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誓要斬草除根的朱棣有給大哥朱標留了一脈香火?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1.05W

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就爲二十四房子孫起好了二十個字派。各房都不相同,如長房太子朱標是“允文遵祖訓,飲武大君勝。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第四房燕王朱棣爲“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最後一個字則以五行爲順序,循環使用帶有“火、土、金、水、木”偏旁的字。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最值得一提的是第十八房岷王朱楩“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崇理原諮訪,寬鎔喜賁從。”崇禎十七年,第九代岷王朱企崟(yín)被流賊所殺,岷藩王族至此終結。

誓要斬草除根的朱棣有給大哥朱標留了一脈香火?

岷王后裔有一支輾轉遷徙到湖南長沙安沙鎮棠坡,傳到第十七代“鎔”字輩,出現了一位大人物朱鎔基。朱鎔基的父親朱寬澍、祖父朱訪緒字輩完全依照老祖宗朱元璋制定的規矩取名的。

回過頭再說長房朱標,朱元璋編制長房字派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允文遵祖訓,飲武大君勝。”這文風,顯然是太祖親爲。

估計其它兩千多個不重複的“高大上”文字應該是大臣“捉刀”了。長房這一脈人氣明顯不旺,還沒等到老爹傳位,太子朱標就生病早亡,朱元璋只好選擇皇太孫朱允炆爲接班人。

朱允炆和四叔朱棣鬥了近四年,靖難之役後,朱允炆不知所終,與他同時失蹤的還有他的兒子朱文奎。朱文奎爲建文帝朱允炆長子,母皇后馬氏。

生於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十月晦日(所謂的“晦日”即陰曆每月最後的一天,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長孫的兒子出生,按理說看到第四代人,老皇帝朱元璋應該高興纔是,可他認爲重孫出生在 “日月皆終,大凶之象。

”的“晦日”很不吉利,因此悶悶不樂。建文元年(1399年),朱文奎被立爲皇太子,建文四年,七歲的朱文圭與父親一同失蹤。

《明史》關於這位太子的記載非常簡單“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爲皇太子。燕師入,七歲矣,莫知所終。

”有學者研究稱,朱文奎從南京城水關御溝出逃,在兵部尚書廖平等護衛下去了湖北襄陽,後不知所終。建文年間,翰林院侍讀史仲彬寫了一本叫《致身錄》的筆記。他詳細記載了建文帝在其家鄉湖南永州新田縣石羊鎮史家村避難,後又輾轉雲南等地。太子朱文奎是否與父親同行?近年來,湖南永州一位叫史世冬的教師,在其族譜中找到明太子朱文奎的線索。《史氏族譜》記載:建文帝外逃後選擇了永州,在史世冬遠房先祖史仲彬家避難,一度被發現又去了雲南,疑似把太子朱文奎寄養在了史氏一族。史老師進一步研究發現族譜中一個怪異的現象。有一個叫史惠通的人引起他的注意。史惠通生於明洪武二十八年,比朱文奎大一歲。

他出生時父親史必情已經四十六歲,母親李氏四十歲。史必情夫婦結婚二十餘年沒有生育,突然在四十多歲生了一個兒子?令人不可思議。

怪異的還在後面。《史氏族譜》記載:這位史惠通在永樂年間頻繁搬家,首先從平樂遷往存頭,後又遷居胡碑下村,再遷寧遠何家山,又去了寧遠下墜鄉清水嶺,再徙新田田頭村,最後定居清水洞史家村。如此頻繁搬家,似乎在躲着什麼隱藏着什麼迴避着什麼,會是什麼呢?

更爲奇怪的是,史氏一族一直以來就遵從“師水彌之卿,孫公可必士”的輩分字派,唯獨史惠通一支字派與其他分支有別,是“應瑞經記,光明正大。

”還有詭異的,史惠通的後代均以他爲始祖,祭祀時自古以來就不包括他的父親史必情。家族相傳,這個史惠通還交往了許多客人,常年與之來往,以至於死後葬在其家族墓葬羣。史老師清晰記得,每年清明等節日,村民還要爲這些史家的客人墓祭祀灑掃。

一個家族墓地竟然出現客人的墓葬,古來鮮有所聞,這是否就是《致身錄》記載的追隨建文帝逃亡的那二十二個大臣呢?有待考證。

對於大哥朱標的另外幾個兒子,朱棣是如何處置的呢?朱標生五子,長子朱雄英早夭,次子朱允炆,三子朱允熥(tēng)、四子朱允熞(jiān)、五子朱允熙。

朱允熥生於1378年,建文帝時封吳王,未就任。靖難之役後被貶爲廣澤王,改封漳州。當年九月被召回南京,以“不知反省,心生怨恨”等罪名廢爲庶人,囚禁於鳳陽高牆之內,稱“吳庶人”。

1417年,蜀王子崇陽王朱悅燇逃到長沙,與谷王朱橞勾結,試圖打着“建文君”旗號謀反,被蜀王告發。這件事發生不久,朱允熥暴病死亡。

朱允熞生於1385年,建文帝時封衡王,也未就任。靖難後被貶爲懷恩王,後廢爲庶人,關押的鳳陽,朱允熥暴亡之前就死掉了。

朱允熙生於1391年,建文時封徐王,靖難後降封甌寧王,跟隨母親呂氏居住在朱標的陵園附近奉香火,永樂四年(1406年)二月,居住地“邸中忽火起,驚仆地,卒年十六。”一場莫名其妙的火災把母子二人吞噬了。朱標一脈還有人活着嗎?有,不過這個人被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那就是前文提過的朱文奎的弟弟朱文圭。生於應天(南京),祖籍南直隸鳳陽府。爲明惠帝次子,母皇后馬氏,兄朱文奎,史稱建庶人。萬曆年間著名史學家焦竑(hóng)所著的《國朝獻徵錄》(《明史》修訂時,還參照過此書,後被清廷列爲禁書)記載:朱文圭(1401——1457年)爲建文帝次子,母皇后馬氏。燕軍入京,朱文圭才兩歲,還是個無知的幼童。父兄逃跑了,母親葬身火海,朱文圭成了孤兒,被朱棣長期幽禁在中都鳳陽的廣安宮,稱建庶人。

由於朱文圭長期獨處,每日除了吃喝拉撒睡,沒有別的內容。以至於無法與人交流,終生喪失了語言能力

朱棣命人給送食物,但禁止任何人同他說話。一個生於帝王家的健康兒童,被活活折磨成一個癡呆。天殺的朱棣,這種活法兒還真不如一死了之。

時光荏苒,歲月溜溜過去了五十五年,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再度奪回皇位,有過被蒙古人俘虜一年,被弟弟景泰帝幽禁七年的苦難經歷。朱祁鎮從熱血少年,已然變成了一個多愁善感的青年。

有一天,他想起一個遠房的族叔——被幽禁五十餘年的建庶人朱文圭,就對吏部尚書李賢說:“親親之意,實所不忍。”李賢爲英宗皇帝點贊——“此堯、舜之心也。”有人提出放了建庶人會發生變故,惹出亂子。明英宗說:“有天命者,任自爲之。”隨後派內臣牛玉前往鳳陽辦理釋放事宜。

明英宗對這位族叔關懷備至,命人在鳳陽建了房屋,還給朱文圭娶了媳婦,以續長房一脈的香火。

考慮到族叔情況特殊,還派二十個專門看家護院的人,十餘個照顧他的起居的婢妾。明英宗好事變成壞事,就像是把一隻籠中鳥放生野外,這鳥十有八九會活活餓死。

一個常年處在封閉環境中的人,突然間令其自由行動感到無所適從。連牛馬都不認識,如何與人交流?五十七歲的朱文圭無法適應自由的新生活,不久就病逝了。

朱文圭在這不足一年的時間,有沒有可能留下後人呢?《國朝獻徵錄》中還有猛料——天順三年(1459年)十月,淮揚巡撫都御史滕昭上奏,請求把建庶人、吳庶人重新關押起來,但遭到明英宗拒絕。

注意!這時候“建庶人”朱文圭已經死了兩年多,“吳庶人”朱允熥也死了四十多年。這裏的建庶人、吳庶人又是誰呢?會不會就是他們的後人呢

成化三年(1467年)九月,南司禮太監覃包等嚮明憲宗彙報:“建庶人、吳庶人兩家衣料短缺,請求政府發放。

”明憲宗命令工部妥善處理,及時發放衣物。這一時期,建庶人、吳庶人兩家可以自己購買奴婢了,政治待遇未見好轉,經濟上已經接近平民水平了。

弘治年間有個叫繆恭的草民,斗膽上書給明孝宗,請求給朱文圭的後人封王,奉祀明興宗朱標。

這封信在通政司(信訪辦)就沒過關,此人惹來牢獄之災,明孝宗人好,沒多久就把他當個屁放了

如果史學家焦竑的記載準確,那麼朱標一脈的確是後繼有人。

朱棣沒有絕情到不給大哥留下一個後人的地步,有心斬草,無意除根。想想也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回頭過了奈何橋,見到老爹、大哥等也算有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