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生活 健康 母嬰 情感 職場 休閒
當前位置:生活百科谷 > 歷史 > 風雲人物

順治帝究竟爲什麼這麼痛恨自己的表妹皇后

欄目: 風雲人物 / 發佈於: / 人氣:2.47W

董鄂妃出現前順治帝有性無愛的生活(圖)

順治帝究竟爲什麼這麼痛恨自己的表妹皇后

順治帝親政後,儘管歲數還不算大,但在朝臣的輔佐下,其政績還是不錯的,雖然沒有把國家治理得國富民強,但基本上還是做到了興利除弊。其實在歷史記載上,有關他治理國家的部分並不佔主導,更多的還是他個人生活的記錄。順治帝的家庭生活並不是甜蜜和諧的。當時,順治帝雖然只有14歲,但卻過早地走入了男女兩性世界,那時候的人結婚都比較早,尤其是帝王家,順治帝也不例外。

順治八年(1651)八月十三日,在北京的紫禁城裏,大清帝國舉行了入關以來的第一次皇帝大婚。

順治帝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不僅聰明機智,還是出了名的美女,而且出身高貴,是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孝莊皇后的孃家親侄女,順治帝的親表妹。按理說,順治帝的這門婚姻,不僅門當戶對,還是親上加親的“姑表親,輩輩親”。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兩年後,順治帝與這位年輕漂亮的表妹皇后,不僅反目成仇,還搞起了分居生活。

順治十年(1653)的一天,順治帝令大學士馮銓等人查找前代是否有廢皇后的先例,儘管沒有說明什麼原因,但是,其用意已經很顯然,那就是要廢掉現在的皇后。朝臣聞訊,百般勸阻,順治帝主意已定,並不更改,手諭“無能,故當廢”。羣臣見此,皆議論紛紛。禮部員外郎孔允樾上奏順治帝:

皇后正位三年,未聞失德,特以“無能”二字,定廢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後世之心?君後猶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過,猶涕泣以諫,況不知母過何事,安忍緘口而不爲母請命?

朝廷重臣的惶恐沉痛之論,於紙上很是動情,看得人不禁眼淚汪汪的。但此時的順治帝不爲其所動搖,並嚴厲斥責道:

朕納後以來,緣志意不協,另居側宮已經三載。從古廢后遺議後世,朕所悉知。但勢難容忍,故有此舉。

儘管順治帝如此表白自己廢后的決心,但仍有14名御史再次懇請順治帝收回成命,並建議:皇后仍位中宮,可以新立東、西兩宮。順治帝雖然不同意,但是苦於羣臣的苦諫,也不好強硬下旨,一時還真沒有了辦法,只是有些鬱悶,後又生病。孝莊太后見此,不僅同情,更爲擔憂,在心裏掂量了很久,侄女與兒子相比,還是兒子更重要,於是,降懿旨,令朝臣重新討論此事。順治帝用健康做代價,終於獲得了母后的支持,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順治十年(1653)八月二十五日,順治帝諭令禮部:

自古立後,皆慎重遴選,始可母儀天下。今後乃睿王於朕幼時因親訂婚,未經選擇,宮閫(捆)參商,已歷三載,淑善難期,不足仰承宗廟之重。謹於八月二十五日奏聞皇太后,降爲靜妃,改居側宮。

順治帝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選擇皇后這件事情,都需要仔細認真挑選,才能真正達到母儀天下的目的。現在的皇后,是多爾袞在我小的時候,因爲她是親戚的關係而指定的,我沒有經過選擇。我與皇后的關係,是水火難容,誰也不理誰,如此已經三年了,她的品德難以恢復,不能肩負起祖宗給予的對後宮全面負責的重任,在八月二十五日,我已經把此事告訴了皇太后,將皇后降爲靜妃,令其居住在別的宮殿裏。“宮閫”,原指后妃居住的臥室,這裏則是指順治帝與皇后的夫妻感情;“參商”,“參”、“商”是天上的兩個互相不能碰見的星星,參星出來的時候,商星則正好沉沒,彼此誰也見不到誰。這裏是指順治帝與皇后的關係,已經水火不相容。“宮閫參商”這句話則是說,順治帝與皇后夫妻關係不和睦,根本不可能在一起生活了。

順治帝爲什麼這麼痛恨自己的表妹皇后呢?

根據順治帝的言語以及後來爲董鄂妃所寫的《行狀》分析,他之所以執意廢掉皇后,有五大理由:

第一,皇后與多爾袞有親戚關係,是多爾袞在他小的時候選定的,不是自己做主選定的;

第二,兩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順治帝稍喜簡樸,而皇后則比較奢侈,酷愛金銀珠寶。

第三,皇后“無能”。這裏的無能,不知道是指不能博得皇帝的歡喜,還是不能夠生育。筆者認爲,這裏的“無能”是指不能夠調諧夫妻兩人的感情關係。

第四,皇后不夠賢惠,既任性還嫉妒,心毒手狠,“每見貌少妍者,即憎惡,欲置之死”,難以勝任統御後宮之職。

第五,監視、猜疑順治帝,干涉、阻止順治帝與其他妃嬪的接觸。

雖然順治帝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將自己的表妹皇后降爲了靜妃,並不再理睬,但是,就他所說的那些“理由”,有些實在是牽強。針對已知道的順治帝的性格和本性來說,真正令他難以忍受的藉口無非是兩點:一是不會調和夫妻的感情;二是干預他與別的女人的私生活,是一個大醋罈子。

皇后被降爲靜妃以後,就在官方記載上消失了,從此,她的生活起居和死亡等信息便成爲幾百年來的一個歷史謎團。然而,最近幾年,經過清史專家的潛心研究發現,在朝鮮國的《實錄》裏面,對這個被廢皇后有着記載。皇后被廢之後不久,就被順治帝趕出了北京,回到了她的孃家——蒙古科爾沁草原,因爲當時已經懷孕,回到孃家不久,就生下了一個男孩。經過廢后的精心撫養,男孩長大後頗有賢名,當男孩14歲的時候,北京的清皇室知道了這件事,爲了防止這個男孩被冊立爲新皇帝,打算要回這個男孩,但是,蒙古的孃家拒不交出。後來,這個男孩與他生母的事情,便不再爲人知曉,只能期待新史料的發現來給予解答了。

不管怎麼說,對於當時的順治帝來說,他是勝利者,他最終趕走了他的表妹皇后,雖然爲此快樂了一段時間,但他作爲一代君主,國家不能沒有母儀天下的皇后,說得通俗一些,他不能沒有新的女人來陪伴。於是,他在“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中,開始選擇新的皇后

順治帝廢撣皇后的做法,不僅開創了大清帝國後宮女人的地位既可以升遷也可以下放的先例,還爲自己日後廣泛選納後宮女人找到了新的理由,但最令後世子孫興奮的是順治帝的超前意識,即選擇後宮女人有法可依。順治帝爲此特意制定了一個制度——選秀女。

選秀女制度,是清朝爲皇帝及其子孫挑選妻妾的辦法。《欽定大清會典》記載:“選秀女,順治年間定。”選秀女制度之所以出臺,就是因爲順治帝屢次強調選後妃是頭等大事情,必須由他親自選擇確定。於是,清宮后妃和宗室子孫妻妾的主要來源,均是通過“選秀女”的方式。

順治朝規定:凡滿、蒙、漢軍八旗官員、另戶軍士、閒散壯丁家中年滿14歲至16歲的女子,都必須參加3年一度的備選秀女,17歲以上的女子不再參加。據說清代八旗之家也因此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在女兒出嫁之前,從來不對長輩或其他親屬行跪拜大禮。因爲這些女子都要經過選秀女的程序,日後有可能成爲皇帝的妃嬪甚至“母儀天下”的皇后,如果真當選的話,這些女子的親族長輩反倒要給她們行朝廷大禮。

順治十年(1653)十月,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運作,順治帝最終用諭旨的形式,向天下頒佈自己挑選後妃的意願和原則:

選立皇后,作範中宮,敬稽典禮,應於內滿洲官員之女,在外蒙古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敬慎選擇。

這次以選皇后爲由進行的挑選,部分地改變了滿族統治者的婚姻方式。清入關前,滿族統治者主要通過與相鄰民族或部落通婚,特別是與蒙古通婚的方式,以達到鞏固和擴大自己勢力範圍的目的。這次,順治帝將滿洲官員和外藩王公大臣家的女子納入選擇后妃的行列,無疑是擴大了聯姻的範圍。可以說,順治帝的這種后妃選擇的辦法,對後世清皇室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清皇室血統的成分,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選秀女制度頒佈後,順治十一年(1654)六月,順治帝終於迎來了他親自選定的博爾濟吉特氏,並在一個月之後正式冊立爲皇后,即後來的孝惠章皇后,蒙古族,14歲,科爾沁蒙古鎮國公綽爾濟的女兒。富有戲劇性的是,順治帝的這位新皇后,是廢后的侄女,皇太后的侄孫女,相當於是順治帝的表侄女。趕走了自己的表妹,又換來一個原表妹的侄女,看樣子,順治帝還真與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家族有緣分,並且這種緣分還很深。其實,滿蒙聯姻還是當時鞏固滿蒙聯盟的重要政治手段之一。

按理說,順治帝應該滿足和高興了,因爲自己不僅制定了選定后妃的宮廷制度,還親自選定了新的皇后。新皇后不但年輕漂亮,還知書達理,而且新皇后還是自己的親戚。然而事實上,新婚後的順治帝生活並不快樂,因爲新皇后性情鈍笨,不善言語,更不會打情罵俏,不懂得怎麼安撫一個心靈上受過傷的男人,與順治帝在一起,很是陌生的樣子。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雖然這是南唐後主李煜的著名詞賦,但卻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地反映出婚後依舊不如意的順治帝內心的苦悶:這皇宮中,居然沒有能真正瞭解自己的女人,自己真的就不能找到懂得愛、愛自己和自己愛的女人嗎?

在苦悶空虛的日子裏,順治帝唯一能做的,也許就是處理政事和信佛,藉此來轉移感情上的孤獨和寂寞。此外,順治帝還開始注意到來自自己身邊的特殊羣體——太監。

四、兩次給力的家法

一般來說,在皇宮中除了皇帝和他未成年的兒子外,還能在裏面過夜的男人,那就只有太監。

太監,俗稱“老公”、“公公”,在史書上,太監又叫寺人、閹人、宦官、中官、內官、內侍等。“太監”這一稱呼,是明、清時期纔開始叫的。

太監與一般男人不同之處,是他們身體器官少了一件東西,這個東西是男性繁殖後代所必需的生殖器。說得文雅一些,把“割掉生殖器”叫做“去勢”,“勢”沒有了,便無威風可逞。太監去了“勢”之後,生理上也隨之發生變化,最明顯的特徵是不再會長出鬍鬚,說話的聲音尖細,像女人,缺乏性慾。因爲這種人在後宮伺候后妃,不會使皇帝戴綠帽子,所以歷朝皇宮裏都使用太監。

清宮的太監,基本都是從民間招募來的。這些人大多數來自比較貧窮但離北京很近的地方,比如今天的河北省青縣、靜縣、河間、大城、南皮、任丘、涿縣以及今天北京郊區的昌平、平谷、大興、宛平等處,這都是出太監的地方。當太監的大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因爲生活所迫,忍痛把他們的孩子送入宮中做了太監。當然,也有些已經結婚生子的青年爲了生活,也自願淨身做太監。因爲他們在入宮時,每人可以得到一筆可觀的安家費。入宮後,每月還可以按品級得到相應的“月薪”,按時領取一份“口糧”。根據《欽定宮中現行則例》的規定:四品宮殿監督領侍、正侍,即敬事房大總管和總管太監,他們每月能得到銀八兩,米八斛(讀壺,清制,一斛爲五斗)。即使剛剛入宮的小太監,每月也能得二兩銀子,米一斛半。除了按月領取銀米外,太監還可以經常得到名目繁多、數量不等的賞賜銀兩及物品,有時其得到的賞賜及物品甚至超過他們的月薪和年薪。

清朝的太監等級森嚴,對其管理也是非常嚴格的。宮內專門設有管理太監的機構“敬事房”,又謂“宮殿監辦事處”。規定在督領侍下面,有大總管、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和下層打掃處小太監之分。到了清代末期,太監等級更加複雜。在宮殿監中,就有總管、首領、掌案、回事和小太監之分;在各處所中又有首領、大師父、師父、帶班、陳人、徒弟之別等等。如此層層節制,一級管一級,一級壓一級,管理得非常嚴密。清宮之所以對太監管理得這麼嚴格,這一切的結果還應該歸功於順治帝。

原來,在順治帝整頓後宮女人的時候,也沒有忘記整頓後宮裏的太監。雖然說太監只是服侍和保衛他及后妃的家奴,但他們畢竟是一羣長年在自己身邊、在後妃身邊的人,因此,整頓他們的工作非常重要,甚至關係到自己的人身安全。鑑於明朝太監把持朝政,已經威脅到了帝后人身安全的事實,所以,如何管理好這羣貼身奴才,讓他們服服帖帖地爲自己服務,還不能干預朝政,也就擺到了順治帝的面前。

順治十年(1653),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摸索,順治帝頒佈上諭,對太監作出了六條嚴厲的規定:

其一,非經差遣,不許擅出皇城;

其二,職司之外,不許干涉一事;

其三,不許招引外人;

其四,不許交接外官;

其五,不許使弟侄親戚暗相交接;

其六,不許假借弟侄之名置買田產,把持官府,擾害民人。

雖然順治帝明確作出了這些規定,告誡後人和太監,什麼樣的事情太監不能做,但是,順治帝還是不放心,於是,兩年後的順治十二年(1655)六月二十八日,順治帝再次發佈一道上諭,嚴禁太監干涉朝政,並將這道上諭寫在一塊鐵牌上,立於交泰殿門前。這塊高1.34米、寬0.70米的鐵牌上是這樣寫的:

皇帝敕曰:中官之設,雖自古不廢,然任使失宜,遂貽禍亂。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劉瑾、魏忠賢等,專擅威權,干預朝政;開廠緝事,枉殺無辜;甚至謀爲不軌,陷害忠良,煽引黨類,稱功誦德。以至國事日非,覆敗相尋,足爲鑑戒。朕今裁定內官衙門及員數職掌,法制甚明。以後但有犯法干政,竊權納賄,囑託內外衙門,交接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否者,即行凌遲處死,定不姑貸。特立鐵牌,世世遵守。

順治十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這道上諭,就是清宮中關於管理和治理太監的祖宗家法。令人奇怪的是,這嚴厲的清宮制度,雖然是順治帝本人親自指定的,但不按照此規定辦事的人,也是順治帝本人。

順治十五年(1658),太監吳良輔參與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勾結外官案。在案件處理過程中,順治帝不但將案中涉及的大臣免除死罪,而且還將罪魁禍首太監吳良輔留在自己身邊,處處庇護。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在順治帝臨死的前五天,爲了達到最終保全吳良輔性命的目的,以給自己當“替身”爲理由,親自將其送到憫忠寺出家,藉此希望能保住吳良輔的性命。然而,終究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順治帝死後的第三天,已是皇帝替身的佛家弟子吳良輔還是被綁赴刑場斬首示衆了。其理由就是,“變易祖宗制度,把持朝政”。因此,吳良輔成爲這個家法的第一個祭刀人。

清朝的其他皇帝,對於太監的管理,更加趨於健全和完善。

乾隆朝的《欽定宮中現行則例》和《國朝宮史》中規定:凡太監在宮外犯法的,由司法機關依國家法律審理治罪;凡太監在宮中犯法違紀,情節嚴重的交總管內務府審理治罪,情節較輕的由敬事房自行審理處分等。在這些條例中,都非常明確地規定了太監的等級、職掌、待遇和管理權限。

雖然有着這麼多嚴厲的管理辦法和整治措施,但還是有個別太監勾結外人和干預朝政的事情發生。嘉慶十八年(1813)九月,天理教的義軍攻打北京紫禁城,就有皇宮中的太監參與其中。

不過,縱觀清朝近300年的歷程,由於清朝統治者都嚴格遵循了太監的管理制度,因此沒有出現很多的太監干預朝政的現象。大清皇帝的後宮對於他們來說,基本上是安全的地方。後宮是皇帝的家,後宮安全穩定,皇帝也就安全穩定,國家也能安全穩固。這就是順治帝整治後宮的初衷,並最終達到了預期目的。

雖然說順治帝制定出了管理太監的辦法,但事實上,他的後宮生活還是令他很糾結,他並不缺少與女人的性愛,但他缺少的是與女人的情愛。

有人說:“人的生命是一項隨時都可以中止的契約,而愛情在最醇美的時候卻可以跨越生死。”是的,那麼愛情究竟是何物呢?對於這個問題,古語說得好:“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的確,愛情這東西不但神聖而且很莫名,如果說愛情是甜蜜美好的,那爲什麼兩人之間還會產生那麼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糾葛呢?也許,兩人之間的感情,只有一起廝守到老的時候,才能算是最高境界,纔是人生中最大的快樂和幸福。順治帝喜歡和追求的正是這些,但恰恰相反的是,他雖然有着帝王的高貴,擁有着後宮的美女和佳麗,但卻沒有普通男女之間的火熱愛情。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因此,人生中的真情真愛也是要經過一番痛苦過程的。在順治帝的人生中,他最爲幸福快樂的時期,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悄悄地來到了。在中國歷史上,順治帝留下了一段爲女人而瘋狂的傳奇故事。