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野史祕聞

民國:傳教士在上海開發中國第一批“廉租房”

欄目: 野史祕聞 / 發佈於: / 人氣:2.7W

小時候看過一部武俠小說,題目好像叫《游龍八卦掌》,講的是清朝末年一中國武師跟洋人比武的故事。這名武師自幼家貧,父親是老實巴交的自耕農,因爲傳教士想買他的耕地,他不願意賣,傳教士就找來打手,將他活活打死。他的兒子,也就是那名武師,長大後練成神功,去找洋人打擂,洋人不是對手,竟然暗使詭計,毒瞎了他的雙眼。

民國:傳教士在上海開發中國第一批“廉租房”

小孩子思想單純,書上怎麼說就怎麼信,看過那部小說以後,我把傳教士當成了與日本鬼子和八國聯軍相似的物種,非常痛恨他們。後來長大了,讀的書多了,漸漸明白過來:原來在華傳教士並沒有那麼壞。確實有些傳教士靠堅船利炮和治外法權撐腰,在中華大地上橫行霸道,但他們在中國行的善舉也不少(當然最終目的還是爲了方便傳教)。尤其是1949年後,傳教士在中國大陸備受醜化,多半是出於政治和意識形態原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現在我知道了,中國第一家西式醫院(1835年成立的廣州眼科醫院)、第一所新型大學(1879年成立的上海聖約翰大學)都是傳教士辦的,近代第一個留學生(1847年赴美的容閎)是傳教士帶出國門的,第一部英漢對照辭典(1815年出版的《華英字典》)是傳教士編寫的,第一個現代印刷機構(1860年搬遷至上海的美華書館)是傳教士引進的。

甚至著名的煙臺蘋果,最初也是出自傳教士之手(1871年美國傳教士倪維斯夫婦在煙臺培育),我們很多人愛吃的大粒花生,還是傳教士引進的(1884年美國傳教士威爾將歐洲人剛培育出的大粒花生引種到河北邢臺,民國時推廣至全國)。當年清廷向八國聯軍支付鉅額賠款,美國將賠款分期退還,用於中國的教育事業,這筆賠款對清華大學的創建和留學生的派出起到了關鍵作用,而當初建議美國政府退還賠款的,還是傳教士。

以前我寫過一篇介紹基督教青年會的文章,說來華傳教士和一些富裕教徒在中國成立了許多青年會分部,這些分部不以營利爲目的,只以助人爲己任,無論是不是基督徒,只要有困難,都可以向青年會申請幫助。1927年魯迅去香港講學,沒地方住,就是讓青年會爲他找的房子;1938年老舍去重慶逃難,租不起房子,也是由青年會幫忙找到了一間免費的庫房。

事實上,連中國第一批現代意義上的廉租房,都是在基督教青年會努力下開發完成的。

1922年,基督教中華全國大會在上海召開,會上提出了中國勞工改善居住生活的計劃。1923年,美國傳教士克拉克和奧茲德耗費一年時間調查了上海閘北、虹口、浦東等地的貧民窟,建議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爲貧苦勞工建造衛生良好、租金低廉的勞工新村。1924年,上海青年會籌集資金,遊說政府,在浦東拿到地皮,開始興建勞工新村。1926年,“上海青年會浦東勞工新村”建成,公開招募低收入勞工入住。

該新村佔地六畝,內有禮堂、國小、運動場、診所、遊藝室、圖書室各一,公共廁所兩個,其餘全是供勞工居住的磚瓦房,共三十二套。每套房都是兩間,一間爲臥室,另外一間前後隔開,前面做客廳,後面做廚房。每套房子的前面各有一小塊空地,讓住戶種花種草。

新村建成後,上海青年會登出公告,滿以爲申請入住的勞工會擠破頭,哪知道頭一個月幾乎無人問津。爲啥?三條原因:

第一,房子蓋得太漂亮了,旁邊貧民窟裏的工人以爲是給闊人蓋的。

第二,青年會規定的房租標準是每套每月三塊大洋——這個租金標準絕不算高,同樣的房子放到上海市區,每月租金至少三十塊大洋,即使在浦東也不可能少於六塊大洋。問題是普通勞工的收入太低了,當時在浦東打工的都是來自安徽和蘇北的農民,男的去碼頭幹苦力,女的進廠,老人撿破爛,小孩當童工,全家老小忙活一年,除了吃飯頂多只能攢下幾十塊大洋,你讓他們出三塊大洋一個月租房,他們寧可住自己搭建的窩棚。

第三,傳教士急於改善中國勞工的健康和教育程度,對入住新村的居民作出了週日休息和小孩入學的強制性規定,這對連飯都吃不飽的中國底層百姓來說,其實是不現實的。

後來,經過上海青年會的反覆宣傳解釋,附近的勞工漸漸動了心。大約過了半年,三十二套住房才全部住滿,其中還有兩套租給了在當地公務機關任職的公務員。

雖然有很多不足,但這座浦東勞工新村畢竟爲中國的廉租房建設開了先河。此後,廣州市平民宮、漢口市勞工住宅、上海市其美路平民新村、開封市火車站平民新村、上海市大木橋路平民新村、杭州市清泰門平民新村等等,陸陸續續拔地而起。

在來華傳教士的帶動下,在1928年到1937年的“黃金十年”裏,國民政府也掀起了爲窮人興建廉租房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