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歷史解密

揭祕明代開國元勳徐達的後代今何在?

欄目: 歷史解密 / 發佈於: / 人氣:2.65W

“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明太祖朱元璋曾這樣評價自己的開國功臣徐達。

揭祕明代開國元勳徐達的後代今何在?

“我們是徐達的後人,我們徐氏家譜從明朝開編,目前已經編到第22代了。”近日,77歲的如東人徐永德致電現代快報,稱他耗時10年,跋山涉水大半個中國,終於修繕成了一套《徐氏宗譜》。

徐達的後人爲何會來到如東?他們都有些什麼樣的故事?近日,在如東縣苴鎮棉花原種場,已年過七旬卻精神矍鑠的徐老,向現代快報記者娓娓道來。

現代快報記者陳瑩

嚴君臣胡涓文/攝(除署名外)

老家譜中找到祖父名字,

得知自己爲徐達後人

絲瓜藤纏繞着院落籬笆,徐永德家一派田園風光。一進門,是兩張木質八斗櫥,櫥上整齊地排列着上百本書籍。《宋史演繹》《本草綱目》……書卷氣息撲面而來。

徐永德,是如東縣新光國中的一名退休教師。他從小家貧,一家十口依靠父母燒鹽、賣鹽爲生。儘管家中經濟拮据,但作爲一家之主的徐可如還是咬咬牙下定決心,將當時年僅5歲的長子徐永德送到私塾老師家中讀書。因從小習得“六學”,徐永德的文學水平高出了同齡人一籌,17歲被沿堤鄉的一名書記推薦爲掃盲教師。在這期間,他第一次從村裏同氏徐永泉家中見到了一本清版家譜。在家譜中,徐永德找到了自己的祖父徐先芝以及父親徐可如的名字。

“小時候,我就常聽老一輩的人講,我們的老祖宗叫徐達,是個驍勇善戰的大將軍!”這一點,徐永德在這本家譜中得到了印證。經研讀,徐永德得知自己這一支所尊先祖爲“貴八公”,明朝年間人。“貴八公”何許人也?徐永德在宗譜序中看到,其爲明朝開國功臣徐達之孫,曾任建文帝朱允炆手下武官,但因首修家譜時已至清朝,他的諸多具體信息已不可考。

爲避靖難

徐達孫輩逃亡隱居至如東

據《明史》等史料記載,徐達,字天德,濠人(今安徽鳳陽附近),世業農。達少有大志,長身高顴,剛毅武勇。元至正十三年參加朱元璋起義軍,與常遇春同稱才勇。戰亂中,徐達跟隨朱元璋屢敗陳友諒、張士誠軍。

元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大軍攻陷平江(今蘇州)滅吳,俘張士誠及其將士二十五萬,還師後封徐達爲信國公。明洪武三年,徐達率兵出潼關,前往定西(今屬甘肅)進剿元將擴廓貼木兒,經激戰大敗元軍,擒郯王、濟王以下文武官員一千八百餘人,士兵八萬六千餘人。徐達論功升中書省右丞相參理國事,晉封魏國公。

據史料記載,徐達有4子3女,孫9人。徐達死後,長子徐輝祖繼承爵位,受封魏國公。幼子徐增壽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時給他通風報信,死在建文帝的劍下,後被明成祖追封爲定國公。一門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達一家。徐達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長女嫁於燕王朱棣,次女嫁於代王朱桂,三女嫁於安王朱楹。燕王朱棣奪權稱帝后,徐妃被冊立爲皇后。

徐永泉所持家譜中記載的貴八公,究竟是徐達4個兒子中哪一個的後代?遺憾的是,家譜中並未對此詳細記載。當初明太祖朱元璋爲了鞏固自己及子孫的統治,將兒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因太子朱標不幸早薨,洪武三十一年,其嫡子朱允炆即帝位,採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皇族內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朝廷,三年後攻破應天,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大肆殺戮曾爲建文帝出謀劃策及不肯迎附的文臣武將。在此期間,作爲建文帝手下的文武部將,徐達其中一位孫子貴八公和他的兩個兄弟開始了漫長的逃難。

中華民國十八年,貴八公十五世孫重修家譜,其所撰《徐氏四修宗譜序》中有記載:“吾徐氏自貴八公分支避明初靖難兵,由姑蘇崑山,遷至如皋東掘港場西北鄉銀杏村,而卜居爲傳十有餘。”徐永德說,家族中流傳着一種說法,貴八公兄弟三人從南京一路向東,途經蘇州閶門、崑山,最後到達如東。來到如東後,兄弟三人分別散落在濱山(現如東縣掘港鎮)、豐利及栟茶。如今,徐氏成爲如東的一個大姓,其中屬栟茶一帶最爲密集。

清朝順治年間首修家譜

至今已是第六次修訂

徐永德說,自從貴八公這一支定居如東後,子孫經過幾代奮鬥終建成一定基業,開始着手準備修訂家譜。清朝順治八年,時任揚州府文官的徐俐奉貴八公爲先祖,在徐家首修家譜。中華民國十八年,貴八公的數十名後人聚集起來四修家譜,並交由如皋新明後印社承刊,目前原本收藏於如東縣檔案館。近日,現代快報記者前往該館,看到了這本經過80餘年歷史洗練的家譜。儘管部分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但整體保存情況尚完好,封面上遒勁有力的“徐氏家乘”清晰可見。

這本以毛筆字手寫的家譜,爲貴八公十五世孫徐承綬主修編及採訪,收錄了《如皋苴鎮徐氏宗譜序》《四修家乘序》《徐氏續譜原序》《重修徐氏家譜原序》《重修徐氏宗譜序》《觀音祠記》等。此外,還包含了族訓、族戒、族約等內容。

“以前不少人家裏都保存有家譜,遺憾的是,文革期間被燒燬了很多。當時徐永泉家庭成分被劃成貧農,又是搞教育出身,留了本還算完整的。”上世紀50年代,剛參加工作的徐永德從同氏手中接過沉甸甸的家譜,“如癡如狂”地開始了對自己本家的研究。有趣的是,徐永德有個與他同名的堂哥,足足比他大了23歲,也曾試圖重修徐氏家譜,並從四處蒐集了一些零散的家譜殘件進行整合,但最終未能完成這項耗時耗力的大工程。

16年前,徐永德從教師崗位退休,擁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年逾六旬的他,開始着手重修家譜的準備工作。爲了獲得充分的資金,徐永德通過介紹前往江南一家毛紡廠打工。與此同時,在老闆的善意支持下,從2002年開始,徐永德利用工作之便前往甘肅、安徽等地檔案館蒐集資料,並登記同氏相關信息。這項堪稱浩大的工作,他直到離開該工廠還未完成,6年來他攢下了30萬元錢,他帶上這些積蓄繼續踏上旅程。

“最辛苦的倒不是舟車勞頓,頂風冒雨是趕路途中經常的事情,但要調查清楚同氏祖輩的來龍去脈,往往很艱難。”徐永德掰着手指頭數道,要加進世表,必須要問清他父親、祖父乃至曾祖父是哪一支傳人,其名字、生辰(月、日、時)及職業等。很多時候由於年代久遠,這些信息往往已不可考。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些年間,經他的努力新錄入的人數已達數千。

徐氏可追溯至夏朝

從伯益之子建徐國開始

“徐氏源於東夷族部落首領伯益的後代,夏禹時期因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其子若木被封爲諸侯,建立徐國(今江蘇西北部安徽東北部以泗縣爲中心)。若木的後代歷經夏、商、週三朝共傳三十二世爲徐國國君。”翻開《徐氏宗譜》卷之一,現代快報記者看到,徐永德編寫的《六修宗譜序》,已經將徐氏的歷史一直追溯到了夏朝。

與重修於民國的《徐氏家乘》相比,徐永德此次重修的《徐氏宗譜》涵蓋內容較之更爲完備,從乾隆年間的《一修徐氏宗譜原序》至徐永德所撰的《六修家譜序》,均記載完全。這部總計12卷的家譜中,包括了序、字表、傳、家訓、祠圖、世表等多項內容,以清晰的脈絡,展現了這700年間徐姓這一大氏族的繁衍與變遷。

1946年,在時代的劇烈變革中,曾供奉過歷代徐氏先人的祠堂被拆除,曾被改建爲國小使用,近年撤併後也不復存在,現在只剩了一片破舊校舍。但直到現在,貴八公的後裔還是以位於劉埠村的祠堂原址爲中心,居住在如東縣的苴鎮和掘港,目前人數爲三四千人。

“時代變了,人也變了,我們徐家出過人才,現在也有很多不孝子弟,不敬父母,不仰先人,實在可惜。”爲了將先人的智慧綿延至後代,徐永德在總結祖輩族訓的基礎上,撰寫了洋洋灑灑數千字的《徐氏家訓》,並把原本排到三十八世的字派延長到了一百零二世。“重修家譜,除了能分清支脈,溝通感情,最重要的是教育後代要規規矩矩辦事,本本分分做人。”秉持着這樣的信念,徐永德將《徐氏宗譜》定稿印刷了500冊,分發給有需要的同氏人,對於經濟上存在困難的人家進行直接贈送,並於去年將其中一冊送至如東縣檔案館進行收藏。

歷經近60年,徐永德在家譜上投注的心血,最終匯聚成了這累積起來極爲厚重的12卷,散發着跨越時代的油墨清香。“這應該是家譜最後一次修訂了。”撫摸着《徐氏宗譜》的封面,徐永德充滿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