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歷史解密

張作霖創辦東北講武堂:直奉戰爭對壘保定軍校

欄目: 歷史解密 / 發佈於: / 人氣:6.55K

1927年4月,北京黃寺。兩輛坦克車開道,一輛駕着機關槍的防彈車駛入會場。張作霖走下車,宣佈東北講武堂北京分校成立。

張作霖創辦東北講武堂:直奉戰爭對壘保定軍校

至此,民國初期規模超大、級別超高、兵種超齊全的軍校--東北講武堂走向輝煌。

站在臺下的學員們也覺得自己在“輝煌之列”:不僅解決了編制,前程無憂,掙錢不少,而且一身戎裝,那叫一個帥!

張大帥把東北講武堂辦到了北京來,不僅是實力,更仰仗着多年來的辦學水準。

高薪配給優秀師資

作爲與“雲南講武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齊名的民國四大軍校之一,東北講武堂興辦之初,還是沾了新軍改革的光。

瀋陽炮兵學院政研室主任王永濤教授介紹,1907年,清朝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設立東三省講武堂,1908年10月移至奉天省城小東邊門外,共計388間用於辦學之用,這就是最早的東北講武堂。

這麼多房子放在這兒,說明了張大帥的重視。

1919年,張作霖已掌控東三省,親自出任東北講武堂的堂長(校長),足以看得出他的重視程度,這種在門生面前不稱長官稱“校長”的範兒,後來蔣介石仿效得登峯造極。

張作霖深知軍隊的重要性,更知道知識的價值。《東北講武堂史略》記載,教務長每月300元(奉大洋),各科教官200元,教員150元。

這個待遇是什麼級別?

當時,一名奉軍士兵每月軍餉爲2元。1920年,1塊奉大洋能買9斤豬肉計算,相當於如今的200元人民幣。如此說來,各科教官每月工資4萬元,教員3萬元,可謂真正的“鑽石哥”!

工資給得高也就算了,還聘用反對派,張大帥可謂是用心良苦。愛新覺羅·熙洽被聘爲二校長(教育長),成爲東北講武堂真正的掌舵人。要知道,當時的民國剛剛成立7年,單憑熙洽的姓氏,就應該是個被疏遠的對象,憑啥要他幹?

熙洽,滿洲正藍旗,清朝皇室,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騎兵科。

張作霖看到的是他的學歷,要知道那個年代能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可非易事,而且還是騎兵科的,可謂是學校裏超牛的專業。

舉個例子,孫中山起初重用蔣介石,也源於他畢業於日本振武學校畢業(僅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預科而已)。

教育長是日本深造歸來的,東北講武堂自然會加以模仿。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遼寧聯絡處常務副主任張旭東介紹,在熙洽擔任首期東北講武堂的教育長期間,下設專業分別是步兵科、騎兵科、炮兵科、工兵科以及輜重科。

與日本士官學校一樣,騎兵科和炮兵科爲好專業,少帥張學良就是炮兵科一期學員。

一戰直軍:首次“聯考”慘敗

講武堂裏學的東西主要有兩部分:打仗(學科)和訓練(術科)。

學科講的是戰術、兵器、地形,說的是理論。而術科講的是日常實戰訓練。

作爲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技術,戰爭從古至今都以“保全自己,幹掉別人”爲己任。指揮官的工作就是管好下屬,弄暈敵人--聽着簡單,實際上很難,術科就是爲了鍛鍊身體,讓士兵瞭解戰爭,更是搞好上下級關係的法寶。

一名團長、營長手下成百上千人,能認識多少?平時酒沒喝過,飯沒吃過,因爲你們喊一聲,我們當兵的就去拼命,你當我們白內障啊?這就需要手段,又名指揮藝術,天天訓練,一起摸爬滾打,就是個感情的培養過程,更是軍容風氣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這一點,熙洽做得很好。瀋陽文物古蹟保護研究中心張璐介紹,東北講武堂設立之初軍紀甚嚴,以“早五晚九”爲作息時間表,每天早5點出操,21點休息,學制一年(與黃埔軍校一樣)。

3年之後,熙洽培養的東北講武堂前三期學員畢業,大公子張學良已是旅長。這些學員的成績如何?自然得拉着同學們出去聯考。1922年,著名的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

保定軍校的同學與東北講武堂的同學在北京附近的長辛店等地區進行了現場較量,保定軍校的狀元秀爲吳佩孚,東北講武堂則是校長張作霖親自上陣。

此次大戰前期,就像兩個人掰腕子,基本是勢均力敵。直到直軍中路司令、保定軍校的榜眼王承斌發現,東北講武堂的考生中居然混有“山寨考生”,而且這人竟然是西路軍總司令--張景惠,他把這事告訴了吳佩孚。

張景惠,遼寧檯安團練出身,無學歷,此時大戰經驗爲零。

吳佩孚與張景惠對戰下來,真正讓人看到了優等生對文盲的絕對勝利。《東北講武堂史略》記載:“(1922年)5月初,由於奉軍西路軍總司令張景惠無能,被吳佩孚出奇兵阻斷退路,使奉軍腹背受敵;吳佩孚還分化奉軍內部,第十六師師長鄒芬臨陣譁變,致使3萬多奉軍被繳械。”奉系被攆出了河北,保定軍校的師生們還不罷休,非要把山海關和葫蘆島拿下,讓東北講武堂徹底辦不成。關鍵時刻,還得是特級教師和優等生及時出馬,保全了學校的面子。

王永濤介紹,在奉軍全面潰退之時,奉軍只有駐守河北信安鎮的張學良、郭鬆齡指揮的三、八旅等稍有勝利,郭鬆齡隨後在山海關成功阻擊直軍,促使直軍最後接受了停戰協議。

經過這麼一次失敗的“聯考”,張大帥很受傷,更瞭解了辦學的重要性,用文盲指揮軍隊基本就是敗家。剛剛顯露頭角的郭鬆齡自然是被提拔對象,至此,東北講武堂最出色的教師登場。

陸海空齊備,入學門檻賊高

郭鬆齡字茂宸,出生在瀋陽,發跡在瀋陽,有學歷有能力,而且長得帥,還是張學良的老師。郭鬆齡在講武堂當了一段戰術教官表現突出,並因後來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的軍功,榮升爲第三軍副軍長(軍長爲張學良)。

郭鬆齡挺厲害,跟他一樣厲害的教官,講武堂還有不少,比如張學良的德語老師陳瑛,就是奧地利“海歸”。

有了這麼多能人加海歸,建立知識含量較高的海軍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張大帥清楚記得,在首次與直軍開戰時,人家直軍經常用艦船在山海關外開炮欺負沒有海軍的奉軍,還敢用運兵船直接把部隊運到奉軍後方!

1923年起,與東北講武堂同氣連枝的航警學校正式在葫蘆島設立,一座近代軍事大學的縮影在這裏顯示出來,最明顯的是入學要求和學制。90多年前的東北,國小畢業的不足總人口10%,中學畢業的更是鳳毛麟角。而在這種情況下,航警學校招生一律要求爲中學畢業,而且學制爲4年,真正實現了本科教育,而且名字也牛得很,叫“將校班”。

張作霖創立的這支海軍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橫行東部海域,並且不久還有了中國最早的航母(實爲水上飛機母艦)“鎮海”號,上面還配備法式“施萊克”水上飛機--艦上沒有裝備飛機彈射器,飛機不能直接從艦上起飛,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只能在水面上進行。飛機起飛前,必須由艦上裝備的起重機將飛機吊入水中。這艘“航母”在與北伐軍的海戰中也出場了。

而這些“施萊克”的飛行員則來自於同樣與東北講武堂是一奶同胞的東三省航空學校,1922年9月,該校在瀋陽成立。次年,張學良親任航校校長。航校第一期學員共40人,於1924年8月畢業,後來又派出28人的留法飛行學員隊。

1928年北大營閱兵式上的東北講武堂學生 再戰直軍:一路奏凱,北京開分校

陸軍練得差不多了,海軍也會開船射炮了,空軍更是隨時可以上天,東北講武堂準備好了,保定軍校呢?淨內耗了,吳佩孚還陶醉在欺負奉軍的美好記憶中。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兩大軍校二次PK開始。東北講武堂的同學們一直在記仇,而保定軍校的學員們有不少投奔廣州去黃埔當了教官,結果,這個回合東北講武堂勝,北京被奉軍佔領。

東北講武堂的學生們一路奏凱,順風南下,把隊伍駐紮進了上海灘。張大帥笑得合不攏嘴,自然瞭解軍校的重要性,他還重申了一道命令,奉軍上下誰只要想“提幹”,都得去過講武堂這一關,到了這個時候,東北講武堂不僅有“尉官班、校官班”還有“將官班”,這種教學模式與專門培養中低級軍官的各省普通軍校、講武堂完全不同。同時,東北講武堂還真正實現了擴容,在北京、黑龍江和熱河設立分校,其中第七期學員中,就有一半左右是北京人,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那一幕。

王永濤介紹,東北講武堂招收第七期學員時,其要求有些像現在的美國西點軍校,想參加入學考試,首先得是18到25歲的國中畢業生,還需要有2名校級以上軍官或一家殷實商家擔保,考上了還得交40塊現大洋擔保,即便這樣,一個月,竟有1000多人來報名!

從“招收有志青年”,到後來的牛氣沖天,僅用了7年多。在東北講武堂興辦的十一期裏,培養了1萬多名優秀軍事人才,這些人在抗日戰爭中成爲抵抗外侮的精英力量。如今,這座曾經輝煌的學校躺在滂江街和東大營,等待着成爲博物館的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