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歷史解密

北宋本可不被金人所滅 只可惜皇帝不重用李綱

欄目: 歷史解密 / 發佈於: / 人氣:6.91K

北撤

北宋本可不被金人所滅 只可惜皇帝不重用李綱

主戰派李綱被解職和欽宗、李邦彥等人的投降行爲激起了羣衆的強烈不滿,二月初五日,太學生陳東率領着諸生數百人拉着橫幅,舉着標語,喊着口號,開始遊行示威,要求恢復李綱等人的職務,罷免宰相李邦彥。

太學生們的愛國熱情瞬間就感染了無數開封市民,他們紛紛加入到其中,剛好遇上退朝而回的李邦彥。這下不得了了,正找你呢,你就來了,二話不說,揍他!瞬間瓦礫紛飛,臭雞蛋、小石子、爛菜葉、臭狗屎狂風暴雨般的往李宰相頭上招呼,老李同志哪見過這個陣勢,趕緊上馬,一溜煙兒躥了。時任開封府尹的王時雍趕緊帶人來鎮壓暴亂,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眼前的局勢已經遠遠超出他所能控制的範圍了,結果灰溜溜地被打了回去,最後數十個倒黴的宦官被羣衆當場打死。

不得不承認羣衆的力量是無窮的,欽宗小趙不能不表態了,他說:等金兵撤退了,朕就恢復李綱等人的職務。然而羣衆的答覆是:不行,現在就得恢復,立刻,馬上。小趙無奈,只得妥協,表示照辦。

李綱等人的重新被啓用,開封軍民的同仇敵愾,再加上勤王援軍的到來,還有很多義軍也紛紛加入到其中來,面對眼前的局勢,斡離不開始有點招架不住了,開始考慮退兵。反正小趙同志已經答應割地了,詔書什麼的也都下發了,老子手裏還有人質,料他也不敢再出什麼幺蛾子了,於是,二月初十日,金兵開始北撤。第一次南下侵宋就此告一段落了。

(圖)李綱(1083年-1140年2月5日),字伯紀,號樑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

這幫金人就像一羣見了血的狼,李綱等人對此深有體會,所以就在金兵北撤的時候,李綱就建議派十餘萬的軍隊“護送”金兵北歸,省得他們在回老家的路上不老實。剛坐上龍椅才兩個多月的小趙皇帝這段時間着實被嚇得不輕,他自己也感到金人的威脅尚未完全解除,於是就同意了李綱的建議,任命他爲知樞密院事,主持軍務。

這個時候那個運氣不佳的西路軍統帥粘罕並不知道宋廷已經同意割地賠款了,所以他還在太原城下大罵王稟又臭又硬呢。當宋使把情況跟他說明之後,這小子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暫時罷兵,等着交割太原。

出乎粘罕意料的是,雖然欽宗皇帝的詔書已下,割地專使程瑀也來到了太原,準備交割土地,可是太原軍民卻死活不開城門,堅決拒絕割地,有本事你就打進來,割地,沒門兒,除非我們都死了。粘罕氣得抓耳撓腮,已經打了好幾個月了,愣是打不下來,看着就怪鬧心的。於是他留下一支軍隊繼續攻打太原,他自己直接回大同了。

無獨有偶,東路軍的斡離不在中山和河間兩府同樣也遭到了當地軍民的強烈反擊。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現在要割地,得先問問我們手裏的傢伙同不同意!而且這個時候,李綱派來的“護送”金軍北歸的部隊也慢慢跟上來了,斡離不無奈,直接回燕京了。

排擠

從宣和七年十一月金兵南下侵宋開始,到靖康元年二月金兵北撤,不足四個月的時間裏,可以說宋軍並沒有進行強有力的抵抗,只有太原軍民在王稟的帶領下誓死守衛家園,還有就是以李綱作爲總指揮的開封保衛戰。而李綱在抵抗金軍的同時還得揹負着來自後方的壓力——欽宗和主降派,先後幾次因與他們意見相左而遭受排擠,甚至罷官解職,然而這些打擊依然沒有改變他的初衷,復職之後還是勇往無前,誓死抵抗。

可是,就當時整個宋廷的氛圍而言,顯然是不容樂觀的,像李綱這樣力主保家衛國的主戰派着實寥寥無幾。更要命的是,就連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沒有絲毫的勇氣和魄力去抵抗來犯之敵,而是畏首畏尾,像個縮頭烏龜一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屈辱求和。這樣也就更加助長了那幫主降派的底氣和氣焰,相反,對李綱等主戰派卻是很不利的。

金兵撤退之後,宋軍相繼收復了一部分失地,但是宋金雙方還是處於膠着狀態,互相對峙,而派去解太原之圍的宋軍也遭受了強大的衝擊。而這時,朝廷當中門下侍郎耿南仲等人力主割讓三鎮以求和,李綱毫不留情地予以斥責。但是前面已經說過了,雙方的力量對比懸殊巨大,所以,耿南仲就提出讓李綱出任河東、河北宣撫使。你不是能打嗎,好啊,去北邊打吧,讓你打個夠。其實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這是要排擠李綱出朝廷,省得整天在面前晃悠。陳公輔等人說李綱不能離開朝廷,反而遭到了小趙皇帝的斥責,隨即將他罷官,並且同意讓李綱出任宣撫使。

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金兵好不容易撤退了,不就是割地賠款嘛,只要他們不再來騷擾朕,給他們點錢,割點土地有什麼啊?朕都沒意見,就你個老小子在這裏逞能瞎胡鬧,瞧你那樣,看見你就煩,趕緊給朕滾蛋,別在這兒礙事兒!

李綱受命之後提出缺少馬匹和軍需物資,朝廷得給予補充,小趙皇帝表面上答應,背地裏卻並不執行,最後只給了二十萬錢。李綱由於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提出將出發的日期推遲一下,小趙不同意。你這是抗命,即刻上任,快點兒!

雖然不斷地遭受排擠,可是李綱的內心卻強大無比,一門心思地想着保家衛國。中國歷史上正是有了這樣一心爲公,大義凌然,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關鍵時刻敢捨身向前衝的人,歷史和民族才得以發展和進步,用魯迅先生的話說,這就是“民族的脊樑”。

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

李綱上任後乾的第一件事兒就是嚴整軍紀,修整器甲,訓練士卒,積極備戰,等待“防秋兵”(即防範金兵秋季入侵的軍隊)以解太原之圍。然而不久之後小趙皇帝卻下達詔書要減罷防秋兵,來了一招“釜底抽薪”。李綱上書抗議,小趙懶得搭理,而且接着下詔,命令李綱趕快解太原之圍。

李綱無奈,只好在隆德府召開會議,決定七月二十七日諸路進軍以解太原之圍,但是,等到七月二十七日那天到來的時候,只有一路宋軍按時而來,各路主將只受朝廷指揮,根本就沒把李綱這個宣撫使放在眼裏,也就是說他這個宣撫使就是個空殼子而已。結果可想而知,李綱孤立無援,而金兵人多勢衆,失敗了。不久之後,李綱被免職,九月初被貶到揚州,還沒等到達揚州地界呢,就又被以“專主戰議”的罪名被貶官。

看看這一連串的事件,開封保衛戰的首要功臣,不但沒有得到任何鼓勵賞賜,反而落得了如此下場,而這,或許就是以小趙爲首的宋廷主和君臣們想看到的結果。可是,事事難料,幾個月後,當金兵再次兵臨開封城下的時候,小趙又想起了當初那個把金兵死死擋在城外的老頭,可是已經爲時已晚了,他終究還是爲自己的所作所爲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當然,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