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晉恭帝司馬德文爲何欣然禪讓?有何原因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2.67W

“禪讓”是儒家學說體系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不過,晉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出土的《竹書紀年》殘簡,卻證明“禪讓”純粹是虛僞的政治榜樣。一句“昔堯德衰,爲舜所囚”,道明瞭從來就沒有什麼溫情脈脈的禪讓,有的只是你死我活的篡權奪位。

晉恭帝司馬德文爲何欣然禪讓?有何原因

晉恭帝

“禪讓”這個詞兒,能帶給人們對大同世界的憧憬,也能給自己的僭越篡位披上一層遮人耳目的外衣。

劉裕取代東晉建宋,就演出了這樣一出禪讓大戲。這一次,禪位的東晉恭帝司馬德文既沒有密謀絕地反擊,也沒有絲毫怨天尤人,而是“欣然”草詔,沒有一絲兒的猶豫和怨恨。是什麼使得司馬德文心甘情願地放棄崇高地位的呢?這還得從他的哥哥晉安帝司馬德宗的遭遇說起。

晉安帝其實是個傻子,“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之變,無以辯也。”一個傻子竟然有板有眼地做了23年的皇帝,不過是權勢重臣的傀儡而已。

司馬德文倒是頗爲聰慧,可打從十多歲起,他耳聞目睹的就不是皇權的唯我獨尊,而是權臣弄政、朝綱傾覆。先是司馬元顯和司馬道子的權傾朝野、頤指氣使,接着是桓玄篡位、傻皇帝被挾持顛沛流離,等到劉裕平定了叛亂,他想做皇上的心思就更是“公開的祕密”了。

安帝時,劉裕早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演練過皇上降旨封賜、自己上表辭封、皇上再次降旨封賞的大戲。這一切,司馬德文都看在眼裏。安帝是個真傻子,他可不是,他知道正式演出的那一天就要到來。所以他埋首於佛教義理之中,曾“鑄貨千萬,造丈六金像,親於瓦官寺迎之,步從十許裏”,以求心理上的安寧。

然而,他沒想到的是,劉裕竟然將這出大戲的主角安排給了他。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民間曾有“昌明之後有二帝”的讖語,劉裕迷信,就派人勒死了傻皇帝,讓司馬德文繼承了皇位,以應“二帝”之說。

這一年,司馬德文34歲。在這之前,他曾竭力討好劉裕,身爲大司馬的他在劉裕北伐時甚至主動請纓,甘爲前驅,“啓行戎路,脩敬山陵”。如果沒有“二帝”之說,保不準他真的能小心翼翼地謀取了此殘生的機會。可現在,他躲不開了。

兩年後,劉裕派心腹傅亮勸司馬德文禪位。詔書自然是寫好了的,照抄即可。早就心灰意冷且如坐鍼氈的司馬德文“欣然謂左右曰:‘晉氏久已失之,今復何恨。’”

於是在紅紙上將詔書抄寫一遍,頭也不回地做他的零陵王去了。

不過,身懷忌憚之心的劉裕還是沒有放過他,一年後,派士兵翻牆而入,將他殺死在秣陵的府邸。

一個靠刀把子和權術與陰謀起家的新政權誕生了,可透過司馬德文“欣然禪位”這層窗戶紙,我們看到歷史並沒有在這裏獲得新生,反而是一頭撞進了充滿暴戾之氣的巨大漩渦——政權頻繁更迭、政治黑暗、戰亂不已、民不聊生的南朝近170年的歷史大幕由此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