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歷史解密

揭祕明朝:賣國賊吳三桂其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欄目: 歷史解密 / 發佈於: / 人氣:2.51W

歷史上對吳三桂這個人的爭議還是比較多的,有人說他是一個無恥的叛徒,有人說他是一個重情義的漢子,也有人說他是個有作爲的軍人。當然那是人們的看法,關於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這件事作者我來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

揭祕明朝:賣國賊吳三桂其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吳三桂是江蘇高郵人,憑藉着多年的軍功得以不斷高升。當李自成向北京進發時,崇禎帝加封吳三桂爲平西伯,命他放棄關外的寧遠城守備,入京“勤王”。吳三桂接到命令之後,帶領關內外幾十萬軍民西向,可是他逡尋再三,猶豫不決,走得很慢。終於等到京師陷落、崇禎殉難的消息傳來,吳三桂遂調轉馬頭返回山海關。爲了要保全其身爲一個軍閥的既得利益,吳三桂不是歸降李自成,就是投靠清軍,這是他原本就舉棋不定的事。其實,舉棋不定的不只是吳三桂,還有李自成,還有多爾袞。這幾個人都在虎視眈眈的看着大明這塊肥肉的人。

多爾袞搞不定的是怎麼打?畢竟山海關位於從東北進入華北的咽喉。正因爲山海關居顯扼要,一向以來,清軍無法長驅直入,要打,只有繞道蒙古過長城,以遊擊圍點的戰略南進。皇太極所謂:取北京如伐大樹,先從兩邊砍,則大樹自僕。

不過,崇禎十六年仆倒的大樹是皇太極自己,他死在瀋陽,幼子福臨即位,是爲順治。對多爾袞來說,不只是怎麼打,還有打誰的問題。此際,陝西流寇終於從居庸關長驅直入,一舉攻下北京。崇禎帝吊死在煤山,明朝滅亡。

此前不多時,多爾袞剛接受了明降臣范文程的建議南向推進。當他率領十四萬大軍過遼河時,才知道李自成已於前一月攻佔北京,明朝亡了。多爾袞轉念一想,並不認爲他能夠從山海關西下,直迫京畿,所以也舉棋不定起來。爲了整體的戰局着想,應該繞道蒙古、迅速出兵?還是保存實力、緩兵徐圖?這更是一個兩難。最後,另一個明降將洪承疇堅決主戰,且以爲事不宜遲。多爾袞才決定:準備攻打北京。

在李自成方面,打從進入北京之後,當然意識到吳三桂的重要。而從北京方面向關外望,山海關問題是背上的芒刺,不除不快,可是這裏也有一個兩難,是剿?二是撫?

李自成思之再三,終於考慮大軍初定,應先先休養生息,便派人勸降吳三桂,議訂犒銀四萬兩、黃金千兩,另有敕書一通,封吳三桂爲侯。此外,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原先負責掌管京師兵馬(衛戍兼後勤司令)已在北京被捕,李自成也叫他給兒子修書勸降。吳三桂無奈,決定投降。但是當他率部進京之際,走到永平府西沙河驛的時候,卻突然調轉馬頭,再次返回山海關。

對於吳三桂再次向後轉,這裏有幾種說法:一種認爲,李自成軍入京後,實行追贓助餉,狠狠修理了吳襄一頓,導致吳三桂反悔;另一種說法就是諜報傳來:吳的愛妾陳圓圓爲大順軍將領劉宗敏劫了去,於是纔有吳梅村的“衝冠一怒爲紅顏”。

另一個說法是吳三桂在西沙河驛遇上了個道士。

他對吳三桂說:無論投靠哪一邊,都不具備道德的正當性。而道德評價卻可能是由力量而定奪的。吳三桂最後的考慮顯然是選擇偎大邊而已──一個以軍事行動之成敗爲唯一考慮的決定。

吳三桂知道自己可能要背上千古的罵名嗎?知道又如何?當年幫助趙匡胤打天下的大將曹彬就被耍過;趙匡胤原先允諾諸將,平定江南之後搬師回朝,大將封相,結果這事“黃”了。只賞賜了大筆金銀,還說:“如今平定了江南就封相,那將來再平定了河東之後,我拿甚麼封你們?皇位嗎?”曹彬的感慨是:“做官不就是爲了錢嗎?有了錢,幹嘛一定要封相呢?”吳三桂也許聽說過曹彬的感慨,只不過曹彬願意被政治領袖玩很多把,吳三桂則選擇了自己玩。

其實吳三桂這個人大多數人對他的評價是貪圖榮華富貴,其實在吳三桂當上了平西王之後,不但做了許多利民的事,甚至想過,反清復明。也許當時的他只是想着一個軍閥的利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