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歷史解密

盤點美國曆史上4次種族騷亂:機槍架上國會山

欄目: 歷史解密 / 發佈於: / 人氣:8.89K

原標題:機槍架上國會山陸軍守衛白宮

盤點美國曆史上4次種族騷亂:機槍架上國會山

11月29日報道,機槍架上國會山,陸軍守衛白宮……這不是好萊塢大片,而是歷史上爲了應對騷亂,美國政府曾使出的招數。與最近的弗格森案一樣,美國的種族問題引發過很多騷亂,以下是半個世紀以來比較知名的幾次大規模騷亂:

暴力指數:★★★

傷亡指數:★★

影響範圍:★★★

2001年辛辛那提

2001年4月,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19歲黑人青年蒂莫西·托馬斯因爲多項輕罪被追捕,一名白人警察最後開槍將他打死。這引發了5天的騷亂,當地實施了宵禁,而及時降臨的大雨也阻礙了騷亂,直接經濟損失預計360萬美元,事後市中心約120個企業爲表達對警方的不滿進行罷市,間接經濟損失約1億美元,是自1992年洛杉磯騷亂以來最大規模的城市騷亂。

此次騷亂之後,辛辛那提市中心的暴力犯罪率多年上升,市政府簽署促進警方對少數族裔服務的動議,修訂了使用武力的指導原則,建立了一個社區治安的委員會。

2001年辛辛那提

暴力指數:★★★★★

傷亡指數:★★★★★

影響範圍:★★★★

1992年洛杉磯

1991年3月,非裔美國男子羅德尼·金因超速被追捕,4名洛杉磯白人警察最終將其抓住並暴打,目擊者拍攝的視頻在美國各大電視網播放了一年之久。

這些警察被控過度使用暴力,但他們在1992年4月被判無罪,引發6天嚴重騷亂,導致53人死亡,數千人受傷,逮捕超過1萬人,直到國民衛隊、海軍陸戰隊部署之後才逐漸平息,超過1000座房屋被焚燬,損失約10億美元,成爲美國曆史上造成損失最大的一次騷亂。

此次騷亂之後,4名涉事警察離職,洛杉磯警察局局長辭職,洛杉磯警察中少數族裔比例得到提升,洛杉磯市政府向羅德尼·金賠償380萬美元。

暴力指數:★★★★★

傷亡指數:★★★★

影響範圍:★★★★★

1968年馬丁·路德·金遇刺

1968年4月4日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引發了全美超過100個主要城市的抗議騷亂,數十人死亡,數千人受傷。

僅芝加哥就動用了超過1萬名警察並實施宵禁,消防部門無力應對大量的縱火案,很多建築被燒盡,而事後一些嚴重損毀的建築也不得不被拆除。

首都華盛頓的遊行人數超過2萬人,總統林登·約翰遜部署了超過1萬名聯邦執法人員,包括1750名國民衛隊,海軍陸戰隊在國會山上架上了機槍,陸軍守衛着白宮,全市實施宵禁並禁售槍支和酒類,超過1000座房屋遭到縱火,損失達到2700萬美元。

此次騷亂事實上加大了種族隔閡,助推了白人爲逃避廢除種族隔離影響而向市郊遷徙的趨勢,共和黨趁機利用對於城市黑人犯罪的恐慌,呼籲恢復“法律和秩序”,幫助尼克松在1968年大選中獲勝。

暴力指數:★★★★★

傷亡指數:★★★★

影響範圍:★★★

1967年底特律

1967年7月,密歇根州底特律警方掃蕩一間無牌照酒吧,支持者及旁觀市民與警方發生衝突,並進一步演變成美國曆史上最多人死亡的暴動事件之一,事件持續5天。

密歇根州州長喬治·羅姆尼爲儘快平息暴亂,下令密歇根州國民警衛隊進入底特律,並要求總統林登·約翰遜派遣陸軍入城。這場騷亂導致43人死亡,超過1000人受傷,超過7200人被捕,超過2000座建築受破壞,騷亂規模僅次於南北戰爭期間紐約市徵兵暴動,以及1992年的洛杉磯騷亂。

此次騷亂後,密歇根州和當地政府少數族裔工作人員數量顯著增加,當地企業也發起了僱傭少數族裔的運動,並推動公平住房法實現,結束了種族居住隔離制度。

表象背後

奧巴馬終究還是“奧利奧”

2013年7月14日,成千上萬黑人民衆紛紛穿上連帽衫,走上紐約、華盛頓等近百個城市街頭,舉行抗議遊行。很多黑人明星,比如勒布朗·詹姆斯等都推送了自己穿Hood的照片,以示支持。馬丁案件(17歲黑人青年馬丁遭槍殺)剛浮現的時候,奧巴馬就曾說過,馬丁可能是我的兒子或者可能就是35年前的我。

2013年遊行爆發的時候,奧巴馬再次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表明自己的立場:在這個國家,很少有非裔美國男子沒有過在商場購物被跟蹤的經歷,也包括我;在這個國家,很少有非裔美國男子沒有過在大街上行走時聽到旁人忙不迭鎖上汽車門的經歷,在我身上也曾發生過這樣的事……

時至今日,又一個黑人青年倒在白人警察槍下的時候,奧巴馬發言已經相當謹慎,他除了表示哀悼之外,聲稱自己不會在事件調查清楚前給出任何預先判斷。

作爲美國曆史上第一任非裔總統,奧巴馬的連選連任(2008年11月至今),使得非裔美國人整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與“關注度”。最明顯的例證就是近三年來美國的“奴隸制”電影熱潮。2012年《相助》獲得第8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2013年,《被解放的姜戈》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並最終在頒獎禮上爲昆汀·塔倫提諾贏得了原創劇本獎;2014年,同樣涉及美國奴隸制歷史的《爲奴十二年》捧得第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斯蒂夫·麥克奎因也因此成爲奧斯卡歷史上第一個獲此獎項的黑人導演。

但是“奧巴馬效應”除了激活了久被大屏幕遺忘的故事之外,似乎沒有真正爲非裔美國人社羣的境遇帶來深刻改變。奧巴馬因此得綽號“奧利奧”,譏諷他“外黑內白”。

“奧利奧”之下,美國社會“遇黑色變”的過敏症愈演愈烈。據紐約警察局提供的數據,2013年上半年在紐約被警察喝住搜身的15萬人中,有55.8%是黑人;29.6%是拉丁裔。

一個黑人總統,不僅不能表明美國進入後種族主義社會,相反,可能因此遮蔽了種族問題的日益尖銳與複雜。

自美國人口統計局等部門的官方數據表明,黑人當中的貧困人口比例爲28%,而白人當中的貧困人口比例爲10%。2011年典型的白人家庭淨資產爲91405美元,黑人爲6446美元,拉丁裔爲7843美元;從1967年到2011年,黑人家庭收入中位數與白人的相比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擴大;2012年73%的白人家庭擁有房產,而只有44%的黑人家庭擁有房產。這一差距跟1976年相比,並未有顯著縮小。

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調查則顯示,黑人和白人對五十年來種族問題是否得到緩解,黑人是否受到歧視等問題的看法也大相徑庭,無法達成共識。康奈爾大學非裔美國研究中心的助理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根據“UCLA民權計劃”的調查報告,今天的黑人孩子受到的種族隔離與1960年代比沒什麼改變。六分之一的黑人和拉丁裔孩子進入的是各種資源匱乏、師資較差、沒有白人孩子的事實上的“隔離”學校。因此他說,“我有一個夢想”。五十年之後,美國仍然是分裂的。

這也正是爲什麼今天100多座城市抗議的口號是,“Blacklives matter,All Lives Matter!”只要世界上有一個人沒有獲得自由,全人類的自由就是不可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