庭蘭,別名董大,唐朝著名的演奏家,古代隴西人。很擅長彈奏七絃琴和篳篥的演奏,其技藝之精,在當時頗負盛名。那麼董庭蘭是男是女呢?

董庭蘭是開元、天寶年間有名的男琴師,早年師從鳳州的參軍陳懷古,傳承了當時流行的“沈家聲”和“祝家聲”的演奏技巧,又在其基礎上加上了自己的特色,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董庭蘭早年爲乞,生活清貧,甚至連酒錢都付不起,高適有首詩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這首詩就反映了董庭蘭當時生活的窘迫。但此前做過宰相房琯的門客,頗受爭議,有傳言董庭蘭以此身份斂財,爲此房琯還遭罷黜,但歷史爭論不停,不以爲據。房琯酷愛樂曲,十分欣賞董庭蘭的才能,他們的關係就像是俞伯牙和鍾子期。詩人崔珏在其詩中就描寫了這種關係:“七條弦上五音寒,此樂求知自古難。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終憐得董庭蘭。”

董庭蘭對音樂的執着可謂癡迷,不惜遊走四方求學,但凡聽聞某地有樂師或是有從事音樂研究的人,他必前往求教。歷史記載,董庭蘭前前後後共彈過雜調300,大弄40,閱曲之廣令人驚歎。但他始終堅持“多則不精,精則不多”的原則,只對其中的上乘曲譜苦心鑽研,最終使得董庭蘭在樂曲演奏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成爲了著名的演奏家。

董庭蘭的藝術成就

董庭蘭,才能出衆的音樂聖手,在音樂方面成就非凡,在唐朝樂壇中影響很大。那麼董庭蘭的藝術成就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董庭蘭的藝術成就表現的三個方面,一是在樂器演奏方面,二是在琴曲創作方面,三是在詩作方面。

在演奏方面,董庭蘭的胡笳演奏技藝精湛,手速變化得心應手,張弛有度,韻律優美。詩人李欣曾爲董庭蘭出色的演奏寫詩讚美。而且董庭蘭把《胡笳》進行了整理,做成了琴譜,如今現存的《大胡笳》和《小胡笳》就是他的作品。還有一首小調《頤真》也流傳於世,歡快清脆,描寫了他“清心寡慾,修身養性”的道家生活。

在琴曲創作方面,董庭蘭堅持創新。他非常喜愛西湖的美景,經常去西湖畔作曲。他認爲純真自然的音樂最爲美妙,如《高山》《流水》等,渾然天成的音律是他的偏愛。如若在純音基礎上添加詞,則顯得音調呆滯,損壞了原有的音。但像有些如《赤壁》《滕王》這樣的琴詞,便不能只顧音而捨棄詞。他主張隨曲子特色而論,不可一概而論。他在琴曲創作上通達開放,既有利於展現樂曲所表述的內容,也符合了琴曲創作的意境。

在詩作創作上,董庭蘭的詩大多表現的是邊塞戰場的景象,有徵夫的疾苦與家愁,也有深閨少婦的思念之情。但他的詩作成就遠不及音樂成就。

董庭蘭和高適什麼關係

董庭蘭,唐朝琴師,一位才能出衆的音樂奇才,他與很多詩人都有來往,高適就是其中的一位。高適,盛唐時期比較著名的詩人,因其複雜的經歷,他的詩歌內容較爲豐富。因欣賞董庭蘭的音樂才能而與之私交甚好,那麼董庭蘭與高適是什麼關係呢?

董庭蘭在沒有學習篳篥之前,一直專注於對七絃琴的研究,造詣非常高。但遺憾的是,唐朝國風開放,胡樂很是盛行,而古樸的七絃琴便很少有人知曉,更別說彈奏了。雖然身懷絕技但卻難覓知音,而高適也略懂音律,非常欣賞董庭蘭的才能,兩人惺惺相惜,來往密切。

公元747年,當朝宰相房琯被罷黜,而在其府中擔任門客的董庭蘭也被迫離開長安,開始了流浪生涯,生活過的十分清貧。同年冬天,高適與董庭蘭相會於睢陽,離別時高適以詩相送,就是著名的《別董大》。其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詩最爲出名。事實上,此時的高適仕途也不是很順利,懷才不遇,漂泊流浪,生活也是處於困苦的境地。但此首詩,高適卻以開闊的胸襟,奔放的語氣把離別的話語說的如此的慷慨激昂,振奮人心,於安慰中充滿了希望和信心,鼓勵董庭蘭重新打起精神去努力。正是因爲朋友,高適才能以詩鼓舞。“不要爲前途發愁,以你的才能,天下又有誰不認識你呢?”,從側面表現了董庭蘭的藝術才華之高,也體現了高適與董庭蘭之間的深厚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